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课改下的初中教育与教学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作为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主要学科,数学教学在渗透积极心理学方面有着巨大的优势。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转变意识,改变重知识传授、轻素质培养的教学现状;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增强对学生情感、品质方面的教学,并完善评价制度,引导学生建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帮助学生逐渐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心理学理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心理学理论;初中数学;运用
引言
初中数学学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大难点,教师应不断学习心理学理论,并将其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进而实现数学教学目标。教师要根据积极心理学理念的教学启示创新教学方法,通过情感交互、外在动机刺激、创新积极评价系统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自信,进一步增强课上互动教学成效。
1.心理学理论概述
心理学涉及知觉、认知、情绪、思维、人格、行为习惯、人际关系、社会关系等多项内容,而教育心理学则是通过将教育学与心理学相联系形成的学科,为教育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在课堂组织中,教师有必要了解教育心理学发展规律,科学应用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改进教学工作,使学生获得优质的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学一脉相承,教育实践以心理学为基础。教师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合理确定教育目标、内容和方法等,可有针对性地促进学生发展。
2.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
2.1学习兴趣不高
初中数学趣味性课堂建设意识不足,现代教师大多以培养学生的学科技能和学科知识为重点进行授课,不注重发展自身的技能,也不注重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教师没有足够的提升课堂趣味性的意识,认为课堂应以发展初中生的能力为主要目的。教师缺少构建趣味性课堂的意识,便不会针对学生的需求设计课堂、提升课堂的趣味性。
2.2教学方法单一
目前,开展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特别是在进行数学概念和数学定理等内容的教学时,部分教师过于依赖“灌输式教学法”。这种教学方式虽然比较简单,但是容易挫伤学生学习学科知识的积极性,很难保证学科教学的综合效率。在当前初中教育发展过程中,已经涌现出了较多的教学方法。但是很多数学教师并没有充分掌握这些方法,导致课堂教学表现得比较僵硬,很难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师应该在后续教学中予以充分重视。
3.心理学理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3.1更新教学观念
从学校角度来说,需要全面意识到新课改赋予初中教育教学工作的新任务、新要求,以落实国家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指导,以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引领广大教师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并且调整对教师的评价方式,要求教师树立科学的课程观、学生观,真正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身心健康发展。同时,学校要结合心理教育的客观需求,组织教师进行相关的理论学习。另外,学校也要努力给学生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以及育人氛围,改变过去过于追求考试成绩或者“唯分数论”的思想,加大对有效推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教学研究工作投入,从而引领育人氛围的变革,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3.2确保学生主体地位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激发学生主人翁的意识,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知识、情感态度的探索。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前做好充足的准备,要从自身开始,不断健全自身的人格,先提升自己的综合文化素养,这样在课堂教学中才能运用自己的真情实感与学生进行交流,为学生的探索环节营造一种真实的情感氛围,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更好地开展课堂学习活动,并且快速地与教材内容的情感产生共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3.3注重师生互动
对学生学习来说,良好的学习环境是非常重要的。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中,学生的学习心理是放松的,是愉悦的,是积极主动的,这样有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能塑造学生的良好品质。师生互动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创建良好教学氛围的重要手段,尊重学生、关注学生、引导学生是对教师教学的基本要求。而学生性格各异,学习能力也不同,在课堂中呈现的状态也不同,因此,教师必须要关注学生,尤其是性格比较腼腆,学习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要多和他们互动,多给他们表现的机会,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和勇气。教师在与学生进行互动的时候,要注意自身的语言动作,要正面激励、引导和帮助学生,消除他们学习中的各种心理障碍和焦虑,以积极的心理感染他们,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获得愉悦的心理体验。这样会使学生学习更加积极,对教师也会更加信任,教师也会从学生的积极反馈中得到满足,教学会更加负责,效率会更高。
3.4融合美育
意识对人的发展可能会产生负面影响,教师必须充分认识美育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此基础上,教师要认识到开展核心素养培养与美育教学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发现数学的魅力,让学生去感受学习的乐趣。数学蕴含很多科学美,在数学教学中融合美育,可以让学生感受人类智慧成果,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活跃学生思维。数学是一门比较实用的学科,教师要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保证数学教学的发展。
3.5发挥心理咨询室功能
目前,学校教育工作很重视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进,学校也招聘了心理健康专任教师,并开办学校层面的心理咨询室。对此,学校要发挥心理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重视学校心理咨询室的软件、硬件设施建设,为相关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疏导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学校要根据实际情况,鼓励心理教师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调研活动,比如每学期至少开展两次问卷调查,及时把控学生心理状况,并针对学生需求开展相关的心理咨询活动。
结束语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和应用积极心理学,从而有效改善现阶段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更好地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质量,进一步激发出学生数学学习的内在动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数学学习中。
参考文献:
[1]蔡勇.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探究[J].数学大世界(上旬),2021(6):90-91.
[2]赵后明.基于积极心理学的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微课开发与应用[J].中学教学参考,2020(15).
[3]姜思聪.积极心理学视域下高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应对策略[J].长江丛刊,2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