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师的现场学习力是最重要的学习能力,提高现场学习力是推动教师研修工作高效化、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系统化的有效路径。各式各样的园本研修活动给幼儿教师创造了不同的“教育现场”,为其专业成长构筑了坚实平台。但当前大多数幼儿教师现场学习意识薄弱、现场学习能力不足等导致研修效率低下。因此,本文聚焦“现场学习力”,提出构建学习共同体、激发学习内驱力、提升学习转化力等实践策略,以此提升园本研修工作效益,最终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
[关键词]园本研修;现场学习;教师专业成长
2012年教育部颁布《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提出:“幼儿园要将《专业标准》作为教师管理的重要依据。制定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开展园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2018年《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提到要加强园本教研、区域教研,及时解决教师在实践过程中的困惑和问题。可见教师是园所发展的核心力量,其专业水平关乎园所的办园质量。园本研修的价值也日益凸显。
如何提升园本研修的质量与效果?让其真正助推教师和园所发展?这些都是我们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站在时代新起点上,幼儿园要重新审视园本研修的实践价值和存在问题,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提升教师的现场学习力”为导向,结合园所文化内涵,探寻园本研修的有效策略。
一、聚焦问题,剖析研修中的现场学习
(一)园本研修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
“园本研修”一词是从中小学的“校本研修”引入幼儿园转化而来的,它是以幼儿园为基地、以幼儿教师为主体、以保教问题为对象,以提高保教质量、促进教师成长和推进园所发展为目的的研究活动。简言之:是基于幼儿园,为了幼儿园,在幼儿园中的研修活动,有其独特的实践价值。
一是园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园本研修可作为制度基础,构造多元化的合作平台,营造研修学习的浓厚氛围,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滋养的土壤。二是园本研修提升园所保教质量。即帮助园所确定当前的发展瓶颈,由此开展多元的研修活动,实现问题解决和自我建构。总之,园本研修的科学有效开展,能够为园所高质量发展指明方向,为教师的成长创造更多平台与可能。
(二)教师现场学习力影响园本研修质量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同理,园本研修仅是给教师创造了学习机会和发展平台,其能否真正促进教师的成长,关键在于教师个体。即教师现场学习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园本研修活动质量。刘波老师在《教师成长力修炼》一书中提到:“教师要唤醒自身的‘现场学习’意识,把‘现场学习’作为自己的生活方式,并提升自身的现场学习力,不断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1]李政涛教授也指出:现场学习力是教师最重要的学习能力。[2]
可见对于“传道受业解惑”的教师来说,学会学习尤为重要。加之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其常常置身于各种教育现场,面对的是具有发展性和未知性的教育对象,因此教师要努力提升并充分发挥自己的现场学习力,在研修的各类现场中汲取养分并为己所用。只有把握住这条主线,教师发展才能富有内驱力,园本研修工作才能充满活力。
二、探寻路径,提高研修中教师的学习力
(一)研修前:营造研修氛围和文化,构建学习共同体
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中指出:“在现代组织中,是团队而不是个人成为基本的学习单位。因此,团队学习是不可缺少的。”[3]库尔特·勒温提出的群体动力理论也表明:要改变个体行为,先改变其所在的群体。群体的价值观、目标、观念等发生变化,个体就会随之发生改变。团队对个人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和支配力。在团队中,教师可以实现同伴互助、信息交流、资源共享等。即以团队为基本单位开展的研修活动开展得当,往往会事半功倍。
由此确定了以团队研修为主,自主学习为辅的研修形式,构建了多元的研修和学习平台,包括课题研究组、主题教研组、专科工作坊等等。在学期初让老师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相应的研修团队,并且采用“自主菜单式”的轮流主持法,让每位老师都拥有组织教研的机会,使其真正成为研修活动的主体,营造乐研、好研的团队学习氛围。
(二)研修时:立足保教实践真问题,激发学习内驱力
教师工作面对的不是冰冷的机器,而是具有思想性、复杂性的发展中的人。在保教实践中常常会随机生成大量不同的问题。而问题意识强化着教师的学习意识。典型的实践问题能够引发教师思想的共鸣和探索的欲望,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内驱力。
因此园本研修的主题以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和教师培训的重点工作为导向生成。如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等方式了解当前教师们的实际需求和发展困境,并进行梳理、分析、归纳,最终形成研修清单。以主班教师们“如何以儿童视角进行环创以实现班本课程的落地和展示”的研修为例,通过六步进阶步步推动问题解决。一是自主实践,提炼问题;二是级组备课,对比反思;三是园内教研,分享表达;四是再次实践,应用资源;五是理论介入,深度学习;六是展示交流,信息共享。在研修中,全体教师围绕“以儿童视角,创设儿童读得懂的环境”重新审视班级环设,与同伴共同走进现场,通过不断地观察、对比、分析、反思来探索环创背后的意义。将在现场中捕捉有利于问题解决的关键信息与自身已有的经验信息进行连接和重组,即在实现信息“输入-加工-输出”的基础上,进行信息应用、深化和共享。以此不断提高现场学习力并优化自身保教实践行为。
(三)研修后:重视研修后反思调整,提高学习转化力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公式:教师成长=经验+反思。经验来源于总结和积累,反思则是对教育教学等方面的再思考。在研修的教育现场中,除了专注研修,捕捉有用信息,还需将其进行反思应用。即李政涛教授所言:良好的现场学习能力表现为专注力、捕捉力和转化力。有这些能力的人会带着两种东西进入现场,即“钉子和钩子”。
“钩子”是反思转化的形象比喻。在园本研修中,我们不仅强调教师的反思,且将其贯穿整个研修过程。而在研修结束后,教师分散到各班进行日常工作,这正是实践反思、调整自我的关键期。幼儿园主要从三个方面给予支持:一是园所角度,专家助力在线答疑。收集教师研修后的实践反馈,与培训专家保持沟通、实现阶段式优化。二是级组角度,同伴互助共享所得。在级组备课中继续深化研修所得进行再次实践,推动问题解决。三是个人角度,定期小结撰写论文。即鼓励教师们转化研修所得,在实践中落实,在理念中巩固。从日常教育的随笔到假期的论文写作,让反思助力教师深度思考,让“钩子”发挥应有价值,以此推动教师写、思、行相结合,真正成为一个爱思考、懂思考的好老师。
结 语
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下,教师专业发展已经不再是教师自身的问题,更是园所发展的关键所在。而园本研修不仅为教师提供了自身专业素质发展的平台和机会,使其在各类现场中畅所欲言,体验我的教研我做主的幸福感,还为园所搭建了持续发展的机制和路径。在参与园本研修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现场学习力作为其专业成长的“助推器”,因此需要园方高度重视。这样既能提升园本研修的工作效益,又能够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本文为广州市教育科学规划(Guangzhou education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2020年度课题“区域联合研训范式下的幼儿教师现场学习力提升策略研究”(编号:202012564)成果。
参考文献
[1]刘波.教师成长力修炼[M].宁波:宁波出版社,,2018:1-2.
[2]李政涛.现场学习力:教师最重要的学习能力[J].人民教育,2021(21):45-46.
[3][美]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和实务[M].郭进隆,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8:195-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