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学阶段是素质教育改革的关键环节,为了践行人才强国战略,必须提高小学语文的古诗词教学水平,而项目教学法正是一种可以有效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水平的重要教学途径。基于对过去教学经验的思考,从项目教学法入手,探究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诗词教学中的运用策略,为小学语文诗词教学质量的改善提供更多的创新性思路和有效的改善方法。
[关键词]小学教育;古诗词;项目化学习;项目教学法
引 言
中国文化历史悠久,诗词文化更是中华文化的瑰宝。目前的古诗词教学有一个共同的不足之处:文体意识不够强烈,教学模式过于单一固定。老师对古诗词、韵文等领域没有基础的学习,教学停留在意思翻译、主题情感的机械化讲解层面。其次是沉浸吟诵不够,语感培养训练太少。接着是讲解代替品味,思维发展受阻。最后是忽视习惯培养,语言应用体现不足。
低年级的古诗文教学应有三个定位:有滋有味,读出诗味;多样方法,读懂诗意;举一反三,丰富文化积淀。其一,要从范读引路感受韵律、自主练读整体感知、朗读展示入情入境三个方面读出诗味。其二,要抓住关键字,并想象画面;借助插图,理解大意;补充资料,丰富诗意;联系生活,入情入境,从而真正读懂诗意。其三,要结合语文园地中的古诗进行积累拓展(对该诗人的其他诗作进行拓展、积累相同题材的古诗)、实地探寻感受情谊、收集资料加深了解等多种方式逐渐丰富古诗词积累。
项目教学法正是一种可以有效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水平的重要教学途径,有助于增强小学生对古诗词文的兴趣,又能调动学生独立自学的探索能力,加深了解古诗词文的学习内涵。对小学生而言,太长时间的古诗文词阅读都会感到乏味,而借助情景进行朗读,学生老师之间、生生间都能够进行互动与交流,从不同的思想冲突中对文字内涵进行更深入的了解,既可以扩大古诗文词学习容量,也可以提高小学生的文化素质。在情境中,学习者在思想理解的冲突中重新展开思维。小学生受年龄和经历的影响,抽象思维发展并不完善,在对事物理解过程中,通过熟悉的情境来认知和了解,可以找到问题解决的方法。在情景中进行诗歌练习,能够直接对诗歌文本形成感知,促进学习者的思维,训练学习者创新的力量。
一、项目教学法简析
(一)内涵及特点
项目教学法,就是运用具体情景和资源来激励学生的学习自主性,通过多方面的探究、不同形式的展示,提高学生的整体掌握情况。就具体层面而言,由老师根据课文所勾勒的场景,通过生动而具体的照片和画面,再加上形象的语句和音乐的描写,还原课文所勾勒的场景,使学习者仿佛置身其间,而老师也在这个场景中进行教学。
(二)教学意义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为学生年纪偏小,且智力发展尚不完善,非常易被新奇事件所诱惑。因此合理的教学管理模式既是获得成功的开始,又是获得成功的关键点,与单一的理论课程比较,项目课程更充满活力和灵性。在以往的教学中,如果学习者的自控能力太差或是意志不够坚强,将极易被外部事件所诱惑,从而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相反,项目化课程则可以抓住学习者的注意力,调动学习者的诗词学习兴趣,老师通过提前讲述充满未知的故事来激发学习者的兴趣,让他们产生学习愿望。
2.渲染课堂学习氛围
学校的语文课堂每节课长为40分钟,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老师们通常会组织学生单纯读诗词文本,但这种教学方式无法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时间,直接把知识灌输给学生,并不适应新课标改革的需要,这样不仅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趣味,还挫伤了他们的求学积极性。项目教学既能够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增进学生教师间的沟通交流,还能给课堂教学提供未知事件,引发学生的兴趣,更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原理
情景诗词项目教学把教育的影响范围限定于情境,并强调情景在学生个性发挥中所起到的积极影响。项目教学就是在改进的特定情境中进行,尽可能地复原课文中的人物,让学生感知人物、揣摩角色的心情,从而产生进入情境的特殊愿望。在上述过程中,学习者不但拥有了担当角色的那种直觉和体验角色的情感,以及对发展角色的感觉,而且自然而然地掌握了对应动作和语言。在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学习者只能单纯地听从老师的讲解,非常被动,而在项目化课程中,学生化被动为主动,逐渐渗透到课堂情境之中,增加了对课堂教学的参与性。
二、项目教学法在古诗词教学中的运用
在项目化教学中,学生在真实的背景和场景中学习,这让他们感到自己不仅仅是在进行枯燥乏味的学习,从而激发他们对课堂、对老师、对教学内容的积极性,他们自己在学习过程中运用情景诗词来寻找答案并且理解学习的意义所在。
(一)情景环境的设立
古诗词教学可以在诗词的不同情境模式中表现出来。老师带领学生深入领会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让学生切身感受,激发学生的古诗学习热情。通过先引导学生构建美好的想象画面从而打好诵读基础、增添情境表演使其身临其中感知、主题情境延伸激发诵读热情等方式做好古诗情境诵读。课外也能规划一系列的古诗词诵读专题,在古诗诵读实践中引起学生对古诗的兴趣与求知欲。
(二)解决情景中问题的方法
教师可以创设一个中心问题来展开教学。而这个中心问题就是教会学生怎样解决自己生活和学习中产生的问题,它强调的是如何做而不是照搬硬套课本中那些生硬死板的文字。随着科技技术的发展,教师可以使用日新月异的电子技术,比如PPT白板课程、希沃一体机、平板教学等,用一些真实而复杂的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并总结。如此往复,教师设置问题的水平越高,越懂得推陈出新,学生们的反应就会越生动,对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自然水涨船高。教师还可以利用三点三设计教学。三点三设计教学的情境必须具备可操作性、具有成效的课堂教学情景,是由教师精心编排的教学内容,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和所掌握学习资源所决定的。在进行分组学习时,要考虑到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这样才能发挥出小组合作阅读的作用。所以,教师应该创建一个具有可操作性的场景,以便为学生提供生动趣味放松的学习氛围,并在其中掌握应该要学习的基本技巧。
三、项目教学法在语文诗词学习课堂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体现学生主体性,发挥情景作用
诗词课堂教学中设计的情境要以学习者为主导,并考虑学生的情感感受。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生本人的生活环境、家庭背景,创设一个最适宜的教育情境来衬托学生的主要地位,生搬硬套他人的教学成果将无法取得理想的教育成果。因为不同班级的教学情景都不同,学生在不熟悉的环境会产生焦虑不安的情感,这样我们的情景创设就达不到预期效果,还有可能产生偏差。因此,教师要准确把握初级教育阶段各级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以及情绪的差异,在情景设置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情绪,来调动他们对古诗词阅读和学习的积极性。
(二)为知识主题服务
情境设计要能够与现实生活相互联系,使学习者从情境中获得自主学习的愿望与认同感。有些老师设定了许多虽为教学活动但与教学目的毫不相干的内容,最后造成教学手段在情景课堂中本末倒置,没有很好地达到预期教学效果。所以在对情境进行设定之时,要使学生真实地在融入情境中完成诗词教学任务,并意识到情境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以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三)科学合理设置情景形式
老师对活动情境的设置必须注重一定的可操作性和直观性,同时老师必须对课堂时间做出合理的设置,并科学策划活动情境。在对具体的活动形式进行设计时,老师承担指导学生认知过程的角色,不需要耗费过多时间让学生完全掌握其中规则性的内涵,要使学生更加自主积极地自发地投入到情景的诗词中,同时老师在设计情境时要学会灵活运用具体活动形式,对知识内涵加以表现。
结 论
项目化教学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占有重要战略性地位,在当今教育体系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时代要求,即培养具备综合素养及语文核心素养的应用型人才。小学阶段是素质教育改革的关键环节,践行人才强国战略,必须提高小学语文的绝对教学水平,而项目化教学法正是一种可以有效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水平的重要教学途径。基于对过去教学经验的思考,我们有必要从项目化教学法入手,为小学语文诗词教学质量的改善提供更多的创新性思路和有效的改善方法。
参考文献
[1]顾丽芬.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体验”教学的策略探究[J].华夏教师,2019(18):62.
[2]祁湘屏.让“生活化教学”走进小学语文阅读课堂[J].课程教育研究,2019(25):93-94.
[3]彭瑞.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34):91+96.
[4]王婕.情境教学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9(21).
[5]王幼菁.浅析在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J].学苑教育,2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