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扎染艺术是中国民间传统技艺的重要组成本部分,有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幼儿园艺术教育中融合非遗传承,将扎染融入美术活动中,不仅让民间扎染艺术得到传承和发扬,也有助于幼儿创造力和审美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扎染;幼儿美术;教学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充分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且优秀,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为了让我们祖国的文化源远流长,我们应该让幼儿在幼儿园时期就接触和了解我们祖国的工艺并感受它的美。
了解扎染历史起源
扎染是中国民间独特的染色艺术,也是中国传统的手工染色技术之一。据历史记载,史载唐代时由于经济比较繁荣,扎染出来的成品受到大家的喜爱,成为了向皇宫进贡的贡品。近二三十年来,扎染工艺一直受到市场的冲击。为了让扎染工艺更好地传承,我们应该从幼儿园开始学起,让扎染艺术融入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中。
一、通过欣赏教学,开启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和激发幼儿的兴趣
欣赏教学主要通过多媒体观看视频、图片或老师示范操作来直观学习,这几种方法可以快速吸引幼儿的眼球,使幼儿产生浓厚的兴趣。比如当小朋友看到扎染的纸巾包、枕头、围巾、鞋子或者帽子等扎染的艺术作品会产生各种疑惑,他们想知道“扎染是什么”“布里面的图案是怎么来的”“一块布为什么能扎出如此好看的纹路”等等,心里就像有一百个十万个为什么。
二、通过操作教学,使幼儿感受和了解传统扎染技术的制作过程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所以教师在引导幼儿时应通过多看、多感受,对扎染艺术有充足的领悟和认知后开始进行制作,那应该怎么制作呢?
首先,准备好制作的材料。准备的材料有:染色专用的锅、电磁炉、各种颜色的染色剂、乳胶手套、一次性手套、清水、搅拌长筷、剪刀、线、盆、白棉布、橡皮筋、木质夹子和夹板等相关工具。
然后,掌握制作扎染的基本方法。下列介绍几种扎染的基本方法:
第一种捆扎法:捆扎法是按照自己预想的方式将布折叠或者顺成长条用棉线或麻绳捆起来。第二种折叠、打结法:折叠、打结扎法这种方式较常见,是将织物对折、再折。在角上打结都会形成很多种图案。第三种平针缝绞法:在布料中根据自己的想法画出样式,再根据不同的形状大小来确定针,然后再用线拉紧捆扎,使底面聚在一起,形成褶皱。这是一种比较自由创作的方法,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缝。除了上面几种基本扎染的方法外,我们幼儿园的小朋友经常用到木夹、珠子、橡皮筋等其它固定的工具,用这些工具扎出来的图案也很独特、很美。
再次,将染色剂倒入装有清水的锅中煮到沸腾,再用清水将布浸湿,然后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捆扎,捆扎后轻轻地放入锅中进行沸煮。“沛霖,我的作品是用布包裹着珠子,然后用橡皮筋捆绑起来的,你的作品是怎么出来的呀?”梁雅欣问。“我的是用木夹子夹住四个角”沛霖开心地应道。随后将作品挤压下去,使颜料泡过布,让布的颜色均匀渗透。大概煮了十分钟左右,幼儿用筷子将扎染作品夹出并放到提前准备的盆子里,然后带上手套去水龙头洗掉上面的浮色并把工具拆开,捆绑的位置根据你压的强度或者绑的松紧来呈现不同的花纹。
幼儿的操作能力和安全意识不强,在操作过程中用到针、剪刀、夹子、电磁炉和锅等工具,所以在操作时老师需在一旁耐心引导和协助,关注幼儿的安全,时刻要把安全放在首位。
三、通过展览,将扎染艺术融入到环境中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我们知道,获得新知识的过程可以由教师直接传递,也可以通过环境的创设让幼儿自己发现。所以,将扎染作品融入环境中是很有必要的。我们在布置幼儿园环境中,将幼儿的手工艺术作品点缀在幼儿园的每个角落,让幼儿经常能看见自己的作品,这可激发幼儿的创作。
四、传统扎染艺术走进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的现实意义
(一)加强幼儿对扎染传统艺术的认知感
传统扎染艺术在幼儿美术活动的实施,可加深幼儿对扎染艺术的理解,使幼儿对传统美产生浓厚的兴趣,促使幼儿进一步认识传统艺术的内容和历史价值。对扎染的手工制作流程、扎染的艺术创作特点以及审美价值有更加具体的了解,提高对优秀传统民间美术的认知感和传承信念。
(二)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美术活动设计中不可忽视的是对幼儿的审美教育,培养幼儿对美的感受和陶冶幼儿的情操,提高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形象思维能力。扎染艺术是民间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助于提高幼儿对美的认知理解。在体验扎染艺术实践中,幼儿能欣赏到传统的扎染艺术作品以及收获喜悦。
五、总结
扎染是一门实践艺术,经历两千多年的流传,历久弥新,扎染纹样神奇多变,色彩绚丽,变化万千,风格独特,我们让扎染慢慢地走进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中,让幼儿通过这种丰富多彩的美术实践来充分获得传统文化体验。
参考文献:
[1]张明海.扎染艺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实践策略的探索.美与时代:创意(上),2013(12):141-142.
[2]龚碧.缤纷世界——谈扎染艺术.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