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具有悠久历史的英国工会,在二战后的英国一度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但在英国撒切尔政府执政时期,撒切尔政府对英国工会进行了剧烈的改革。反思其改革的思路和措施,不难发现,马克思主义工会学说仍然具有现实意义,我国的工会发展要及时调整发展的思路,不断扩大保障公有制企业的工会的发展,加强自身的建设和改革,树立良好的工会形象。
关键词:中国工会;英国工会;撒切尔政府;马克思主义工会学说
1.我国工会发展简介
我国的工会拥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可以说是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密不可分的。我国的工会工作最早可以追溯至1921年,1921年8月11日在上海成立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这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公开领导工会运动的机关。1922年5月1日,由中国劳动组织书记部发起,邀请全国各地党派工会团体,在广州召开了全国工人阶级第一次全国性代表大会——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为全国工人运动和工会组织逐步走上团结统一创造了条件。1925年5月全国工会代表在广州召开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正式成立中华全国总工会。在革命时期中国的工会坚定地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对中国的革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中华全国总工会实际上已经不复存在。直到1948年8月,全国工会代表在哈尔滨举行第六次全国劳动大会,恢复中华全国总工会,通过《关于中国职工运动当前任务的决议》,为即将诞生的新中国的工会运动确定了方针和任务。这次大会的召开,实际上也拉开了工会在新中国发展的序幕。
新中国建立后,我国工会得到了充分发展,组织机构和工会会员人数发展迅速。我国于1950年颁布了第一部《工会法》,之后又在1992、2001、2009年三次对其进行了修订。新修订的《工会法》指出;“工会是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的群众性组织。”“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工会的维护全国人民总体利益的同时,代表和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1]《中国工会章程》则指出;“中国工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是会员和职工利益的代表”。[2]必须看到的是,我国的工会发展仍有不少问题,而英国政府在撒切尔政府期间,对英国工会进行了严酷的打击,通过分析其对英国工会的打击策略,不难发现我国工会治理在新时期下应该注意的一些新问题。
2.英国工会发展简介
英国工会最早的雏形可以上溯到18世纪,并且在英国漫长的劳资纠纷历史中得以逐步发展完善。作为一种代表工人阶级的社团力量,英国工会产生后就受到政府的敌视,并且实际上从未得到过法律的正式确认。但是,英国工会在经历了1832年以来的议会改革和宪章运动,1 9世纪中期形成的工联主义,二战中与政府的密切合作之后,英国工会始终扮演着英国工业关系中承担保卫和发展其成员经济利益的角色。二战结束后,英国工会逐渐开始介入政治活动,推动了英国工人阶级的壮大,英国工会会员开始明显增加。英国工会在政治上的参与度稳中有升。同时,二战之后,欧洲各国都将“福利国家”视为一个发展的重要目标。这也为工会的加速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到1974年,英国工会会员人数已经达到了1175.5万人。[3]英国工会在战后的迅猛发展,是英国工会由“工业权利”向“政治权利”演化的现实体现。在二战以前,英国作为世界上最早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一直较为推崇“放任自由”的经济发展理念。在这种情况下,工人阶级更多的是和工厂雇主之间产生劳资、契约关系。政府只是作为监管的存在。但是,二战后,西方国家都纷纷将凯恩斯主义,视为主导的政府经济学,加强了政府对于经济的控制,大范围的介入了经济的发展,这在客观上就需要工会的支持和合作。基础工业的国有化,又使得政府成为了一部分工会成员的雇主。在这种社会变革下,英国工会拥有了对政府政策的巨大影响力。
然而,在英国工会发展的背后,也暴露出了其政治权利过度膨胀的负面影响。从英国政府的角度而言,这是其所不想看到,也不能容忍的。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英国工会组织了数次大罢工,且1972至1974年的矿工大罢工,直接导致了英国希思政府的垮台。1979年5月3日保守党大选获胜,撒切尔夫人出任首相,英国开始了撒切尔政府较为长期执政的时期。在撒切尔执政时期,对英国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其改革成效较为显著。而在撒切尔的改革中,其对于英国工会的改革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从英国政府的角度而言,削弱了英国公会的政治力量,就提高英国政府的中央集权。从英国工会的发展而言,对于英国的工会是一种颇为沉重的“打压”。
3.撒切尔政府工会改革的主要内容
3.1 以新自由主义为指导思想
可以说新自由主义始终是撒切尔政府的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在对各个领域所进行的改革中,也处处可以看到新自由主义的影子,工会也不例外。新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哈耶克认为,工会作为一种强制性组织,把工资提到自由市场工资水平之上,并通过对劳动力供给的垄断,妨碍了竞争对资源的有效调节。他曾指出:“只要剥夺了明确赋予工会的特权, 或者剥夺被工会僣取的、法院所容忍的特权,就已经足以剥夺它们正在行使的、 更为严重的强制权力,并足以把它们的合理的自私利益引导到对社会有利的轨道上来。”[4]撒切尔本人深受哈耶克的影响,她自己也曾经指出;“工会利用手中的权力,要么是通过不负责任的增加工资的要求而迫使公司破产清算,致使工人失业,要么是通过组织罢工导致国家生活陷于停顿。”[5]在此前发生的多次,某些特殊行业的工会,在罢工斗争中几乎是不可击败的,因为其承担了国家公共基础设施的运作,这是自由主义的信奉者们所不能容忍的。然而,若想“重回”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的市场环境,就需要政府的强力干预,由此出发对于工会改革的具体实践就被提上日程。
3.2 以私有化浪潮作为改革工会的根本措施
撒切尔政府的工会改革,始终是处于“私有化”的改革浪潮下的。这一英国战后最大的“私有化”浪潮,贯穿于撒切尔执政的三个任期之中。私有化政策最初始于经济领域,后逐渐扩展。撒切尔根据不同的经济和政治目标,采取了多达22种的不同方式来推进私有化。到1991年初,接近 80% 的国有部门已经转移到私人手中,65 万工人转移到私营部门。[6]以撒切尔夫人为首的保守党认为,“国有企业和工会是一枚贬值硬币的两面。”如前文所指,英国工会的崛起在很大程度得益于基础工业的国有化,而推行“私有化”的浪潮,可以说破坏了工会进一步发展的土壤。大量的中小企业和个体户纷纷涌现,其从业人员基本上都不是工会会员,另一方面通过推行民众资本主义,使广大劳工拥有一定的企业股票,具有雇员和股东双重身份,从而改变其对企业利益漠不关心只关心个人利益的态度,而把自己的利益和企业的命运密切联系在一起,不再动辄采取对抗性行为,降低了工会在企业中的作用。在撒切尔政府执政长达10余年的时间中,“私有化”的进程总体上是始终向前发展的。使得原本强大的工会如同“温水煮青蛙”般被逐渐消磨殆尽。
3.3 通过立法手段不断限制工会活动
英国工会之所以能长期在英国的劳资纠纷中占据主动,和英国政府的法律不无关系。如在此前的工党执政时期,在其《工会和劳工关系法》的第十四条中就规定,对于劳资纠纷中的破坏行为,工会享受不受限制的豁免权。故撒切尔政府执政期间的工会改革,用了极大的精力来改革工会的相关法律。撒切尔政府于1980、1982、1988、1990年四次重新审议了《就业法》,于1984年重新审议颁布了《工会法》。[7]这些法律从工会罢工行动的合法性、范围、对象、声援行动,领导人产生,政治基金设立,排外性雇佣制企业问题等多方面,对工会现有权力进行压缩和废止,决定性地改变了工会及会员的法律地位和权利。在种种法律的限制下,英国工会的权利被明显压缩,活动处处受限制。
在通过立法手段限制工会活动的同时,撒切尔政府还通过政府的强制行政手段,来取缔工会。突出的表现是英国政府与1984年1月以危害国家安全为由,宣布不再允许工会组织在国家通讯总部开展活动。撒切尔政府采取软硬兼施的手段,,对退出通讯总部工会的职员由政府提供经济补偿,对执意不退出工会的职员进行调离或辞退,经过两个月的努力,撒切尔政府取得最终的胜利,成功取缔国家通讯总部的工会组织。英国工会从此失去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斗阵阵地。
3.4 对于工会的罢工活动采取高压态势
在撒切尔政府执政期间,由于对于工会的改革力度相当大。所以,工会的斗争活动,始终此起彼伏。与前几届政府不同的是,撒切尔政府面对工会的罢工活动。显示出了十分强硬的态度,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予以“重拳打击”,最终使得工会被迫复工。以1984年到1985年的英国煤矿工人大罢工为例,在大罢工的前夕,撒切尔政府就做了一系列的准备。如增加应急发电站、存储和进口大量煤炭、准备军队代替岗位空缺的煤炭企业。更为重要的是,在罢工全期,社会舆论始终被撒切尔政府牢牢握于手中,舆论全部倒向了撒切尔政府方面,甚至公然宣称工会是国家内部的“敌人”,以至于在罢工结束之后,英国的民众,仍然认为罢工的事件的发生责任在工会而不在政府。在长达一年的对峙当中,撒切尔政府不做任何妥协,始终打压各种支持性活动,最终矿工工会宣布无条件复工,这场英国战后最大规模的罢工活动以撒切尔政府的全面胜利而告终。
3.5 用经济政策压缩工人的活动空间
撒切尔政府的改革,主要是致力于解决于英国发展长期停滞不前的“英国病”。然而深入研究撒切尔政府的经济政策。不难发现其经济政策的“双刃”效应。如撒切尔政府一直以抑制通货膨胀,振兴经济为口号。但对于其所带来的高失业率问题却很少涉及,并且公开宣称高失业率是经济改革所必须付出的代价。这固然有益于精简企业机构、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就使得工人原本的生存空间受到限制,导致工会力量的削弱。失业人数越多,工会的政治参与意识就越淡薄。因为在一个就业竞争高度激烈的环境下,没有人愿意可能以失去工作为代价,而去参与罢工。这样工会在内部活动上就无法始终保持高度的一致。
4 关于我国工会治理的几点思考
4.1 马克思主义工会学说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从马克思主义的工会学说的视角来说,通过分析英国撒切尔政府的工会改革。不难发现,马克思主义工会学说仍然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英国虽然是最早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的西方国家,但是仍然无法完全克服其发展的固有矛盾。恩格斯在《工人运动》中就指出;“资产阶级却用他们的财产和他们掌握的国家政权所能提供的一切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利益。工人一旦表明要摆脱现状,资产者就立刻成为他们的公开敌人。”[8]这一论断,恰是英国撒切尔政府工会改革的一个基本出发点。反思英国工会之所以在撒切尔夫人改革时期惨败,主其根本原因还是,英国工会长期奉行“工联主义”,不求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主张阶级调和,宣传资本家和工人的利益是协调一致的。主张进行纯经济的斗争。注重工人眼前的和暂时的利益,忽视工人阶级的整体利益和最终目的。这就为日后英国工会的失败埋下了祸根。在审视英国工会的斗争时,英国工会将“罢工”视为最为有效的手段来对抗英国政府。恩格斯早就指出,单纯的罢工不可能实现工会的既定目标,“要粉碎资产阶级的势力,除了工会和罢工,还需要更多的东西。”[9]从英国撒切尔政府的工会改革,我们不难发现马克思主义的工会学说,仍然有很强的借鉴意义,特别是对于资本主义国家内工人运动的观点和看法,仍然是颇为值得重新学习的。
4.2 社会主义国家的工会发展应当及时调整发展思路
马克思主义的工会学说,更多侧重于讨论在资本主义国家的范围下,工人阶级如何利用工会展开斗争。在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处的时代,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还没有出现,马克思在《工会(工联)。它们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一文中,谈在未来工会的发展时,也只是说;“不管工会的最初目的如何,现在它们必须学会作为工人阶级的组织中心而自觉地进行活动,把工人阶级的彻底解放作为自己的伟大任务。”[10]但是对于社会主义国家,已经实现了工人阶级的解放,故如将其工会发展的思路,生搬至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显然是不科学的。在社会主义国家的整体国家制度下,工会的发展应该及时调整发展的思路。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就将“提高工会在生产中的作用问题”提到了重要的议程,斯大林也在1921年提出了;“把目前薄弱的工会变成能够恢复我国工业的强有力的真正产业工会”[11]的思想。可见,在社会主义国家中,工会在承担保障、维护工人利益的基础下,其职能应该丰富,应该将提升企业的劳动生产效率纳入工会的发展目标之中。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应该追求高效率,在这其中固然会和工会产生分歧,但是不是不可调和的。英国的工会发展虽然经历了撒切尔政府时期的“打压”,但是其工会的职能却是,伴随着发挥而不断丰富的。这也是英国工会目前在英国仍然有相当影响力的重要原因。我国在新时期的工会建设,一方面要继续保障工人阶级的利益,这是任何时期工会工作的中心,但是要注意工人阶级利益保障的实现途径,另一方面要不断扩大工会的职能,将更为丰富的工作内容纳入我国工会的范畴当中。
4.3 不断扩大保障公有制企业的工会的发展
通过对英国撒切尔政府的工会改革的分析,可以发现其改革最为“致命”之处是在英国推行私有化的改革,这直接导致了英国工会后期各种运动最终失败。我国的工会建设治理,最为重要的是要坚持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这是保障工会进一步发展、维权的根本前提。在此基础之上,要加强公有制企业的工会建设和发展。只有保障了公有制企业的工会能健康发展,其工人的利益能得到有效的维护,就能保证我国的工会始终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处于重要的地位,还能保证我国政府的正常运作。我国的公有制企业的工会建立时间往往较早,但随着企业的发展,工会的工作成效往往不甚满意,公有制企业建立能适应经济发展的更为专业化的工会的任务,已经不言而喻。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各种非公有制的经济也在快速发展,当前我国对非公有制企业的工会建设投入不足,导致其成立难、工作难、经费少。对于非公有制企业的工会要予以政策上的支持,给予一定的资金、人才队伍的保障。
4.4 加强工会自身的改革和建设
通过研究英国工会的发展和改革,我国的工会治理,一个极为重要的内容是加强工会自身的改革和建设步伐。具体来说,首先就要治理好地方工会和产业工会。我国工会实行地方和产业相结合的原则,除特殊行业以产业工会领导外,其余都已地方为主。然而,多年来,产业工会与地方工会往往多头指挥,重复布置工作,浪费了不少社会资源。同时,我国的产业工会,“产业”特色不强,往往不能根据本工会所处的产业,科学地制定相关政策,这和英国工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英国的产业工会其“产业”特色十分明显,其产业工会的工作往往围绕本产业的切身问题而展开,很有针对性,广受好评。其次,要加快我国工会的“去行政化”的进程,我国工会的“去行政化”有助于工会灵活的发挥其职能,对于工会当中的职工来说,其权利的获得不应是自上而下的给予,而应是自下而上的社会民主的实践中得到的,工会行政体制的存在无疑对其形成了制约。工会行政化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工会工作“干好干坏无所谓”的现状,工会工作只有和市场接轨,才能真正提高工作的效率。
4.5 树立良好的工会形象
反思英国撒切尔政府的工会改革,之所以能顺利的实施,其“群众基础”必不可少。一方面,英国的工会长期举行罢工活动,导致英国的公共事业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已经对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了极大的不便,另一方面,英国的舆论媒体对工会的负面影响大肆渲染,更加深了英国民众对工会的抵制。当撒切尔政府对工会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之时,更多的英国民众觉得是“理所应当”,导致英国工会处于十分被动的地位。我国的工会建设,应树立良好的形象,根据我国的情况,我国工会的良好形象,首要便是改变“不作为”的负面形象,切实维护好职工的权益,平衡企业效益和职工权益,争取群众的支持。从社会舆论层面来说,当前社会舆论对工会的支持仍然不够,应当为我国工会良好形象的树立提供一个积极有益的渠道和平台。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2
[2]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章程[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14
[3]孙庆.战后英国工会与英国政府的权力博弈[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6,(3):92
[4][英]哈耶克. 自由宪章[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1996.430
[5][英]彼得.詹金斯. 撒切尔夫人的革命[M] .北京:新华出版社.1990.351
[6]毛锐.从货币主义到私有化—论撒切尔政府私有化政策的提出[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6):117
[7]李华峰. 论撒切尔政府打压工会的政策及影响[J].理论月刊。.2001,(6):161
[8][徳]马克思 恩格斯.论工会[M].北京:工人出版社.1980.3
[9][徳]马克思 恩格斯.论工会[M].北京:工人出版社.1980.9
[10][徳]马克思 恩格斯.论工会[M].北京:工人出版社.1980.129
[11][前苏联]列宁 斯大林.论工会[M].北京:工人出版社.1980.406
作者简介
张妍(1990—),女,江苏省连云港市人,汉族,重庆理工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组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