知网论文查重知网论文查重

论文在线投稿
论文范文大全
知网论文查重 zaolun.COM

“双减”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策

万方网论文查重

【摘要】道德与法治课堂是德育教育的主阵地,“双减”理念的出台和实行更加凸显了该门课程的重要性。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关键时期,同样这一时期很多学生易出现叛逆心理,甚至产生过当的行为。对此,道德与法治课堂应以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去体验感知、学习新知,将运用知识到生活中等,引领学生获得新成长,核心素养潜移默化地提升。

【关键词】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核心素养;培育策略

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工作来说,因课程本身具有较强的理论性,若一直以讲授、演示的方法进行上课,学生在学习时难免存在的消极态度,则教师需要创新传统的教学形式,在学习与互动、实践环节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加强和学生的互动交流,激发学生热情和主动性,最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本文笔者也将基于个人教学经验和一线教学实践,分享一些教学案例和培育策略,以供参考和应用。

一、简要分析该阶段学生成长特点

(一)关于法律知识的缺乏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长期生活在温室的环境下,有着父母、家人、教师陪伴和指引,对于善与恶、好与坏缺乏判断能力,而且据长期观察发现学生很多只知道名词上的法律含义,但对法律具体涉及内容、权威力了解甚少。但外部环境、人际交往复杂,学生缺乏明辨是非和基础的法律知识,很容易受其名利或诱惑酿成无法挽回的后果,心理的影响、人身安全的影响等,所以在道德与法治课堂对学生引导、知识渗透至为关键。

(二)“知”“行”脱节较为严重

社会的高速发展下,有趣、新鲜事物增多,如游戏、抖音平台等等,任何事物都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这些新鲜事物在学生面前就是诱惑。若长期沉浸于其中,初中阶段学生会变得缺乏自制力、责任感,甚至个人品行、行为都会受到影响。对此,道德与法律课堂需寻找一些正能量故事、案例等向学生分享,引领学生成长,提高自身自制力。

(三)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低下

实际问题处理考察的一个人观察能力、逻辑能力、知识累积等,学生因处于成长的初期,且遇事少,对于问题和事情的分析视角狭窄,个人无法独立处理问题。但现实生活环境日趋复杂,教师作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应通过教学活动的组织开展,如辩论活动等等,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

二、探究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策略

(一)情境创设,强化感知

良好的情境氛围对于学生的品行养成、知识接受、课堂互动都具有积极的意义。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很多知识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应基于对教材的剖析、学生特点的分析基础之上,涉及丰富、多样的情境,引领学生走进来体验感知。

比如,在学习这几课:《友谊与成长同行》《做情绪情感的主人》《在集体中成长》,课题内容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教学情境中教师可以向学生分享故事,也可以邀请学生发言,分享身边的案例、自己的见解和想法等,使课堂学习和交流气氛浓郁,从而与学生产生共鸣。除了语言情境以外,借助于多媒体教学设备的直观教学情境也深受学生喜爱,用画面再现情境从而强化视觉重冲击和知识记忆。利用开放的互联网平台,下载有趣、热点高、适宜学生观看,具有启发意义的视频片段,在课堂上带领学生去观看欣赏、理性分析,从中收获启发。例如,在学习《生命的思考》这一单元时,教师就可以播放关于“抗疫”的视频片段,引领学生去感受奉献精神和对生命的敬畏。现如今,教学资源越丰富,教学手段也变得先进化,关于情境创设方式多样,广大教师还可探究问题情境、表演情境等,引领学生体验和感知。

(二)深入体会,培育思维

学生处于成长的过程之中,同样学生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课堂不能单单是理论知识的讲解渗透,还应增加互动环节,如讨论、游戏参与等等,引领学生深入体会,这一过程中对于学生思维能力、分析能力、问题处理能力都可以进行锻炼。比如:在“网络改变世界”这一课学习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应用网络便利生活、工作的案例,引领学生观看视频感受社会的新变化,向学生强化网络的用途。同时可以进行教学延伸,引导学生探讨网络的利和弊,只见学生你一言我一语,结合学生讨论和观点,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相互之间进行行为的监督。又如,在学习《做守法的公民》这一课,为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渗透法律知识,笔者组织班级学生展开模拟法庭的活动,将课程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参与辩论交流,强化感知和教育意义。

(三)实践活动,亲身经历

道德与法治课程影响的不只是学生思想理念,最终要让学生付诸于行动中。

以《走向未来的少年》这一课为例,可以引导中学生走向比赛展现技能、走向社会,用行动书写美丽的人生。为强化活动效果,笔者还会在课堂上增加“新闻讲述”“经历分享”活动,学生能动地参与交流分享,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思维和行为和变化,

同时,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拓展活动空间,组织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引领学生提高学生的公众参与意识,鼓励学生尝试担任校园的“小记者”或“小摄影师”,主动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记录下校园中发生的“好人好事”,披露一些不良的校园现象,这样活动还可以拓展到社区内,影响学生的公众参与意识和良好价值观的形成,学生们争做知行合一的人。

综上所述,在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课堂开设对于学生的成长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双减政策倡导“减负增效”,在这一路途之上,教师不仅要从课堂教学过程、实践活动等中影响学生品行、认知,还可以从分层作业的设置、作业形式的改变等过程中,引领学生成长和成才。

参考文献:

[1]李振都.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J].名师在线,2021(27):2.

[2]曹婷.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提升学生责任担当的实践研究[J].新智慧,2021(23):2.

[3]殷久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应力求返璞归真[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2(2):4.

万方通用版论文查重
维普编辑部版论文查重

AI论文范文,输入题目即可生成万字论文,附赠查重报告,可选开题报告、任务书

AI论文2万字符 AI开题报告 AI工作报告 AI满分作文 AI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