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网论文查重知网论文查重

论文在线投稿
论文范文大全
知网论文查重 zaolun.COM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考历史选择题干扰项探究

万方网论文查重

[摘要]高考历史试题中,考生应善于换位思考,站在命题者的角度来审视试题,通过熟知选择题常见的干扰项设置方法对一些选项大胆排除,提高正选率。本文从“添枝加叶”“管中窥豹”“问官答花”“语无伦次”四个方面对近年高考历史选择题干扰项进行探究。

[关键词]高考试题;历史选择题;干扰项

在高考历史试题中,历史选择题“题量多,分值高,风险大”,所以考生对选择题须高度重视。但是很多考生在做历史选择题的过程中,往往在两个选项甚至更多选项中难以进行排除。考生如果能及时换位思考,站在命题者的角度来进行审视,熟知选择题常见的干扰项设置方法,问题或许能迎刃而解。笔者通过近几年高考全国卷与广东卷历史选择题的分析,总结了以下几种常见的历史选择题干扰项设置方法。

一、添枝加叶

此类干扰项设置是指命题者在解释题干信息时,在选项中增加一些起始状态词、过程性动态词、修饰、限定成分,使选项与材料中的意思发生变化,突出表现在对考生历史核心素养之历史时空观和历史解释的考查。

例1.(2021·全国乙卷文综·30)土改后,太行山区某农民要买一头驴,谈好价钱后,他表示要回家和妻子商量,理由是“我们村上好多人家都立下了新规矩,男的开支一斗米以上要得到女人的同意,女人开支二升米以上要得到男人的同意”。这件事可以反映出,当时解放区(    )

A.男尊女卑观念消亡

B.家庭成员经济地位发生变化

C.按劳分配得到实施

D.传统的社会伦理秩序被颠覆

近些年来,对历史解释的题目不断增加,命题者常见的干扰项设置是在选项中增加一些修饰限定成分,或者程度副词,使历史解释趋于绝对化。选项A中“消亡”、选项D中“颠覆”这类词语的运用,就是运用了此类手法,应首先谨慎排除。

例2.(2018·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31)图7是1953年的一幅漫画,描绘了资源勘探队员来到深山,手持“邀请函”叩响山洞大门的情景。这反映了当时我国(    )

A.已经初步改变工业落后局面

B.开始进行对矿产资源的开采

C.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D.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正在展开

高考历史注重将某一历史事件放在特定的时空框架下进行考查,此类命题常在选项中使用“已”“已经”“开始”“尚未开始”“基本完成”“结束”这种表示起始状态的词语进行干扰,如果考生对历史事件关键时间节点把握不准时很容易误选。

本题设问强调“当时”我国情况,重点考查学生历史时空素养,结合史实1957年一五计划的完成初步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与材料时间1953年“已经初步改变”不符,故A选项排除;中国古代就已经开始开采矿产,故B选项“开始”说法有误;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选项排除。所以选项中遇到此类词语时,一定要认真审视材料时间节点与历史事实是否相一致。

例3.(2021·广东卷·12)15世纪下半叶,德国艺术家逐渐减少了从圣徒中选择创作主题。骑士、商队、城市市场、大学生活、土兵行军和野营等场景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作品中。这反映德国(    )

A.理性主义的产生         B.人文主义的兴起

C.宗教改革的开始         D.浪漫主义的发展

高考历史选择题选项中经常出现过程性动态词语,如“产生”“兴起”“发展”“高潮”“顶峰”这类表示阶段性的词语进行干扰,所以考生一定要梳理重大历史事件的时空及阶段特征。结合材料15世纪下半叶,艺术家减少宗教题材,更加关注现实社会,体现了“人文主义”在德国的兴起,故B选项正确。而理性主义产生于17-18世纪,宗教改革开始于1517年,浪漫主义发展主要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30年代,A、C、D均是时空混乱。

启示:在解答历史选择题时,如遇选项中存在一些修饰、限定成分时,考生一定要认真对比选项和题干历史时空、程度是否一致,反复琢磨。考生平时要注重重大历史事件的时空梳理,建立清晰的时空体系。

对选项中出现的“最”“都”“所有”“普遍”“彻底”“均衡”“完全”“消亡”“颠覆”“根本”等具有绝对意义的字词,或者“已”“已经”“开始”“尚未开始”“完成”“结束”“最终”等表示起止状态的表述,以及表示完成状态的词语如“取代了”“消除了”“实现了”等词语,一些过程性动态词语“产生”“高潮”“顶峰”,一定要仔细推敲,慎重选择。

二、管中窥豹

此类选择题突出考查考生的历史核心素养之史料实证,命题者常见的干扰项设置有两种方式:一是仅解释史料的部分信息,二是夸大史料的寓意或价值。也就是设计选项时常以局部代替整体,或者以整体代替部分进行历史解释。

例4.(2021·全国乙卷文综·26)宋代,官府强调“民生性命在农,国家根本在农,天下事莫重于农”,“毋舍本逐末”。苏辙说:“凡今农工商贾之家,未有不舍其旧而为士者也。”郑至道说,士农工商“皆百姓之本业,自生民以来未有能易之者也”。从中可以看出宋代(    )

A.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阻碍

B.重农抑商政策瓦解

C.社会群体间流动性增强

D.四民社会地位相同

在高考历史试题中,题干涉及到两个及两个以上主体或并列信息时,就要特别注意全面性,因为命题者在选项设置时常用一种情形代替所有情形,考生如果不能从整体上进行历史解释,容易受到干扰。

材料涉及到士农工商四个阶层,第一句指出北宋政府强调重农,不要舍本逐末,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第二句苏辙指出有许多人流入士阶层的现象;第三句反映了正因为民众“舍本逐末”“为士”,所以郑中道产生了对社会群体间流动性加强这一现象的感慨,故C选项正确。材料中涉及的对象有士、农、工、商,而A选项只涉及到商品经济,B选项只提及农商,而没有涉及“士”阶层的解释,只是解释了材料中的部分信息,忽略了材料的其他信息,缩小了史料的范围。D选项虽从整体出发,但材料主旨并不是强调社会地位的相同。

例5.(2017·全国新课标卷I文综·27)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一变化反映了( )

A.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

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C.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

D.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

以局部代整体的干扰项设置方法,在高考历史中是比较常见的。本题材料指出明后期玉器使用涉及到的对象有“低级官员”“普通人家”,而C、D选项要么只涉及“市民”,要么仅提及“低级官员”,只对史料进行局部解释,没有进行整体性论述。

例6.(2019·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26)唐代之前,荆楚民间存在一种祈求丰收的“牵钩之戏”,至唐代称作“拔河”,广为流传。唐玄宗《观拔河俗戏》诗云:“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欲练英雄志,须明胜负多……预期年岁稔,先此乐时和。”据此可知,在唐代( )

A.江南文化成为主流

B.耕战结合观念深入人心

C.阳刚与力量受到推崇

D.诗歌以描写宫廷生活为主

高考试题中考查历史核心素养“史料实证”,常要求考生根据史料进行合理推理,也就是论从史出。本题材料仅涉及荆楚民间,无法将地域范围扩大至江南,得出江南文化成为主流的结论,排除A选项;材料主要讲拔河活动,一定程度上提及“耕”却没有涉及“战”,B选项扩大了史料范围。A、B选项都是过分夸大史料寓意,以整体代部分进行历史解释。

启示:这类干扰项设置常有两类情况:一类是出现在一段材料涉及两个以上对象,或两个以上并列材料时,一定逐层分析,从整体上对史料进行把握。要运用辩证思维对选项进行全面分析,将片面化解释的选项排除,谨防命题者在选项中用部分代替整体。

另一类情况则是如果材料涉及的是一个类别中的部分地区或部分主体,或从单一角度看问题时,要谨防命题者在选项设置时用整体代替局部。

三、问官答花

此类选择题突出考查考生的历史核心素养之“历史解释”,命题者针对学生容易混淆的历史概念、知识点,有意设置一些说法正确但和题干无关的选项作为干扰。或材料中涉及多个对象,在选项中偷换主体,使题干和选项主体不一致,问官答花。

例7.(2021·广东卷·2)汉代设尚书台,其首领是尚书令、尚书仆射。魏晋时期,“事无大小,咸归令、仆”。这一现象说明(    )

A.皇权旁落              B.相权转移

C.地方权力削弱       D.行政效率降低

高考历史一个主干知识点下,常涉及多个相似知识点,命题者常利用一些相关联的历史名词,偷换题干和选项的主体,答非所问。本题题干的核心是“尚书台”权力的变化,体现的是“相权转移”,在选项中设置“皇权”“地方权力”“行政效率”这些相关联的名词进行干扰,使题干与选项主体不一致。所以考生一定要建立清晰的历史知识体系,对历史概念准确辨析,才不会落入命题者设计的“陷阱”中。

例8.(2021·全国甲卷文综·29)1921年2月,蔡和森写信给陈独秀,讨论马克思学说与中国无产阶级的关系时称:“西方大工业国的无产阶级常常受其资本家的贿买、笼络而不自觉……此所以社会革命不发生于资本集中、工业极盛、殖民地极富之英、美、法,而发生于殖民地极少、工业落后之农业国俄罗斯也。”他意在强调(    )

A.社会革命不会发生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B.无产阶级受资本家笼络而失去革命动力

C.中国已经具备了进行无产阶级革命的客观条件

D.俄国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不适合中国国情

在历史命题过程中,一段材料涉及多个对象,这就需要考生能够准确锁定材料的主体。本题的时空背景是1921年2月,中国共产党组织处于即将建立之时,早期党组织成员蔡和森、陈独秀讨论马克思主义学说与中国无产阶级的关系,强调的主体是“中国”。A选项将主体设置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D选项主体设置为俄国的革命道路,与题干主体不一致,应当首先排除。再结合材料社会革命发生在殖民地极少、工业落后的农业国俄罗斯的逻辑,中国共产党即将建立的史实,无产阶级并非失去革命动力,而是具备客观条件,故排除B选项,正选为C选项。

例9.(2021·全国甲卷文综·27)明代,在浙江桐乡县,地方官员若出身进士,当地的秀才就“不胜谄事”,若出身举人,便随意提出要求,“苟不如意,便加词色犯之”。这现象反映出(    )

A.官员士绅之间关系紧张

B.士人舆论左右地方政事

C.出身等级决定行政能力

D.科考功名影响官员威望

历史事件很多时候不单是找准主体,还需厘清主体与他者之间的关系。本题材料的主旨是强调官员科举考试的功名级别影响当地秀才对其态度,即科考功名影响官员威望,D选项正确。材料的主体强调的是官员与地方秀才之间的关系,而A选项主体转换为官员与士绅之间的关系,将秀才的主体范围扩大为乡绅;B选项将秀才对官员的态度,转换为“士人舆论”;C选项题干强调的是科举考试级别而非出身。通过理清选项的主体范围,我们可以轻易对A、B、C三个选项进行排除。

启示:这类干扰设置常出现在意图类题型以及“反映……”“表明……”的设问题型中,一定要弄清设问的主体及对象是什么。意图类的选择题一定要弄清材料主体的阶级身份与立场,“反映”“说明”类的一般可以通过找主语,弄清主语的内涵与外延。一般选择那些与题干之间存在联系,且意思一致的选项,注意对相关、相近、易混、易错的知识进行比较和辨析,对主干知识要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防止混淆不清。

四、语无伦次

此类选择题常综合考查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命题者常常将相关知识的前后、主次关系颠倒,原因和结果倒置,或采取机械推理等将相关知识逻辑混乱,如果不细心判断,很容易误以为选项和题干是吻合的,实际上则出现时序关系颠倒、因果关系颠倒、或逻辑顺序混乱等问题。

例10.(2021·广东卷·1)今河南平顶山应国墓地、陕西长安张家坡及普渡村墓地等处出土了一批具有长江中下游风格的西周青铜器。这说明西周时期(    )

A.中原文化向周边传播  B.各诸侯国维护周礼

C.宗法制度分崩离析     D.南北文化相互交流

命题者在设置干扰项时常颠倒材料主客体关系,甚至设置一些无材料无关的内容,如果不理清逻辑关系很容易进行误判。本题材料强料北方地区出现南方风格青铜器,这体现了南北文化的相互交流,D选项正确。而A选项却颠倒主次,突出北方对周边的影响。材料并未涉及各诸侯国对周礼的维护,也未提及下级挑战上级,血缘亲疏淡化。故A、B、C选项不正确。

例11.(2021·全国乙卷文综·24)西周分封制下,周天子与诸侯国君将包括土地及人口的采邑赐给卿、大夫作为世禄。西周中期以后,贵族所获采邑越来越多,到春秋时期,有的诸侯国一个大夫的采邑就多达数十个。这说明

A.土地国有制度废除     B.分封体制不断强化

C.诸侯国君权力巩固     D.社会生产持续发展

对历史因果现象分析时,需要运用唯物史观对历史进行解释。本题材料强调分封制下,卿、大夫所获采邑(封地)越来越多,利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逻辑,这是因为随着铁犁牛耕的出现,土地不断开垦,故贵族所获采邑越来越多,这是社会生产持续发展的表现,故D选项正确。贵族采邑日益增多,说明卿、大夫力量在发展壮大,地方实力在增强,不利于诸侯国君权力巩固,对分封制起瓦解作用。这与B选项分封制强化、C选项诸侯国君权力巩固存在逻辑混乱、语无伦次的问题。

例12.(2015·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24)《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      )

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

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

此题命题者采取扰乱历史事物间的逻辑关系,如B选项战国时期抑制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应是重农抑商政策,与农业收益的增加无直接关系;畜力与铁制农具的出现使农业收益增加,而非农业收益的增加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将因果倒置,故可以果断排除。

启示:如果单个选项中涉及关系类的逻辑,或者选项与题干涉及到因果、前后等逻辑关系时,一定要注意时间出现的先后,不符合时序的果断排除。同时也要注意对应知识间的主次关系,诸如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来理解历史上的发展变化和社会形态的演变过程。

五、结语

在高考历史试题中,除了以上几种常见干扰项的设置,实际上还存在一些其他的干扰项设置方法,这有待我们细致探讨。对于高考历史选择题,考生关键要提取材料的有效信息,对不符合时空、史实、逻辑、程度、概念、主体等的选项进行大胆排除。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万方通用版论文查重
维普编辑部版论文查重

AI论文范文,输入题目即可生成万字论文,附赠查重报告,可选开题报告、任务书

AI论文2万字符 AI开题报告 AI工作报告 AI满分作文 AI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