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画势必迎来新的发展,这样才不至于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在文化自信建设的视域下,让山水画的色彩为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增添助力,不断拓宽中国山水画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中国;山水画;色彩观
中国山水画是极具艺术魅力的文化形式,部分艺术家在中国山水画欣赏时,常将中国山水画与西方绘画作品进行区分,认为中国山水画不仅是物质世界的表达和情感的表达,其中也蕴含了作者自身对人生、世界以及自然的认知。而画作者对内容的表达,除了画面的布局之外,色彩是最不可忽视的一环。尤其是当中国画被分为写意画和工笔画两种形式之后,色彩的重要性愈加突出。
一、中国山水画色彩的发展
中国山水画是注重色彩的,但每个时代对于色彩重视程度的不同,而让部分人感觉中国山水画是不重注色彩的,或浓墨重彩、或轻描淡写都只是画作者自身的意愿而已,并未真正地认识到色彩对于中国山水画的影响。
(一)山水画色彩之源,正色的崇尚
从山水画本身分析,山水画的色彩发展较晚,普遍认为晋朝才是山水画色彩发展之始。受当时社会情况的影响,晋朝人在山水画创作之时表达更为自由,色彩使用方面也不受拘束,让山水画呈现出不同的魅力。但从色彩发展之始分析,中国山水画色彩的源头,却不应当止步于晋朝。就我国先民对色彩的认知,其开始是从自身的自然感官入手进行理解,之后再融入自然、天地、造化、物象以及四时等因素,并从哲学、社会、政治等角度对其进行解释,是指呈现出独特的魅力。从这些因素的影响结果来看,先民对色彩的认知造成了人们对正色的崇尚。这里的“正色”?并不是色彩中的正色,而是被当权者所崇尚的颜色。《礼记·檀弓》中有记载“夏后氏尚黑,大事敛用昏,戎事乘骊,牲用玄;殷人尚白,大事敛用日中,戎事乘翰,牲用白;周人尚赤,大事敛用日出,戎事乘騵,牲用”。不仅说明了不同朝代对不同色彩的推崇,还言明了其对色彩的重视程度。
而在后世的发展中,人们又从自然中寻求突破,提出了“五色体系”,以此来解释自然的法则和规律。而在自《逸周书》中,古人又以金木水火土与方位相对,引出五色,并将其表述为“诸受命于周,乃建大社与国中;其遣,东青土,南赤土,西白土,北骊土,中央叠以黄土。而在《礼记》,其又对五色系进行了补充,不仅将青、赤、黄、白、黑作为了五正色,又提出了类似于青为东方正,东为木,木刻土,土色黄,即东方间色是青与黄为绿也”的说法,肯定了五色的地位。
(二)山水画色彩之核,玄色的融入
无论是黑、白、红三统说,还是后世所提出的青、赤、黄、白、黑五行五色说,都不完全的说明中国山水画的涵义。古人从正色的传统思维中跳脱出来,提出玄色的说法。徐复观先生对玄色的描述是“玄色乃五色得以成立的‘母色’”,可见玄色本身具有一定的包容性,可以将五色都包含在内,同时也将中国画的色彩从三统说和五行五色说中隔离出来,使之可以有更多的表达形式和内容。
(三)山水画色彩之兴,文化的发展
就当前对中国山水画的历史研究分析,能够追溯的最早时期是晋朝,晋朝之前的山水画就鲜有见之。但山水画的兴起却并不是晋朝。隋唐是山水画及色彩发展的高潮,有广为流传的《洛神赋》《游春图》等画作,让人叹为观止。从山水画色彩的角度分析,隋唐在山水画色彩发展方面的贡献是最大的,其不仅对色彩的运用方法和技巧做出了改变和创新,同时也引入了一些新的添彩方式。
二、中国山水画中的色彩观
就当前业内对中国山水画的色彩观研究情况分析,中国山水画的色彩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层面:
(一)璀璨如锦霞,绘尽繁华意
这种色彩观主要源自于唐朝,盛唐之下,精神与物质的丰富,造就了繁华的盛世,在加上儒释道三家的文化的影响,中国山水画的色彩发展更是将“借鉴”一词发挥到了极致。
(二)轻淡如心迹,浅诉人间事
唐朝给予了中国画太多的发展,除了技巧上的创新之外,色彩的来源也有了变化,人们开始用植物色对画作着色,为唐朝由盛转衰之后,画家的对心迹的表达提供了基础。画作者在创作时,更加重视对自己内心的表达,颇有几分禅意,如王维的《传郭忠恕临》,荆浩将其评价为“笔墨宛丽,气韵高清”,揭示了王维在画作时的一种精神状态,让人不觉生出一种落寞之感。
(三)韵雅似诗歌,彰显文人性
古人对于山水画色彩的运用除了显示在色彩的选择之外,对色彩的布局亦有所讲究,而这也是人们看画识人的重点。比如元代的孟频的《幼舆丘壑图》、钱选的《山居图》等,色彩布局有较为明显的讲究,不仅会考虑色彩的轻重、浓淡,甚至会考虑色彩的原料,尽可能地提升画面的淡雅之感,以彰显自身的精神追求。
三、中国山水画色彩在当世的发展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画势必迎来新的发展,这样才不至于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在文化自信建设的视域下,让山水画的色彩为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增添助力,不断拓宽中国山水画的发展空间。一重视理论研究,不仅从中国山水画色彩的内涵角度出发,对各种山水画进行有效的评鉴;还要对新一代画作者进行引导,使之能够将传承和创新结合,让中国山水画能够在新时代背景下得到有效的传承和发展。二是重视临摹和仿照,在临摹和仿照的过程中,实现中国山水画色运用技巧的传承及中国山水画内涵的体会,加深自身对中国山水画的理解,不断融入新的色彩及色彩运用技巧,满足中国山水画色彩发展的需求。
色彩是中国山水画中不可忽视的组成要素,无论是对于画面的呈现,还是作者情感和意图的表达都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为了能让中国山水画在新时代背景下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和价值,从业者在进行中国山水画的创作时,必须要将色彩的研究重视起来,不仅要丰富自身对色彩运用的技巧和方法,还要牢牢把握住中国山水画的文化内涵及精神核心,更加有效的传承和发展中国山水画。
参考文献:
[1]顾杨,陈昭炯,陈灿,等.基于CGAN的中国山水画布局可调的仿真生成方法[J].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2019,32(9):844-854.
[2]付元伟.中国山水画求”真”的意义[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21,23(2):168-172.
[3]乔亚峰.中国山水画创作的意境表达探析[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1,115(3):61-63.
[4]石思梦.古代自然观影响下中国山水画氤氲缭绕之意境探析[J].巢湖学院学报,2021,23(1):78-85.
[5]阴兵侨.中国山水画的构图形式[J].福建茶叶,2020,42(2):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