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家校共育是指在现代教育观念的指导下,家庭、学校等多方面的教育资源、教育力量主动协调、积极合作、形成合力,对教育对象实施同步教育,以求使教育效果实现最大化的教育模式。
【关键词】家校共育;现代教育;途径
家校共育是指在现代教育观念的指导下,家庭、学校等多方面的教育资源、教育力量主动协调、积极合作、形成合力,对教育对象实施同步教育,以使教育效果实现最大化的教育模式。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向学校提出的任务是如此的复杂,以致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高度的教育素养,那么不管教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满的效果。” 只有学校和家庭的密切联系、协调一致,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和谐全面地发展。家校共育能够实现优势互补,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教育者也在实践中创造出许多新的途径。
一、现代教育对家校共育提出的新要求
(一)要求学校和家庭共同关注学生的生活。培养具有完善个性、乐于并能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生活化”的个人,而家庭和学校不仅是学生最重要的两个生活场所,而且是对学生生活最重要的影响者,双方只有积极沟通、协调,才能全面了解学生生活,走进学生生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要求学校与家庭共同构建学生的价值体系。在现实教育中,在对待学生价值体系的问题上,学校与家庭往往不太一致。比如,当学校希望学生全面发展的时候,一部分家长却可能过分关注学生的学业:只要学习成绩好,其他方面都可以不管。在目前全社会价值体系异常复杂的情况下,这种方向上的错位,必将大大降低教育的整体功能。构建学生的价值体系,需要家庭与学校共同努力。
二、现代教育下家校共育的新途径
家校共育的具体途径很多,传统的方式主要是家长培训、家访等,下面浅议家校共育的一些新途径
(一)家长委员会。家长委员会是学校教育走向民主和开放的必然要求,它标志着学校教育形态的变化。它主要是由学校聘请关心学校,热心教育事业,在教育方面有经验的家长组成。家长委员会不但适时地参与学校的教学工作,而且还参与学校规划决策的讨论,日常的教学管理,并且随时可以把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反馈给学校。家长从家庭教育的角度为学校出谋划策,思考的方位也比较多。
(二)家长开放日。学校定期向家长开放,让家长走进课堂,了解学校,也是家校共育的新途径。在家长开放日中,学校和老师可以组织多样化的教育活动,提供多样化的参与机会给家长选择。家长可以进入课堂听课,也可以参观学校的校情展览。家长可以透过开放日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家庭之外的另一面,为家庭教育提供参考。
(三)家长培训活动。学校和家长通过定期、不同的年级培训不同内容的形式,在一起聚会,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交流,也是家校共育的一种新途径。由于家长培训交流具有休闲、宽松的特征,家长和老师可以在宽松、愉快的气氛中畅所欲言,有利于家长和老师平等地交流,有利于激发家长参与教育的意识,共同提高教育能力。我校就定期举办这样的家长培训,深受家长的欢迎,并已渐渐成为家校共育的重要方式。
(四)云教育平台。学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云教育平台与家长交流,也是家校共育的一种新途径。学校可以通过这个平台,用平台提供的软件将学生的个人情况,学生所在班级的情况,学校的情况,网上完成作业以及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等发给家长,同时,家长也可以通过回复短信向学校和班主任反映自己的看法和建议。这样,家长在百忙之中可以轻松掌握学生的基本动态,学校也可以通过短信了解家长的看法和建议,有利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互融合,形成合力,这样的沟通既及时也高效。
(五)网络论坛。一些班级利用互联网创建论坛,建立班级的网页,并把论坛地址告知家长,家长和学校可以通过在论坛留言进行交流,也成为家校共育的重要途径。家长可以通过论坛留言,向学校反映意见和建议,并且可以在论坛上与可以与其他家长教育经验进行交流;学校可以通过论坛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以便因材施教,另外,可以通过论坛把众多家长的观点收集起来,集中人力、精力进行分析和解答,减少不必要的浪费,提高学校教育的效率。
三、现代教育家校共育应注意的问题
(一)学校和教师应掌握与家长合作交流的技巧,坚持主动、公正、平等和求同存异的原则,与家长和谐交流。对特殊家庭和特殊人群的子女的共育教育,应给予更多关注。
(二)家长要主动更新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同时,要对自己的孩子做出合理的评价,不能期望过高,眼高手低,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计划和学习目标,一步一个脚印,走好每一步。
(三)“以人为本”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学生才是教育真正的主体。在共育教育中,家长和老师都要倾听学生的心声,重视学生本人的看法和观点,让学生参与到家校共育的活动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