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陈鹤琴先生曾说:“幼儿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儿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个方面共同合作才能得到充分的功效。”现阶段,幼儿园家园共育中仍然存在许多较为突出的问题。如家长对家园共育的内涵把握不清晰,实际开展的家园共育活动实效性不强,家长缺乏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为此,让家长有效参与成为我们探究的重点。本研究以小班“花生”种植项目活动的具体实施为依据,以活动实效证明项目活动对家园共育的影响,并提出具体可行的实施
策略。
【关键词】家园共育;有效策略;花生种植项目;探究活动
项目活动是以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基础,以真实的问题驱动为导向,以持续性探究为中心,以整合性学习为特点,以可展示的成果为依据的一种组织活动方式。项目式学习活动注重幼儿自主、自发建构认知,对教师和家长的合作提出了新的挑战。本研究中,研究者所在班级开展了为期一年的花生种植活动,生发出一系列探究性项目活动。
一、“花生”种植活动中家园共育的实践历程
(一)项目缘起
源于一次儿童之旅,孩子们在寻找春天时发现幼儿园路边种植的蔬菜,纷纷讨论起来。孩子们对蔬菜的颜色,形状充满好奇。在春季种植中,孩子们通过投票决定种植花生,教师倾听孩子的声音,根据孩子的兴趣和班级进餐现状进行思考,决定从食育出发,以种植为途径,让孩子在亲身感知,实际体验中感受粮食来之不易,养成珍惜粮食的好习惯,花生种植项目活动也正式开始了。
(二)开始阶段
本阶段主要以问题为导向,以马赛克方法为工具,倾听幼儿的声音,以分析问卷为抓手,讨论花生种子哪里来,花生的种植方式等。教师提前预设活动开展时所需的材料,以及思考如何调动家长积极参与项目活动,为幼儿探究活动的开展提供充分的准备和支持。
1.问题:花生种子哪里来?
(1)倾听幼儿声音:孩子们结合生活经验纷纷发表对花生的认知,如我外婆种过花生,花生是长在土里的,我可以拔一些花生带回来。我们家里有花生,可以在超市买花生回来。
(2)教师支持:教师将孩子们的想法用图示统计,并发到班级群里,鼓励家长支持孩子的想法,利用家庭资源“菜地”和班费等多途径为孩子们提供花生种子。
(三)综合发展阶段
1.问题:如何固定花生苗?
(1)儿童访谈:孩子们在菜园子里看过固定花生苗的方法,于是在幼儿园尝试用竹棍和绳子固定花生苗。
(2)教师支持:为了帮助幼儿巩固经验,借家长会的契机阶段性总结花生项目活动开展的进程,鼓励家长在家跟孩子一起固定花生苗,做到家园共育。
(四)高潮阶段
1.花生成熟,制作花生美食
(1)儿童会议:孩子们在讨论中提出各种花生美食以及制作美食的原因,教师及时记录,并以图文呈现。但孩子们种植的花生产量不足以分享,因此孩子们决定在家烹饪花生美食。
(2)教师支持:通过开展小厨房活动,鼓励孩子积极参与,同时在微信群里呈现孩子们讨论的结果,借助家委的力量联动班级家长积极参与花生美食烹饪活动。
2.项目活动辐射到家庭
随着项目活动的开展,孩子们对种植花生的方法更熟练,具有丰富的感知体验,懂得珍惜粮食。疫情期间家长也让孩子到菜园里体验拔花生,洗花生,卖花生的全过程,对项目活动给予认可。
二、项目活动中家园共育的有效策略
(一)引领家长“走进来”,形成教育合力
项目学习中的“家长参与”应该落实到实践中,不再浮于表面。家长需要对项目活动的意义有明确的认识,成为幼儿生活和学习的支持者和合作者。教师可以通过家长会的形式让家长对项目活动有基本的认知,了解家园共育的重要性。还可以通过每周绘本故事分享吸引家长参与,并呈现阶段性的成果,使家长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如在项目活动开展前,师幼讨论和记录种植花生需要提供的材料,并从环保的角度出发面向班级家长征集种子、泡沫箱等,家长参与度较高。
(二)阶段性成果呈现,巩固探究能力
项目活动中运用“三阶段、五特征”的方法体现活动的进程。活动每一阶段都需要教师及时总结和反思,为下一阶段活动的开展提供适宜的支持,帮助幼儿梳理阶段性的经验。教师可以通过每周小结的形式鼓励家长帮助幼儿巩固花生苗固定的方法,并将亲子实操的图片呈现到班级群。还可以用图示记录幼儿的想法,通过项目高潮阶段的特色活动“亲子烹饪花生美食”激发家长的探究欲望。
(三)给予家长“成果”,坚定鼓励共育
项目学习活动中教师倾听幼儿的声音,及时记录幼儿在项目活动中的感受,以便后续经验的巩固和梳理。这也为家园共育提出更清晰,更具体有力的信息,让家长明显的感受到教师对幼儿的耐心和细心,同时凸显教师对幼儿行为进行注解和分析的能力,体验教师在智力和情感上的积极投入。只有思考性的对话才能持续深入,才能更加激发双方的思考与合作,这也是我们所期望的更有内涵的家园合作方式。都说万事开头难,只要你大胆迈出第一步,坚持幼儿的想法,家长定能体会教师的用心付出,积极参与活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