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我们的课堂中,我们能够看见老师们有意识地设计了各种活动,让学生们参与其中,但是创设的情境很多是时候不能将知识、经验、生活、实践紧密联系或者过度创设,不能有激发学生兴趣,不能把学生带入其中,并产生探索的欲望。我们需要冷静思考的是活动的设计基于什么视角?是关注“教”还是关注学生学习真实发生的过程呢?笔者将以小学数学课例不同设计、过程与结果浅谈一下如何在课程活动设计与教学中创新模式,创设真实情境,凸显以学生为主体的综合式学习。
【关键词】实践育人;探究式学习;学习自主
近日,新课程方案与新课标公布,要求加强学科综合实践育人,课程更自主学习,这就要求教师上课时更大程度创设真实情境,以学生为主体,进行综合式学习。小学数学课上,创设实践活动,注重过程引导,联系实际,训练数学思维,培养探究与实践精神。
一、小学数学课例《分一分(一)》两个案例设计
学习目标如下:
1.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能读、写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结合折纸、涂色等活动,利用面积模型表示简单的分数。
【案例一的设计】
(一)学习分数:
1.探究的意义
(1)结合分苹果的过程,引导学生思考表示的意思。
(2)引导学生总结的意义,介绍读法。
2.折一折:
(1)明确操作要求:找到长方形纸的,并用画斜线的方法涂出。
(2)根据学生多种汇报结果,引导学生思考:涂色部分形状各自不同,都表示长方形纸的吗?
3.涂一涂:
(1)引导学生独立找到其他图形的
(2)组织学生集中交流多种涂法,巩固对意义的理解。
(二)创造分数
1.引导学生思考除了,你还能用手上的图形创造出其他分数吗?明确小组合作要求:
(1)用一张图形纸折一折,涂一涂,你想涂几份,就用画斜线的方法涂出几份,并在涂色的部分标出分数。
(2)在小组内说说你是怎么得到这些分数的。
(3)用平板拍照上传,并查看其他小组的分数,点赞。
2.组织学生分享创造的分数,重点分享分母为4和分母为8的分数,引导思考:观察黑板上这些分数,你有什么发现?
【案例二的设计】
(一)学生课前自主探究,学情收集分析
1.学生课前自主探究,完成课前探究习单
2.数据收集及分析,我们发现90%以上的学生对分数有了基本认知
(二)小组合作,创造分数
提供各种纸张工具资源,学生自主创造分数
1.通过折一折、涂一涂等方式创造分数,并在涂色部分标上分数。
对应填写:
我把图形纸平均分成( )份,取其中的( )份,用分数( )来表示。
2.与小组同学说一说你创造的分数。
(三)基于现场生成资源,切片分析、思辨建模
1.提供三个分享区域:可以用 表示的、可以用 表示的、其他分数。
学生自主将自己创作的分数贴在相应分享区域。
2.平板拍照投屏。学生仔细观察现场生成的真实学习素材,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质疑,师生、生生之间互动对话,思辨、建模。
二、两个案例设计的分析与思考
活动发现两个案例设计都有活动设计:折纸创造分数,但其活动设计的理念本质是有差异的。
案例一的设计,从根本上忽略了学生的元认知,从教材及可控的活动开始思考如何设计教学活动。教师基本都在思考“我用哪些材料要求学生去做什么来达到我的目的”,其本质是关注“教”。
案例二的设计,是基于“用以致学”的视角,基于对学生元认知数据了解的基础上,针对性设计了一个“折纸创造分数”开放性活动,让学生在运用知识进行作品创作,在有正有误的作品中观察、切片分析和思辨。课堂现场我们甚至发现:学生将几个作品建立联系,三年级学生真实地发现了五年级数学教材中的“分数的基本性质”。整个课堂实现了师生的智慧众筹,学生的学习过程真实发生。
三、总结
评估学生达成真正理解的标准是学生能否进行迁移转化。在知识获取十分容易的现态下,我们可以逆向操作地尝试以“用以致学”的思维做开放性探究活动设计,减少对学生的控制性要求,强调学生理解和探究的深度,从而促成学生的学习真实地发生,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意识以及创新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