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成长发展的关键阶段,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发展会影响学生整个学习生涯的学习发展,所以在班级管理中要把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引导放在重要位置上。而且,青春期的学生容易出现心理波动和心理健康问题,笔者在研究创新性班级管理活动的过程中,开发出“时光慢递”这一活动,以便对青春期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引导。在近两年的实践中,笔者发现“时光慢递”有利于引导学生产生正确的自我意识、协调学生的人际关系、使学生的情绪保持积极稳定等,该活动对学生心理健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
[关键词]班级管理;青春期;心理健康
引 言
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成长发展的关键阶段,学生在这一阶段的学习和身心发展会影响学生整个学习生涯的学习发展,所以在班级管理中要把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引导放到重要位置上。而且,青春期的学生容易出现心理波动和心理健康问题,作为班级管理的掌门人——班主任,要积极思考如何保证班级中的每个学生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在研究创新性班级管理活动的过程中,笔者开发出“时光慢递”这一活动,以便对青春期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引导。
一、“时光慢递”含义与优势
时光慢递,遇见更优秀的自己。每月的1号,笔者会给每一位学生下发一张彩色纸片,让学生写下新一个月的愿望(有待实现的事情),然后回收上来,待笔者批阅后,于下一个月的1号下发给学生,统计学生是否完成了愿望,并且写下新一个月的愿望。笔者会对每一个愿望进行回复,同时也会根据学生个人情况以及愿望,考虑是否介入帮助其达成。
笔者会让学生写下自己未来一个月想要实现的事情,而这些事情可以是个人目标、需要改善的行为,以及近期的一些小愿望等,而这些事情必须是积极正面的,是通过自身努力可以实现,或者是身边人的介入可以实现的,不能是遥不可及的。另外,笔者也会根据时事热点、节假日等现实情况,指导学生写下未来一个月的愿望。让学生心怀美好愿望去期待每一个月的同时,笔者会批阅每一个学生的愿望,从对学生愿望的了解和分析中,观察学生的心理变化,在接下来的一个月中,对学生进行引导,从而让学生健康成长。
笔者认为,“时光慢递”的实质是一种“行为契约法”,学生在彩纸写下的愿望,是学生想要达到的目标,而彩纸则是双方之间的协议,学生达成愿望后,也即是目标达成了。与传统的“定目标,立契约”做法不同的是,“时光慢递”更有优势:(一)“时光慢递”能在更大程度上保护学生隐私的同时,让学生以书面形式写下自己的愿望(目标),引起学生的重视,更好地起到监督作用。青春期的学生不愿意过多地分享自己的内心想法,但是对于他们信服的老师,他们是愿意与之沟通分享的。利用“写纸张”代替“面对面”交流,又进一步打破学生因“害羞”而难以与老师交流的障碍。因此学生在写下自己愿望后,直接交给老师,老师批阅后返还给学生;(二)愿望是自发的,是学生发自内心写下的,学生更有动力去实现;(三)“时光慢递”是一个持续性的活动,每月更新,有利于对学生心理健康的跟踪观察与调节。
二、“时光慢递”对青春期学生心理健康的引导作用
心理健康的标准包括:自我意识正确,人际关系协调,性别角色分化,社会适应良好,情绪积极稳定和人格结构完整。“时光慢递”在实践中,对学生心理健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
(一)“时光慢递”有利于引导学生产生正确的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也称自我,指个体对自己的各种身心状态的认识、体验和愿望。
“时光慢递”让学生写下自己的愿望,而这些愿望能直观地反映出学生的自我意识,老师可以通过这些愿望,了解到学生的自我意识是否存在偏差,从而对其进行指导。
在笔者的实践中,也有学生写下的愿望反映出其自我意识存在偏差现象,而这些现象反映出青少年常见的自我意识偏差,如过分追求完美、自负、自卑、从众心理等。这些心理都需要得到正确的引导,学生才能更加健康地成长。
(二)“时光慢递”有利于协调学生的人际关系
学生的人际关系主要包括同学朋友之间的关系,与父母亲人的亲子关系,与老师相处的师生关系。而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对人际交往方面是十分敏感的,容易因误会产生隔阂。少部分学生也可能因处理不好人际关系,产生一些心理问题,如恐惧心理、自卑心理、孤僻心理、嫉妒心理、逆反心理、逃避心理及放任心理等,这需要老师做好引导。
在新入学期间的一次“时光慢递”活动中,笔者发现有多名学生不约而同地写了“希望与室友友好相处”,笔者把相关愿望整理出来后,发现这一系列愿望都来源于同一个宿舍。在对这几名学生进行统一回复后,笔者对该宿舍尤其是这几名学生的日常相处进行了观察。笔者发现,这几名同学在课间会主动和同宿舍的学生交流,就餐时间也会主动邀请他人一起去饭堂就餐,日常活动也会结伴而行。学生心中有愿望,通过写出来,激发学生实现愿望的行为。在新一个月统计学生完成愿望的时候,笔者也注意到,宿舍A的这几名同学也有举手,并且在举手的时候的表情是愉悦的。这说明,在这一个月里,学生达成了自己的愿望,能与宿舍的同学友好相处。
“时光慢递”搭起学生与同学、父母、老师之间沟通的桥梁,对学生搭建良好的人际关系有一定的帮助。
(三)“时光慢递”有利于学生情绪保持积极稳定
“时光慢递”每月进行一次,学生写下新的愿望,即是给学生的心灵种下一个希望,促进学生向积极方面的行动,老师通过批阅,能了解学生本阶段的心理活动,方便对学生个别跟进与追踪。在学生写下新愿望的同时,下发学生上一个月的愿望彩纸,学生完成愿望的成功感、满足感,也能促进学生完成下一愿望,倘若学生未能完成上一个月的愿望,学生会有失落,但也提醒了学生,要实现愿望就得加倍努力。
在笔者的实践中,这方面的愿望所占比例较大,在学生日常愿望与笔者限定主题的愿望中,都透露出学生的情绪。一旦学生的愿望有异常,笔者能立即采取行动。
在近两年的实践中,笔者暂未发现异常的愿望,学生均能以较为积极的态度去参与这个活动。“时光慢递”能对学生的心理活动有一定的监控作用,让学生怀着希望地度过每一个月,让他们有所期待,热爱生活,积极向上,保持一个乐观的心境。
(四)“时光慢递”有利于学生人格结构完整
“时光慢递”在学生的三观塑造、个性发展等方面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在班级敬老院活动后一次“时光慢递”中,庞某静同学和吴某俞同学分别写道,希望重阳节家委能多组织类似的活动。笔者也在其社交账号处看到她们发布的内容,大意是深受感触,联想到自己的爷爷奶奶以及自己父母年老后的模样,表示自己日后要多孝顺父母。
在体艺节后的一次“时光慢递”中,蔡某丰同学写道,希望自己能学习架子鼓。随后,其母亲也告诉笔者,该同学看见班级同学代表班级在台上表演的时候,也希望能有一技之长,代表班级参加表演,为班级作贡献。蔡某丰同学把自己的愿望告诉了家长,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始,证明他在为自己的愿望努力。
心理健康的状态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动态变化的过程。因此,持续进行“时光慢递”,能在一段较长的时间里对学生的心理进行观察与监控,在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的同时,能及时发现异常心理并作出干预。
三、“时光慢递”的进一步设想
“时光慢递”是笔者进行创新性班级管理活动的一个初步尝试,在实践中仍然有很多值得完善的地方。
(一)增强仪式感
在新一轮“时光慢递”活动中,增加“许愿”和“投放愿望”环节,在学生都写好自己的愿望后,集体默念“希望愿望成真!”,随后,学生把自己的愿望彩纸投入设计精美的“愿望箱”中。希望通过增强仪式感,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促进学生完成愿望的决心。
(二)建立学生个人“愿望箱”
现阶段的“时光慢递”,学生写好愿望后,小组收上来,放到笔者处保管一个月后下发,对于学生愿望的后续跟踪有所欠缺,因此笔者思考,为每一位学生建立“个人愿望箱”,保存好每一位学生的愿望,方便笔者观察学生的心理变化与发展。
结 语
心理健康引导需要一个长时间不断坚持的过程,也需要一个系统化、机制化的教育过程,因为学生心理教育问题的改变也需要一个不断强化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保证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实效性。笔者会持续对“时光慢递”活动进行优化,发挥其对学生心理健康引导的最大作用。
参考文献
[1]冯灵元.班级管理中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J].名师在线,2019(21):95-96.
[2]余小鸣.青春期心理发展及健康促进对策[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5(04):33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