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网论文查重知网论文查重

论文在线投稿
论文范文大全
知网论文查重 zaolun.COM

基于语文活动观的初中名著整本书阅读教学探究与实践

万方网论文查重

[摘要]如何培养初中生名著阅读的兴趣,如何将学生阅读由“要我读”变为“我要读”,如何推进阅读教学的深度与广度,如何在课内教学任务负荷下有效探究学习一整本厚厚的名著等都是值得我们思考探究的课题。虽然近年对初中生名著阅读有了新的重视,但是,中学生整本名著阅读教学还缺少丰富有效的经验,缺少对整本名著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展开的具体性指导,而利用语文活动来推动名著阅读教学就是最有利最高效的方式之一。

[关键词]新课标;核心素养;名著阅读;语文活动;思维导图

德国诗人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等于与一位高尚的人对话”,阅读中外名著就是在与中外大师对话。名著纵贯古今,横跨中外,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世界智者的箴言。名著阅读能让幼稚无知变得成熟智慧;能让紧张浮躁变得宁静高尚,它可以抚平创痕,洗涤心灵,健全人格,重塑生命。语文以“审美鉴赏与创造”为核心素养,其魅力在于让学生体验文学给人带来的愉悦,在鉴赏过程中培养审美能力和创造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针对初中生的课外阅读的量和质都有明确要求:“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义务教育阶段课外阅读总量达400万字”“每学年两三部名著”“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现阶段初中生对名著阅读现状值得一窥。如名著阅读如何普及推广,如何让学生阅读变被动为主动,如何提高阅读的深度与厚度,如何培养名著阅读的兴趣,如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等方面都有待思考探究。虽然近年对初中生阅读名著有了新的认识,但是,由于以往课标对名著阅读要求还不够明确,导致名著阅读教学尤其是对中学生整本名著阅读教学上还缺少丰富的经验,缺少对整本名著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展开的具体性指导,所以推动上还有待落地。 加之,学生受“快餐”文化影响,喜欢片段式信息媒介阅读,对长篇幅的名著缺少阅读耐心。学生本身品鉴能力与审美能力不足,还不能充分领会名著魅力所在。这势必给名著阅读增加难度与压力。基于以上问题,如何开展名著整本书阅读教学就提上日程。利用语文活动来推动名著阅读教学就是最有利最高效的方式之一。

1992年8月6日国家教委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实行》中首次提到活动课,并纳入学校课程体系。活动课主要是指以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能力、养成良好个性为目的而设计的以学生活动为主的一种新型课程。其作用在于通过活动让学生轻松学、有趣学,学有所获。而语文活动课就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发学生智力,开阔学生视野,发展学生个性,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思维、想象、探索、审美、创造和应变等能力的一门课程。它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以学生的活动作为载体,以学生本身为主体,在学生动脑、眼、口、手的过程中,让学生获得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的一门课程。名著阅读教学中,语文活动的创建重点在“活”和“动”,老师要“活”,学生要“活”;方法要活,知识要活,思维也要活;学要活,用更要活。“动”,不光老师动,学生更要动,不止被动,更要主动。以此为基点,名著阅读教学采用导入式阅读、问题式阅读、主题式阅读、活动式阅读等方式,将各种学习活动融入到各种名著阅读教学中,对整本书阅读教学进行深度探究就有了重要意义。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为例,这是一部故事性较强的小说,虽然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和异国文化对学生来说很遥远很陌生,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但其中有许多情境可以成为学生的兴趣点。如老师(神父)眼中的“坏学生”(保尔);朋友眼中的保尔,母亲哥哥眼中的儿子弟弟,保尔眼中的英雄(朱赫来),保尔眼中的初恋(冬丽娅),英雄的保尔等。很多的情境是与初中生的心理有切合点的,这些点一经活动的创设与开展就很快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就能调动学生阅读的主动性,甚至为进一步地深入探究阅读打下了基础。将主动阅读变探究阅读是提高阅读水平和鉴赏能力的关键。

一、导读要“活”,“活”在激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开端就是让学生对名著阅读产生兴趣而爱不释手。

提问式导读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的有效手段之一。科学提问是导读激趣最传统、最有效的方式方法。问题与兴趣是相辅相成的,兴趣引导问题的发现与探究,问题可以激发兴趣的产生。阅读导读中设计问题时要注意深浅得当、难易适度。问题太难,学生望而生畏,未开始就止步,达不到激趣目的。问题太易,不用思考就知道答案,没有成功感,也会丧失兴趣。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为例,教师可以利用保尔这个人物的命运历程作为阅读的深入的牵引点,由浅到深逐步深入的提问,促使学生的阅读与思考由薄到厚,由少到多,由表进里,步步进入。如少年保尔是个怎样的人,保尔如何走上革命道路的,保尔与冬妮娅、丽达如何相识的,真正的英雄是怎样的,什么是真正的爱情,面对“大我”和“小我”时该如何取舍,人的一生该如何度过,生命的意义是什么等问题。这样层层深入,引发学生由知晓梳理到分析理解再到探究鉴赏,让学生阅读由被动到主动,从而达到核心素养的提高。

利用思维导图,对整本书进行导读,能让阅读教学事半功倍。名著整本书阅读是一个持续阅读过程。相比于单篇文本阅读来说,整本名著阅读是一种更高级的阅读形态,贯穿其中的是整套思维。将思维导图引入名著阅读,能帮助学生梳理、概括、提炼文本的内容,并用图表将其形象化、条理化、清晰化的呈现,更有利于学生理解。与此同时,学生梳理、分析、归纳、整合的过程,其实也就是能动的思维过程。因为在名著阅读中,思维导图不仅是一种辅导性的思维工具,更是一种思维模式。它的魅力在于能帮助学生进行系统的思考,既见树木又见森林,能更好地把握中心、把握大局,这对于正处于心智成长关键期的初中生来说将会是极佳的思维训练。思维导图灵活多样,可以是某一章节, 也可以是一整本书;可以是某个人物形象,也可以是群体的人物形象;可以是故事情节,也可以是主题中心。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为例,可以围绕保尔成长历程做故事情节的思维导图,也可以对保尔身边人物的命运进行思维导图。可以围绕爱情为主题做章节导图,也可以围绕革命英雄做深入探究式的思维导图。所以良好的导读,使学生在阅读中如沐春风、如饮甘露。

二、读法要“活”,“活”在多样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有些文章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丰富积累、增强体验,培养语感。”教师对学生在阅读方法方面给予一定的指导,让学生有兴趣有能力完成整本书的阅读,是阅读教学的关键。学生阅读文本,需要灵活运用速读、跳读、回读、精读、品读等多种阅读方法,这样才能真正地读进去,读明白,读通透,读出收获。很多学生在阅读名著时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一种读法进行到底,要么一知半解,半途而废,要么达不到对文本深入探究的目的。整本名著阅读一定是多种阅读方法并用,才能吃烂吃透内容,才能有思考有体味有感悟,才能提高阅读水平,才能培养鉴赏能力。略读、浏览法就适合对全书内容和故事情节进行初步了解和简单梳理 。例如,要梳理保尔·柯察金的成长史,可先用浏览阅读法分类出保尔成长的四个阶段,饱受苦难的无知少年阶段,革命意识萌发的热血青年阶段,斗争经验丰富的成熟阶段和实现生命意义的伟大阶段。再采用跳读方式去阅读各阶段主要事迹的章节。比如第一阶段的主要事件有保尔被神父开除、去车站饭馆当洗碗工、去发电厂当学徒以及认识电工朱赫来。比如第三、四阶段中,保尔意志与信念在坎坷中得到了磨炼的重点章节就可以采用精读细读,因为这些章节展现了保尔·柯察金刚铁般的意志,顽强的生命力、永不言败的精神。当然,陶渊明的一知半解的方法也适合对那些无需深入探究和与主线内容没有关系的文字进行跳过,这样既省时又省力,还不会被旁枝末节影响了中心的把握,更不会因费时费力而产生惰性,半途而废。相反,阅读时对文章中细致传神的细节描写、心理活动描写,或写作技巧运用精彩的语段,或是评价性有深刻意义的,能揭示主旨的文段,启迪思想的名言警句等就需要学生细细品读。一边读一边思考,反复琢磨反复推敲研究。只有这样才不会囫囵吞枣,才能对重点问题做思考性深入性的解读。

三、活动要“活”,活在科学

洛克说:“把身体上与精神上的训练相互变成一种娱乐,说不定就是教育上最大秘诀之一。”利用活动的开展对整本名著进行探究就是将巨大的学习任务与身体、心理的各种体验相结合。科学创设开展学习活动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的认知是与他的情感、意志、心理协调发展的,是一个由感知到理解、由抽象到形象、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具有阶段性和持续性的特点。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就是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为例,第一阶段,初步阅读完整本书后,开展“我是小小故事家”活动,让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说好主人公的成长经历或生动详细讲好主人公的某一段故事,这样既可以宏观把握整本书的内容,也可以微观理解某一章节;既可以清晰小说的故事情节,又可以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第二阶段,《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八年级必读名著,可以结合八年级教材第四单元的“活动·探究”同步开展演讲活动。通过教材提供的四篇演讲词的学习,把握演讲词的特点,学写演讲稿,组织演讲大赛。将演讲稿内容与必读名著联系在一起,拟题为《某某,我想对你说》,某某一定是名著中的人物。演讲词写作过程中,要注意有针对性地从所阅读的名著中提炼自己的观点,写好吸引听众的开头和结语,用一定的事实和具有感染力的语言让听众与之产生共鸣。通过课内学习与课外阅读结合,开展此活动,不仅深度探究了整本名著,还训练了写作能力,更将口语训练推向新的高度。第三阶段,拟写朋友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的朋友圈有很多人,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少年成长期的亲友圈,如谢廖沙、瓦里西神父、冬妮娅、阿尔焦姆、朱赫来等;一类是工作后的同事圈,如丽达、伊万、阿基姆、克洛塔耶娃等。活动要求学生以保尔身份拟发一条朋友圈发文。发文内容必须是文中事件或文字,心理感受要根据文本分析后进行表述,并配上合适的图。朋友圈点赞评论要根据事件、个人的身份、性格和与保尔的关系进行评论,至少5人发表评论。此活动非常激趣,十分贴近学生心理。学生一定要深入阅读,有效研读文本,理清人物关系,掌握人物性格才能写好评论。第四阶段,开展辩论赛和“我毕业了”论文写作活动。辩论赛的正方观点是“初恋不是爱情”,反方观点是“初恋是爱情”。本活动亮点既考查学生对文本的分析研究,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同时,辩论话题的设置,既能激发学生参与活动和阅读的兴趣,又紧密贴合八年级学生情窦初开的心理。通过主人公保尔与冬妮娅的故事,以及与丽达的革命爱情故事,让学生对早恋、对爱情有正确的认识,从而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人生观。“我毕业了”论文写作是整个活动的深入,也是文本探究的深入。根据保尔在凭吊战友时所抒发的人生感言:“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碌碌无为而羞愧……”以及保尔对生命意义的最终实现,通过学生研讨,结合自己的感悟,联系社会现实,让学生从生命的意义、人生的价值等方面进行深入思考,写好自己本学期的毕业论文。本活动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四个阶段开展的各类活动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是层层递进的。由对主人公经历的熟悉,到对人物形象精神品质的理解,再到人物的评价,再到爱情事业生命人生的思考,步步深入,不可跳跃。活动设计十分符合学生思维发展规律,从初步印象到深入思考,有效培养学生思维。对学生阅读能力、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全方位提高,有机地将名著阅读与八年级课标要求紧密联系,既节省了时间又完成了任务,十分减负增效。

名著是我们永远需要的养分。阅读名著可以让我们开阔眼界,陶冶情操;可以让我们感悟世界,认知自我;还可以让我们找准人生的目标,站在智者的肩膀上更好地生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温儒敏.“部编版”语文教材编写理念、特色与使用建议[J].教程·教材·教法,2016(11):7.

[3]王本华.名著阅读课程话的探索——谈谈统编语文教材名著阅读的整体设计与思考[J].语文学习,2017.

[4]余文森.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7.

[5]陈思.初中生语文阅读心理及教学策略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6.4.

[6]王丽丽.对中学语文活动课内涵及意义的几点看法[J].读与写,2015年第4期.

万方通用版论文查重
维普编辑部版论文查重

AI论文范文,输入题目即可生成万字论文,附赠查重报告,可选开题报告、任务书

AI论文2万字符 AI开题报告 AI工作报告 AI满分作文 AI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