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网论文查重知网论文查重

论文在线投稿
论文范文大全
知网论文查重 zaolun.COM

谈“新高考”背景下备考以核心素养为基础的必要性

万方网论文查重

【摘要】高三年级应该如何精准备考,通过对“广州市2022届高三年级阶段训练”第14题的素材溯源、命题意图进行深入分析,从中探究如何做适应“新高考”特征的备考,如何适应“新高考”背景的高效备考。

【关键词】新高考;核心素养;学生活动

引言

广州市2022届高三阶段训练试题广受关注,试题命制总体上侧重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考查,但也有很多创新。其中第14题选取碰撞中的动量守恒作为命题的出发点,素材源于教材,但却给人“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感觉。可以较好的考查高三学生是否具备了“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等物理学科核心素养1。

一、试题分析

题目 如图1,物块A 静止在光滑轨道水平段的末端,物块B从光滑轨道顶端无初速度释放,B与A碰撞后A水平抛出。已知A、B开始时的高度差h0=0.20m,抛出点距离水平地面的高度为h = 0.45 m。两物块落地点距离轨道末端的水平距离为s1 = 0.15 m、s2 = 0.30 m,重力加速度g = 10 m/s2。求:

(1)B撞击A的速度大小;

(2)A、B的质量之比。

分析 从考生的答题情况看,问题主要出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考生不知道B物块碰完A物块后可以反向滑上斜面,再返回水平轨道做平抛运动,二是有一部分考生虽然意识到B物块有反向运动的过程,但是对于A、B落点位置想当然的认为是A在前,B在后。

题源 粤教版《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第13页,介绍了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实验利用了从斜面上同一高度释放两个小球之间的碰撞来验证动量守恒,见图2。

破题方法 结合斜面问题、碰撞、平抛三方面的知识,本题难点不在斜面问题和平抛,而是在碰撞这个阶段。这道题目易于想到的是A、B发生碰撞后A在前,B在后做平抛运动落地。接着,运用科学思维的方法,分析到B可能会反弹,则应该分析B滑上斜面,再返回到水平轨道做平抛运动的情形,题目到此则可完全求解。

二、问题归因

通过数据分析,发现此题我校得分率较低,均分8.72分,满分16分的题目,意味着得分率只有54.5%。原因在哪里,通过分析高三一轮复习课《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相关内容不难找到答案。节选粤教版《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第13页内容如下:

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实验:

(1)按图1-3-2所示安装实验仪器,通过水平调节螺钉使斜槽末端处于水平,钢球放在上面能保持静止状态。在木板上依次铺上白纸、复写纸。利用重垂线在白纸上分别标注斜槽水平段端口、靶球初位置(支球柱)在白纸平面的投影点O和点O'。

(2)用天平测出两个大小相同、但质量不同的钢球的质量,质量大的钢球m1作为入射球,质量小的钢球m2作为靶球。

(3)先让入射球单独从斜槽上端紧靠定位板的位置自由滑下,在白纸上留下落地碰撞的痕迹。

由上文可见,实验要求用质量大的钢球m1作为入射球,质量小的钢球m2作为靶球,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目的是为了防止反弹。而学生往往记住了这个结论,入射球不允许反弹。因此大多数考生的答案只考虑了不反弹这一种情况。仔细分析题目,笔者发现出题人是选取源于教材的素材,但题干有关键词“光滑轨道”,这就区别于教材原型实验的要求,找了出其不意的落脚点。

三、由此及彼

题目 (2019广州一模)在竖直平面内,一根长为L的绝缘细线,一端固定在O点,另一端拴着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小球.小球始终处在场强大小为、方向竖直向上的匀强电场中,现将小球拉到与O点等高处,且细线处于拉直状态,由静止释放小球,当小球的速度沿水平方向时,细线被拉断,之后小球继续运动并经过P点,P点与O点间的水平距离为L,重力加速度为g,不计空气阻力,求:

(1)细线被拉断前瞬间,细线的拉力大小;

(2)O、P两点间的电势差。

试题分析 这道题目设计巧妙的地方在于将电场力和重力合成之后,会发现小球其实是向上做类平抛运动,而我们平常的教学中选用的题目大多是向下做平抛运动,这也就有可能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了平抛运动轨迹开口向下这样的思维定势。所以这也是一道给人感觉“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问题。

四、备考启示

“新高考”时代,已经没有考纲可循,那就需要教师备课要做到心中有《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在一轮复习过程中,课程的设计要体现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对概念的生成要把内涵外延讲清楚,少给结论性的东西,要培养学生“科学思维”与“科学探究”的精神,让学生通过课堂探究体会到物理学习不是机械记忆,机械记忆也不可能把物理学科本质的东西搞清楚。那么,在新高考背景下,高三的复习备考如何做更科学、更高效呢?我觉得关键在于回答清楚以下两个问题。

(一)教师如何起到主导作用

课堂上,教师角色要从知识的讲授者转变为课堂教学行为的组织者。激发学生思维,不要急于灌输知识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一步步的在脑海中构建知识。例如,本文中提到的“广州市2022届高三年级阶段训练”第14题,如果我们在复习《验证动量守恒定律》这节课的时采用的是学生探究而不是教师讲授,那么学生可能会在探究过程中犯错(不知道入射球质量必须大于靶球质量),但是这种错误的体验却能够让学生对碰撞中的动量守恒这个问题有更深刻的认识,反而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反复强调“入射球质量必须大于靶球质量”这个条件,就必然使得学生脑海中形成物块A与B碰撞后只能一起向前运动这种思维定势。

(二)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讨论,充分的实现师生互动和发生生互动,多给学生展示,允许学生犯错,并且把学生在课堂所犯的错误作为能力提升的契机,这样学生就会敢说、敢表达、敢质疑。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在《我的教育信条》中指出,活动即课程。要鼓励学生大胆的从探究活动中获得知识,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所犯的错误,其实也是一种经验的积累,对于他最终形成正确的知识体系是不可或缺的。能够培养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学生的活动应该如下面的流程图3所示:

五、结论

在“新高考”背景下,高三复习备考观念需要转变,教师要及时摈弃传统的一杆子插到底的授课模式,少给结论性的知识,同时鼓励学生通过探究学习,由学生自己在脑海中生成过程性的知识。我们认为在高三复习备考中,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是符合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教学模式。

【本文系广东教育学会教育科研规划小课题”高三一轮复习导学案与作业融合研究”(课题编号:GDXKT28286)成果】

参考文献:

[1]徐瑞璟,李春密.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学生物理科学探究能力调差研究[J].物理教师.2021(10):20-24.

[2]杜威.我的教育信条.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M].2018.

万方通用版论文查重
维普编辑部版论文查重

AI论文范文,输入题目即可生成万字论文,附赠查重报告,可选开题报告、任务书

AI论文2万字符 AI开题报告 AI工作报告 AI满分作文 AI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