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信息网络的使用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便利,持续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已经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核心内容。地理是高中阶段基础科目,通过学习能够促使学生对自然现象、地理现象有所了解。在网络环境下,如何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来提升高中地理教学的教学质量。教师应从课前准备、课中实践、课后反思等三个维度进行实践探索,充分发挥网络资源的优势,帮助学生在地理课堂中实现高效学习,推动高中地理课程改革发展。
【关键词】高中地理;网络环境;教学策略
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高中自然地理教学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如何提升教学质量成为了教师所广泛关注的一个问题。在网络环境下,优质的教育资源、动态化的视频都为高中地理教学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内容。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结合高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优化教学模式,进而实现理想化的教育目标。
一、课前——布置任务,自主探究,提升自主学习意识
高中生已经具备基本的自主学习能力,网络环境下学生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收集相关素材,在课前开展预习活动,初步了解本课所学知识建立大体框架。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极大限度地缩短课堂知识讲授时间,实现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
以高一地理必修第一册《地球的历史》课题为例,本章教学目标是使学生通过沉积岩地层构造特点了解地球的演化过程。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前置性预习视频,并预设相关探究任务,以任务为导向促使学生参与到预习活动当中。
1.结合视频初步了解地质年代表的划分依据以及时间单位
2.自主探究收集远古生物化石图片,并制作PPT进行展示
3.思考化石形成的原因以及化石可能存在于哪种岩石当中
在任务的指向下,学生结合教师所提供的视频,开展课前自主预习。在此过程中,部分学生也会产生疑惑与问题,比如:沉积岩地层构造特点是什么?怎样才能判断岩石的新老关系呢?针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在课堂中教师组织大家进行交流与讨论。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课堂参与意识显著增强,在潜移默化中,大家都能够通过有效的预习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二、课中——创设情境,动态演示,突破地理知识难点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此句描绘了我国泰山神奇秀丽,巍峨壮丽的宏伟景观。在地理教学中倘若只以语言进行导入,难免过于刻板、生硬,无法帮助学生真正了解地理的动人魅力。为进一步提升教学成效,教师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优势,结合教学内容创建良好情境,以更为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地理、认识地理,在突破难点知识的基础上促使其建立和谐的人地理念。
以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题为例,本课重点内容在于地表形态的形成与发展以及地壳物质的循环。结合教学内容,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喜马拉雅山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其形成与变质作用,因势利导利用动态化视频展示地壳运动的形式以及对地表所造成的影响。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观看教材中所提供的风化示意图,提出思考性问题:流水侵蚀、风力侵蚀、海蚀柱等现象主要有哪些外力作用形成?利用这样深度思考的问题,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随后,教师分别利用图片呈现风化作用、搬运作用、堆积作用等外力作用图片,带领学生共同分析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塑造的“精雕细琢”。通过情境的创设能够使枯燥乏味的地理理论知识变得更为生动具体,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使其建立对地理知识的直观印象。
三、课后——个性辅导,夯实提升,养成良好复习习惯
由于课内时间较为有限,部分基础能力较弱的学生无法及时掌握所学的知识,为实现教学的有效延伸,教师应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构建微课视频,引导学生登录平台进行自主复习。在此环节中,学生可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在完成视频阅览后,在平台题库中进行测验,有效完成知识的巩固与复习,在潜移默化中实现自身学习效率的攀升。
以高一地理必修第二册《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课题为例,在课程结束后,教师及时将微课视频发布于平台当中。视频中收纳人类社会与环境模式图,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人类社会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促使其结合视频中的资料树立良好的人地协调观念。在复习完毕后,学生点击本章节板块进行自主训练。针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为其提供拓展训练,引入《人类环境宣言》课外知识,帮助学生进一步拓宽自身文化视野。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有效拓宽教学的外延,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复习习惯,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个人地理综合素养。
综上所述,在网络环境下开展高中,地理教学,需要教师充分认识到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教学活动的促进作用,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创设良好情境,实现课前、课中、课后的渗透,进而有效提升教学质量,推动高中地理教学的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源德.网络环境下高中地理教育资源的利用及开发[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0(16):28-29,55.
[2]逯文广.探析有效利用网络环境优化高中地理教学的策略[J].高考,2020(15):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