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网论文查重知网论文查重

论文在线投稿
论文范文大全
知网论文查重 zaolun.COM

浅析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历史课程家国情怀的育人功能

万方网论文查重

【摘要】培育高中生的家国情怀,是高中历史教学的使命,有利于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促进立德树人这一根本教学任务的完成。因此本文讨论了家国情怀在高中历史教学的育人作用,并从政治认同、文化自信以及国家意识三个方面分析了家国情怀的育人策略。

【关键词】高中历史;政治认同;文化自信;国家意识

习近平总书记曾数次提出“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家国情怀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反映了个体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深厚认同感和归属感。学生的家国情感是一种对“小家”和“国家”的认同,所以在教师教学过程中要渗透家国情怀,以此提高学生自身的修养,增强学生的凝聚力、公民意识,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打好基础。中学历史教学是培养家国情怀的一个重要阵地,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过程中,可以使学生了解国与家之间的关系,自觉弘扬传统文化。因此本文结合高中历史教学实践,对培养学生家国情怀育人功能进行了探讨。

一、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意义

家国情怀,从狭义角度来看,是学生对历史发展的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从广义角度来看,是立德树人教育目标。具体地说,家国情怀是学生对祖国、中华民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学生必须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从而对祖国有认同感。所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实现健康的个性发展,对学生未来发展和职业生涯有重要的保障作用,而且有利于提升民族自豪感和增强国家凝聚力。

二、高中历史课程家国情怀的育人策略

(一)培养政治认同的教学策略

政治认同培育是思政教育最基本的使命,也是立德树人与核心素养教育的共同标识,是中国精神的传承和凝聚中国人民力量的根本需求,也是培育具有坚定政治信仰、强烈民族精神的公民的基本路径。比如在学习“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老师就可以利用方志敏人物事迹穿插在教学中。方志敏1921年就读九江南伟烈学校,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并在李大钊之后,成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者,接着学习“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时,进一步讲述方志敏的贡献,利用地图、图片、文字史料、视频等手段创设情境,如领导工人运动的情景,创建了南昌铅印工会,通过方志敏事迹让学生理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现实和人民的选择,从而深化学生对于共产党领导的认同。

(二)培养文化自信的教学策略

学生的文化价值观受其所处的社会环境的制约。网络的迅速发展,使得资讯信息逐渐开始多元化,高中学生的文化价值观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尤其是在网络环境中,学生时时刻刻都受到了国外文化的影响,必然会影响到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因此在高中历史课堂,应该让学生认识本国、本土的传统节日和习俗。一是让学生调查历史遗迹、博物馆,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二是通过历史图片和影像,再现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比如学习《中华文明起源和早期国家》一课时,利用教科书上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的祭坛、积石冢照片来开展教学,通过照片让学生了解中华古文明起源的物证,如圆形的祭坛、随葬品等,了解新石器时代晚期社会等级的分化和权力神圣化,引导学生担负起弘扬传统文化精神的重任,增强文化自信。三是了解中国文化对于世界发展的影响。比如学习“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指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我国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并引入“一带一路”的案例,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华文化对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三)培养国家意识的教学策略

从不同的角度来审视中国文化,可以唤起学生的国家意识,从而使学生对中国文化产生一种认同感和自信心。但是,如果轻视其他国家的文化,就只会造成一种狭隘的民族主义和盲目的自大。在历史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如何尊重世界的多元文化,理性客观地认识中国国情。一是了解本国历史发展进程,在特定的历史时空背景下,国家意识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融合后人民的情感追求与渴望。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运用历史地图、重大事件年表等方式进行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理清知识体系,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时间和空间意识。例如在讲完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的内容之后,可以用大事年表来将知识串联起来,可以有效加深学生对中国历史的记忆。二是要把中国发展融入世界历史发展进程。比如在学习“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地引进一些时事为切入点,将中国的国情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较,从而凸显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如让学生从当前中国和美国两国政府在应对疫情态度和行动上,理解中美两国在政治体制上的不同之处,从而加深其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发展历程的理解,强化对本民族文化、历史的理解,以及对我国自改革开放后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感到自豪,形成一种国家主人翁责任感。

综上所述,培养高中生家国情怀是新课程改革以来高中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教学目标。历史老师需要从学科教育的视角出发,注重培养和塑造学生的政治自信、文化自信和国家意识,帮助学生不断丰富自身的历史知识,将爱国情怀厚植于学生的血脉之中。

【本文系广东省遂溪县中小学教育科研“十四五”规划2021 年度课题“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家国情怀的教学实践研究”的科研成果(课题批准号:GDSSXX2021038)】

参考文献:

[1]刘向阳.高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策略探析[J].教学与管理,2019(33):3.

[2]吴佳钢.高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的培养策略[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1,6(13):2.

万方通用版论文查重
维普编辑部版论文查重

AI论文范文,输入题目即可生成万字论文,附赠查重报告,可选开题报告、任务书

AI论文2万字符 AI开题报告 AI工作报告 AI满分作文 AI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