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网论文查重知网论文查重

论文在线投稿
论文范文大全
知网论文查重 zaolun.COM

浅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劳动教育的内容渗透及教学建

万方网论文查重

[摘要]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蕴含的劳动教育内容,在丰富课程内容的同时进一步发挥了课程的育人作用,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笔者将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下两册教材从“劳动观念与行为教育”“劳动精神与能力教育”以及“劳动习惯与价值观教育”三个维度对该教材中的劳动教育相关内容进行划分整理,进一步分析和探究教材中关于劳动教育内容的具体呈现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劳动教育

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这两个重要通知分别由国务院和教育部印发,学生劳动教育的重要性被提到了一个新高度。在七年级《道德与法治》的教材中把劳动教育的内容渗透进去,可以加强构建学生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的情感,培养马克思主义劳动观。

一、问题的提出

(一)观念和理解的偏差

随着改革的发展和经济的腾飞,部分青少年重脑力轻体力的问题也日益突现,对劳动的观念认识出现了偏差,对劳动吃苦的意识比较薄弱;认为初中生的学习才重要,参加劳动会影响学习;希望不劳而获,看不起低收入人群等现象也时有出现。

(二)部分教师对教材中劳动教育内容认知信息不够全面

初中三个年级的《道德与法治》教材对劳动教育的内容并没有系统罗列,而是分散在各个学期的不同位置 ,需要教师精准发现劳动教育的素材和章节,通过挖掘、整合、分析和补充形成自己课堂的教学内容。

(三)部分劳动教育素材滞后和时效性不强

全国各地的生活水平有差异、生活习惯有差异、教学条件有差异,教材的劳动素材的更新速度与学生在全国各个地区的使用上存在一定的时间误差,这要求一线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对劳动素材进行恰当的处理,将其时效性和时政性进行呈现。

(四)学科渗透劳动教育的研究

为此,有些学校设置专门的劳动课程以推进劳动教育,也有些学校更多地是在各个学科中渗透劳动教育。劳动教育更加受到各级和各类学校的高度重视,很多教师也在实践中探索和总结推进劳动教育的宝贵经验。作为珠海特区的一名一线教师,面对本校的校情和学情,在自己任教的课程中如何让劳动教育的内容科学地渗透到七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程教中学,并让其对学生个体的成长产生重要的意义呢?这些问题引发了我的教学思考,并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和探讨,并结合教学经验形成了本篇文章。

二、教材中劳动教育内容渗透的分析和探究

经过研究,我认为可以从“劳动观念与行为教育”“劳动精神与能力教育”和“劳动习惯与价值观教育”三个维度对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劳动教育相关内容进行划分整理和梳理,并在实际教学中进行内容渗透,如图1所示。

(一)关于劳动观念与行为教育的内容渗透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的编排和学生的学习生活是密切相联系的,基于学生自我的生活,将劳动观念的教育渗透在各单元的教学中。笔者所在的科组团队经过仔细阅读上下两册的教材发现,劳动观念的培育是围绕学生成长和学生与他人、集体等关系进行展开,通过学生们日常的社会生活实际展开。经过整理,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劳动观念与行为教育的内容渗透如表1所示。

(二)关于劳动精神和能力教育的内容渗透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劳动精神和能力教育主要在于帮助学生树立起勤劳、尽责的工匠精神,珍惜他人劳动成果的节约态度;以诚信的态度对待劳动,增强社会责任感;合理完成相应劳动,为新时代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劳动精神和能力的培育在劳动教育过程中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对劳动观念的深入理解以及劳动价值观的具体落实发挥着连接作用。表2是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劳动精神和能力教育内容渗透。

(三)关于劳动习惯与价值观教育的内容渗透

劳动习惯与价值观的培育需要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加以落实,其中志愿性的组织活动是学生培育劳动习惯的重要平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性劳动,在志愿活动中锻炼自己的劳动热情,它能对学生的劳动习惯与劳动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促进作用。教材中相关的内容渗透见表3。

三、劳动教育内容渗透的教学建议

通过对七年级教材的梳理可以发现,劳动教育的内容渗透到各个单元的内容中。在课堂材料的选用上我们可以结合最新时政信息,结合学生具体的学情,把身边的、新的素材用好。我们还可以通过日常社会生活中各类丰富多样的公益活动或者志愿活动助推劳动习惯的养成。我们要鼓励学生在学习之余主动参加学校、班级和社区的各项活动,例如大扫除、平时的卫生值日等等。

(一)以鲜活案例,引导学生热爱、尊重劳动和劳动人民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结合课本素材和身边的鲜活案例,引导学生热爱、尊重劳动以及劳动人民,使得学生改变不重视体力劳动人民的思想,以达到培养观念与规范行为的目的。让学生意识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有劳动、时时显劳动。身为新时代的青少年要自觉参与劳动,为自己、为他人、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奋斗。

例如,我在班上讲授七年级上册《活出生命的精彩》这堂课时,引入了全国劳动模范的案例,目的是弘扬劳动精神、弘扬劳模精神、弘扬中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伟大品格。把劳动教育与道德与法治教材进行了渗透,不仅学生的学习效果好,而且可以引导学生“树立诚实劳动、辛勤劳动、创造性劳动”的理念。

(二)以法律法规,帮助学生认识到劳动的权利和义务

在劳动观念建立的过程中,一方面需要让学生了解到劳动的真正地位和作用,另一方面还需要帮助学生理解自身作为劳动者应该拥有的劳动权利和应该履行的劳动义务,使得他们能够在未来的生活实践中通过运用法律武器来进一步维护好自身合法的劳动者权利,自觉履行劳动义务。对于如何维护合法劳动权益则可以通过教材案例来讲解便于学生的学习和理解,也可以结合《民法典》进行法律知识的进一步学习。这样在学生认知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有利于推动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并指导自己的劳动实践。

例如,我在班上讲授七年级下册《生活需要法律》这堂课时,结合《民法典》的内容介绍劳动者享有选择职业、平等就业和取得劳动报酬等权力。将劳动教育渗透在道德法治课程中,起到的教育效果非常好。知法才能守法,同学们知道自己有哪些劳动的权利、自己要履行哪些劳动的义务,这对他们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非常有帮助。

(三)以榜样力量,鼓励学生在劳动中实现人生价值

劳动创造了人类社会,推动了社会发展,作为社会的一个成员要在劳动和奉献中来实现个人的价值。在这两年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钟南山等医护人员和全国各地的志愿者等最美逆行者用高尚的品德与无私的行动告诉人们——什么样的人生才有意义;张桂梅和王海等感动中国的人物事迹也是思政教育大课堂中生动的素材。以榜样的力量,鼓励学生在劳动的过程和奉献中实现人生的价值,这既是自我价值的实现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例如,我在班上讲授七年级上册《感受生命的意义》这堂课时,加入了一些最新的时政材料。在课堂内容中加入了在抗击新冠疫情中钟南山院士的感人事迹,也介绍了我们珠海的医护人员和志愿者事迹等等,他们都是最美逆行者,他们高尚的品德与无私的行动告诉人们,什么样的人生才有意义。课后我还推荐了《钟南山——苍生在上》这本书给同学们看。他们被榜样的劳动精神和能力感动了,课堂教学效果非常好。以榜样的力量,鼓励学生在劳动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这是劳动教育与道德与法治课程渗透、整合的一个很好的做法。

(四)以先进事迹,树立辛勤劳动态度,弘扬集体主义精神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关于树立辛勤劳动的态度构建立足于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辛勤劳动、辛勤劳动的重要意义与现实要求以及如何进行辛勤劳动来展开。用鲜活的案例进一步为学生展现了辛勤劳动的工作态度,让学生反思自身的劳动应该采用怎样态度。但是,辛勤劳动并不是意味着自己一个人的全部劳动,合理有序的合作劳动也应该成为学生辛勤劳动需要掌握的技能。所以要帮助学生认识到辛勤劳动要讲究一定的策略,要将合作和辛勤劳动相结合,为建设更好的班集体献出自己的一份力,让自己的辛勤劳动更加充满集体的智慧。

例如,我在班上讲授七年级下册《憧憬美好集体》时介绍了神州十二号载人航天飞船的成功发射的新闻。这三名搭建“天梯”的航天英雄,是一个个优秀的集体,在这些集体中每个人都爱岗敬业,在自己的劳动岗位上发光发热。他们发扬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而这种精神也将鼓舞着所有中国人把自己的梦想与祖国的发展相结合,为实现新时代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伟大的中国梦而进行努力奋斗。这样对同学们的劳动习惯与价值观教育就水到渠成了。

(五)以身边小事,培育自觉主动、坚持不懈的劳动习惯

劳动习惯与价值观教育主要在于帮助学生将热爱劳动的观念转化成为自己的一种习惯,在社会生活中主动、自觉、积极进行劳动活动。在劳动习惯养成过程中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将自身主动融合进劳动教育过程中,树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理念,进一步促进学生劳动习惯的落实。从学生家务劳动出发,引导学生在家庭和社区的环境中积极参与劳动,将自己的劳动习惯在家庭劳动过程中培育和践行,推动劳动习惯在家庭环境中生根发芽。

例如,我在班上讲授《亲情之爱》这部分教学内容时,结合朱子家训内容告诉同学们要体谅父母等劳动者的劳动,珍惜劳动成果。要知道“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同学们也要学会主动感恩父母,主动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主动承担家务劳动。例如回家主动学习,自己做饭,自己打扫卫生等等。我还通过学生交上来的劳动视频和劳动图片,开展了劳动小达人比赛,这样既锻炼了生活他们的劳动能力,又落实了道德与法治的课程目标,还培养了他们正确的劳动价值观,一举多得。

四、结语

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把劳动教育的内容进行有机的渗透,我们应该在平时的一线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热爱、尊重劳动和劳动人民。帮助每一位学生认识到劳动是每一位公民神圣的权利和义务,让学生懂得如何用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劳动合法权益。以榜样的力量,鼓励学生在劳动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帮助他们树立辛勤的劳动态度,弘扬集体主义精神。在进行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培育学生自觉主动、坚持不懈的劳动习惯。这样才能更好落实劳动教育和道德法治学科的教育目标。

基金项目:珠海市教育科研2021年度专项微课题“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中渗透劳动教育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2021ZHWKTG154)。

参考文献

[1]新华社.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EB/OL].2020[2021-7-1].http://www.gov.cn/zhengce/2020-03/26/content_5495977.htm.

[2]教育部网站.教育部关于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EB/OL].2020[2021-7-1].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7/15/content_5526949.htm.

[3]骆凤娴.新时代劳动教育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设置改革研究[J].考试周刊,2021(05):137-138.

[4]朱晓静.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深化劳动教育的路径研究[J].江苏教育研究,2020(29):40-43.

[5]吴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策略分析[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0,5(19):59-60.

[6]涂家文.劳动教育融入《道德与法治》生态课堂[J].思想政治课教学,2020(07):16-19.

[7]许锋华,陈俊源.多学科渗透:中小学劳动教育新形态[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57(2):102-113. DOI:10.16088/j.issn.1001-6597.2021.02.010.

万方通用版论文查重
维普编辑部版论文查重

AI论文范文,输入题目即可生成万字论文,附赠查重报告,可选开题报告、任务书

AI论文2万字符 AI开题报告 AI工作报告 AI满分作文 AI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