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项目化学习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是提高学生信息获取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师生对科学知识的深度理解和创造性运用,促进学生发展成长的有效路径。本文以粤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为校园植物做标牌》的教学实践为例,探究在科学学科课程中开展项目化学习的策略。
[关键词]项目化学习;植物标牌;探究
生物科学是一门注重以野外实验环境为实践基础的现代自然学科,教学实验过程强调让学生参与到真实自然环境中,学生通过动手探究体验,培养每个学生内心热爱科学并积极保护好大自然动植物的崇高情感,切实安全有效快速地在实践中提高动手探究能力。下面以粤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为校园植物做标牌》教学实践为课例,谈谈科学学科课程中开展项目化学习的做法。
一、项目化学习过程
项目化学习目标的达成最终需要依靠项目化学习过程得以实现,因此,教师应该聚焦学生项目化学习的过程,创设真实有效的学习情境,提出问题,组织实践活动,并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成果展示,鼓励学生对实践经验及时总结反思。
(一)提出问题
在小学科学的学习中,教材中会多次出现与植物相关的课程,同时涉及很多校园植物,因此,认识校园植物对学习科学知识的促进作用非常大,学生通过实地观察、亲身体验,才能真正认识植物。在科学课程学习中,我多次带领同学们在校园中辨认一些常见植物,如四年级下册学习区分乔木、灌木、草本植物和藤本植物等。我发现许多同学对一些常见校园植物了解甚少,只能大概说出一两种常见树木的俗名。此种现象也引起了我新的一番思索:校园如果悬挂植物标牌,是否能帮助学生更高效认识校园植物呢?植物标牌对学生有什么促进作用呢?应该如何给校园植物进行挂牌保护?
(二)分析问题
植物知识挂牌的积极教育和作用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学生能利于短短的课余时间有效主动地学习校园植物,开阔学生的知识眼界;激发学生研究常见校园植物,了解各种植物的特点习性;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建设绿色校园的美好情感;学生能深入了解与熟悉自己的生活环境,增强文明环境意识,营造和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所以,我们可以在学生之中组织一次植物科普活动,让学生参与到校园植物标牌的制作当中。
(三)进行活动
把校园植物分成多个区域,在学生中分组对校园植物进行挂牌。将制作植物标牌作为一项科普实践活动,发动全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一次植物标牌设计比赛。这既能参与课外生物兴趣活动,又能亲身体验校园文化生态建设。项目化学习活动的开展按以下步骤有序进行:认识植物→明确任务→查阅资料→准备材料→制作标牌→悬挂标牌→观赏评价。
1.认识植物
学生先通过微课中提供的植物图片和相关视频大致了解到校园植物资源的主要种类、数量和分布。教师在课堂上指导学生根据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结构特征以及形态、大小、颜色、气味特征辨认植物,再带学生参观校园,进一步了解校园植物的种名和分布。为了让学生快速认出植物,我整理出参观路线和给校园植物的排序,再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归纳出快速辨认校园植物的方法。
常见校园植物的辨认特征
2.明确任务
结合校园环境以及植物分布情况将学校绿地分为10块,分配到班级10个学习小组,每组6位同学以组长为核心分工合作,具体到每个同学负责为哪一棵植物制作植物标牌。
3.查阅资料
学生接到明确工作任务指示后,通过上网学习或者认真阅读科技书籍及查阅植物资料,了解多种植物种类的习性、分布以及用途等。
4.制作标牌
植物标识牌要求简洁、美观、科学、实用。
①制作内容
内容上的中文名称一定要清晰醒目,体现中文学名和本地俗名,文字简介其特性、习性、分布以及用途。将关于该种植物的具体特征与制作相关小组成员(或个人)信息呈现在标牌中合适的位置,有利于从事制作活动的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成就感,同时可以激发带动其他学生广泛参与到制作植物标牌中的实践活动中。标识牌的外部造型要求新颖美观,颜色图案要和周围景物环境效果协调统一。
②制作材料
学生制作植物标牌的材料应具有经济实惠、取材方便、防水防晒等特点。为此,引导学生使用园艺标签防水吊牌和防水笔进行制作,或者用A4纸过塑打孔穿绳悬挂制作。
③制作建议
建议学生们制作的植物标牌所用到的印刷纸张颜色应优先选择用纯白色,因为在校园那一片花花绿绿或者五颜六色的植物丛中,白纸黑字让制作完成的彩色植物标牌看起来更加醒目与显眼。在常见植物文字词条的图片排版与格式方面,笔者则比较建议大家直接采用图片横排形式的阅读方式,因为其中还有许多其他常见的植物名词条的图片英文和学名也相对较长,横排形式可以让这几个常用植物学名文字词汇在这同一行的图片排版中几乎全部呈现,便于人们理解阅读。
5.悬挂标牌
植物标牌的悬挂要做到科学、美观、高度适中,大约在1.2米高的位置。学生用绳子将标牌悬挂在树干上,要系紧绳子,防止脱离树干或太容易被人为解开。不能影响植物正常生长,不能破坏周围绿地。
6.观赏评价
对制作植物标牌的学生来说,自己亲自为植物挂牌,增强了他们学习植物的自信心,同时培养了他们积极有担当、热爱大自然的良好品德。观赏植物和植物标牌后,当学习科学书上相关的植物时,学生能马上回想到植物的形态,给学生学习植物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二、项目化学习效果
(一)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教师与学生通过平等的交流互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项目化学习,从而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丰富学生生物知识,发展学生综合能力,增进师生情谊,培养学生共同关爱校园环境的情感。
学生自主分析校园植物的形态结构特征,灵活运用课堂的理论知识,既能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又能增强实践动手能力(如制作植物标本)。教师有效转变教学方式,将抽象的知识变得直观具体,使学生更清晰明了地认识植物,深刻理解植物结构与其功能相一致的理论。更重要的是,项目驱动式的植物调查活动提高了学生对植物学知识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同学们发散思维,拓展了知识、情感及技能,可以有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团队协作的能力。
(二)促进学生辨认植物
植物挂上标识牌后,全校师生都能随时随地认识植物。学生将认识植物融入生活,就像认识身边的动物一样,在植物的知识海洋中遨游,进一步丰富了同学们的校园文化生活。实现制作植物标识牌项目化学习活动与“植物学”学习的双向促进。
(三)提升校园文化内涵
该实践活动以观察记录、制作植物标牌、分享交流为主。在实践活动中,同学们非常积极地进行植物标识牌的制作,让每种植物身上都有属于自己独特魅力的小名片,进一步提升了校园文化内涵。
三、结语
项目化学习的目标是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从孤立的学科人走向整体的教育人,即重新审视学生作为“人”的价值,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和独立性,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培养学生面向未来的关键能力。我们根据学校文化和课程资源等情况,创造性地发掘和利用学校、家庭、社会已有的资源,开发、实施植物课程,将植物作为所有学科课堂教学的起点,开启了学生学习植物之旅。将学习化作乐趣,将探索变成渴求,项目化学习活动便实现了其真正意义。
参考文献
[1]马慧.项目化学习:让科学研究真正发生——以“植物的一生”教学为例[J].学苑教育,2021(09):31-32.
[2]刘红英.当项目化学习遇见“植物启蒙”课程[J].华人时刊(校长),2019(02):69-69.
[3]郭鹏飞.开展制作和悬挂社区植物标牌学习活动的几点建议[J].中学教学参考,2017(01):1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