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网论文查重知网论文查重

论文在线投稿
论文范文大全
知网论文查重 zaolun.COM

新形势下家校共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万方网论文查重

【摘要】学校幸福德育的构建,离不开家庭教育的支持与配合。只有家庭与学校形成整体的育人网络,实现优势互补,才能为彼此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平台。如今社会竞争越来越大,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越来越高,无形中也给学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能将两种期望的主体联合起来,创新家校合作的形式,将会为学生的长效发展带来新机。

【关键词】家校共育;实践;创新

所谓家校共育,即家庭与学校有机结合的协调教育。家校共育,为的是让孩子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充分享受老师和家长的关怀,时刻沐浴在教育的阳光下。家校共育并不等同于学校与家庭的简单联系,这需要彼此共同学习、共同探讨、共同协作,共同分享。即在学习中改进观念,在探讨中寻求方法,在协作中赢得资源,在分享中品味成果。

一、和谐关系,夯沟通基础

家长是学校的天然合作者,孩子进入学校,教师就与家长建立了合作关系。在双方的意愿中,这种合作关系必然是平等和谐的。这种和谐关系的建立,需要家长和教师本着尊重与信任的态度来加强沟通与联系。家校和谐关系的构建,不应出现在孩子出现问题后,而是在于平时的沟通与交流,了解孩子成长的需求,打下尊重与信任彼此的基础。 如果不能正确定位家校共育中的关系,就不能很好落实真正的家校共育。家校共育的主体要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到家校共育中家长和学校是平等的双主体关系。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虽然有着不一样的内容和功能,但两者目标一致,双方必须相互支撑,互补互助,在互动合作中的共建共享,共同发展。 家校共育不是某一强势方的索取和强压,也不是一方对另一方的附和。家校共育从表面看会增加工作负担,但如果我们把工作做好做扎实了,提升了教育效果,从另一层面减少了我们很多需重复的工作内容,反而减轻了工作负担。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也会获得成就感、找到研究的切入点,从而使家校共育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舞台,构建和谐家校关系的抓手,是彰显学校办学特色的另一个平台。

二、创新形式,促长效发展

(一)建立家访工作机制。在家校共育的实践中,家访往往是增进教师和家长之间的了解,推动家校共育的良性发展最常见的方式。开展家访活动,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家长接受教育的程度、家庭的教育理念、家庭的教育方式和方法,继而帮助教师在教育学生时做到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教师可通过建立长效家访机制,及时向家长交流学生在学校的各种表现,传授家庭教育的知识,帮助和督促家长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引导家长与孩子共同参与。在丰富家访的“交流方式”上,学校可从教师谈、家长听的传统方式中解放出来,拓展到教师、家长、孩子三大主体一起针对问题共商对策,家长之间交流教子心得,孩子之间交流学习和生活心得,真正发挥以家访推动家校和谐共育的作用。

(二)组建家长工作委员会。组建好校级、年级、班级三级家委会是落实家校共育的最重要载体之一。在组建家委会时一是要选出有热情、有服务意识、有时间、有精力且充满正能量的家长;二是要制定好家委会工作制度和明确好家委会各成员的工作职责,家委会工作应有计划有措施能落实,各成员各司其职,相互协调。

三、走向多元,迎百花齐放

(一)座谈式家校合作。座谈会可以请专家做讲座,并现场答疑,或者请乐于分享经验的家长主持,形成“专家引领、教师指导、家长参与、社会支持”全方位共同发展的良好育人氛围。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加强家校之间的沟通与联系。

(二)活动式家校合作。为了给家校提供新型的交流互动平台,学校可充分利用丰富的节日资源,组织开展系列活动,为家长们了解孩子在校学习情况打开大门,为同学们的成长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如“重大节日、传统纪念日”活动的开展、教学开放日、家庭成长特训营等活动,使家长们在家校活动中,亲临校园,亲历教育。

(三)制度式家校合作。 完善和建立家校沟通制度,明确不同岗位的教师家校沟通的职责,制订教师与家长沟通情况考核办法,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网络,使工作有章可循,有的放矢。探索和完善“教师与家长经常沟通制度”的考核评价机制,制定考核方案。每学期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召开专题家长委员会会议、家长学校开课等方式,对制度的开展情况进行调研,依据家长参与班级、学校管理情况,定期开展 “优秀家长评选”、“家长、学生心中的师德优秀教师”评选活动。

(四)沙龙式家校合作。从传统家长会上衍生的“家长沙龙”是一种新型的家长培训模式。它灵活多样,一改传统家长会“一言堂”的单调,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家长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促进家长之间的教育信息交流,掌握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真正达到家校携手共同培养孩子的目标。在“家长沙龙”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家长们可以围绕相关话题各抒己见,交流宝贵的育子经验,提升家长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水平。这种融教师的智慧、家长们的经验分享、困难小答疑互动交流相结合的活动,能真正促进家校互动,达到家校共育的效果。

总之,学校教育要实现促进学生和谐的全面发展,离不开学校和家庭的密切联系和协调一致的配合。这是培养孩子养成良好习惯、拥有渊博知识的有效途径。只要建立在尊重与信任的基础上开展家校共育,才能真正实现家校齐携手,共育栋梁材。只有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相互融合与相互促进,才能更好地搭建家校共育的“彩虹桥”。

参考文献:

[1][2]王聪明.开展家校合作共育孩子之我见[J].学周刊,2015(12):118.

[3]曹竹.搭“彩虹桥”,建家校共育平台[J].新课程阳光,2012(7):263.

[4]吴作武.携手架起连心桥,家校共育栋梁材[J].校长参考,2014(11):55.

万方通用版论文查重
维普编辑部版论文查重

AI论文范文,输入题目即可生成万字论文,附赠查重报告,可选开题报告、任务书

AI论文2万字符 AI开题报告 AI工作报告 AI满分作文 AI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