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网论文查重知网论文查重

论文在线投稿
论文范文大全
知网论文查重 zaolun.COM

语文要素下的单元习作策略研究

万方网论文查重

[摘要]三年级习作教学是实现低年级到中年级写话训练的过渡,教师为学生设置习作支架,开展有效的片段习作的训练模式;重视课文到作文的迁移,从课文教学引申到作文教学,让学生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加强口语训练到书面语训练的力度,以个别学生的口语训练示范,影响全班,转化提升整体书面表达的能力。

[关键词]三年级作文;语文要素;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一二年级的写话教学目标是“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三年级写作教学的目标是“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从低年段到中年段的习作要求呈现螺旋上升的趋势。刚升上三年级的学生对习作要求容易出现畏难情绪,这时如果教师直接指导学生完成一篇完整的作文,实现一步式飞跃,胡子眉毛一把抓,效果不显著。如何降低学生的畏难情绪,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已经成为语文教师亟需思考的一个问题。

一、从小步调到大踏步的前进

片段式习作教学为三年级习作教学提供有效的方法。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习作是《猜猜他是谁》,这是低年级学生升上中年级的第一篇习作。根据单元习作提示,可分别从外貌、性格、品质、爱好等方面介绍人物。教师可以选取其中两个方面进行片段教学,打开学生思路。教师指导学生用写作单对人物外貌展开描写,可以从五官、头发、四肢、声音等特点进行描述,例如“他的眼睛小小的,一笑起来就眯成一条缝”“他的嗓门特别大,一说话就像吵架一样”。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在写作单上练写人物特点是切忌写成千人一面,要将人物的外貌特点写得细致具体、文从字顺。

《猜猜他是谁》另一个重点是对人物的特点展开描写,教师可以在写作单上设计“特点+事例”的模式,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性格、品质、爱好上的其中一个特点进行事例描述。例如:人物特点是爱看书。事例可以写人物爱看书的表现,废寝忘食、挑灯夜战、忘记上课……具体说明人物特点。

“支架”设计是片段教学的关键一步,“支架”就如建造房屋的框架一样重要,学生根据“支架”进行添砖加瓦,填充内容。在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习作教学中,教师亦可以用片段教学的方法指导学生编童话、写童话。学生从小到大接触了不少童话故事,而该单元也安排了4篇童话故事的系统学习。可是,由学生单独编写一篇完整的童话故事,难度系数较高。为了帮助学生搭建习作的“支架”,降低难度系数,教师可以设计片段式习作让学生逐步训练。教师在写作单上设计续写的环节,出示童话故事的开头,让学生编写故事的情节和结局。另外,教师亦可利用绘本资源作为媒介,设计情节仿写的写作单。例如:以绘本《母鸡萝丝去散步》为媒介,教师讲述母鸡萝丝和狐狸之间两次斗智斗勇的情节,根据童话故事情节反复的特点,要求学生模仿前两次的情节进行第三次情节的仿写。通过引入绘本,设计写话单进行片段写作,为通篇写作做铺垫,降低写作难度。续写、仿写、补写、扩写等多种形式的训练让学生对童话故事的结构了解更加深入,提高学生写作积极性。

片段习作的训练更加精准,效果更加显著。从片段训练到通篇习作的完成,教师为学生提供提升的“支架”,着力点是帮助学生写好“段”,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说:“能够写好一段,一定能写好一篇,反之,连一段话都说不利落,一整篇就必然更加夹缠不清了。”只要认准目标,用心设计片段教学的支架,让每个学生的语言都有生长点,将单元作文的一个个难点逐个击破,达到化难为易的效果,实现学生习作从小步调到大踏步的前进。

二、从课文到作文的迁移

部编版语文课本所选取的课文具有典范性,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习得相关的语文知识,提高语文水平。课文的语言为学生的汉语习得提供极好的范本,教师在课文教学中应大力倡导学生背诵经典篇章、段落,学生通过语言的输入,积累好词好句好段,丰富语言库。结合教材设题作文是读与写结合得很好的一种形式,也是课文教学引申到作文教学的好途径,让学生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仔细观察,把观察所得写出来”。教师引导学生从动物、植物、场景几个方面进行观察。“仔细观察”应从哪些方面入手呢?本单元的课文给出了很好的指示。

《搭船的鸟》第二自然段对翠鸟的外形进行了精彩细致的描写,分别从羽毛、翅膀、长嘴等方面作了介绍。第四单元对翠鸟的捕鱼动作运用了“冲、飞、衔、吞”等生动自然的连续动词。教师应尽量引导学生对这两个段落熟读、背诵。学生对动物的描写烂熟于心,才能更好地把习得的描写方法迁移到写作上。如何将习得的描写方法进行迁移呢?这就需要教师抓住契机进行引导。发现身边相关的可写之物,为学生提供写作的素材。教授完《搭船的鸟》后,我在教室门口发现了一只小壁虎,并用手机捕捉住这一幕,为学生提供观察的素材。由于素材来源于校园生活,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壁虎的外形特点,可介绍壁虎的头部、四肢、尾部等,这一部分的写作对应着《搭船的鸟》中翠鸟的外形特点。从课文到作文的迁移,让学生有章可循。接着我请生物知识丰富的学生现场介绍壁虎的生活习性,同时引导学生通过书籍、网络等途径对壁虎加深了解,在介绍小壁虎的练笔中,学生就有话可写。

从课文到作文的迁移,不但需要教师抓住契机进行引导,也需要教师巧设情景进行引导。《金色的草地》第三自然段形象生动地描写了蒲公英变色的场景及原因。在指导学生观察植物方面,教师又有何妙招呢?现场观察不失为一个好方法。我通过私下调查了解到本班同学家里有哪些绿植后,邀请一位同学将家里的含羞草带回教室。语文课上,先请几位同学观察含羞草的叶片颜色、形状等,接着请一位同学在讲台做实验,用手指触碰含羞草,当全班同学观察到含羞草叶片快速收缩后,都表现得异常兴奋。但是同学们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我抓住契机,投影《植物百科全书》关于含羞草的介绍,同学们听后恍然大悟。教师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从《金色的草地》到《含羞草》的迁移,实现课文到作文的迁移,效果甚佳。

三、从口语到书面语的转化

学生的口语到书面语的表达转化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以个别同学的示范性带动全班,实现从口语到书面语的转化。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中心突出的写景美文。全文中心句,引领全文。段落中心句,概括整段。第六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借助关键词理解一段话的意思”“习作的时候围绕一个意思写”,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学到的知识点向习作的迁移,可以设计围绕中心句展开说话训练。例如:以“顺德是美食之都”为中心句,让学生抓住关键词“美食”进行口语表达,再布置学生听取了同学们的介绍后有所侧重地写出来。《美丽的小兴安岭》是同单元作文。这篇文章按照时间顺序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景呈现在读者面前。教完课文后,我在四个小组各抽取一名学生对校园的春夏秋冬景色进行接龙式口述,每位同学负责描述校园一个季节的美景,同组同学可以补充。教师建议他们在口述的时候用上有新鲜感的词语。其余的同学在认真听,听的过程就是习得的过程。最后,布置同学们写作文《校园的四季》。通过这样的口语训练到文字表述的过程使同学们对时间顺序描写的结构特点有了更深入直观的了解。

参考文献

[1]潘燕月.浅谈三年级习作片段训练探索三境界[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8(08).

[2]赵志恒.由课文引出的作文题[J].中学语言教学,1994(04).

[3]陈焰.心语·口语·书面语——“三语”写作教学初探[J].写作,2009(10).

万方通用版论文查重
维普编辑部版论文查重

AI论文范文,输入题目即可生成万字论文,附赠查重报告,可选开题报告、任务书

AI论文2万字符 AI开题报告 AI工作报告 AI满分作文 AI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