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家长培训采用“案例教学”模式,是家长培训的创新模式,是提高家庭教育水平的有效途径。运用案例教学,可以将“听讲式的家长会”导向“参与式的家长培训”。在案例展示、案例分析、组织反思、引导潜行和课外拓展的过程中,提高了家长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本次家长培训,为了帮助家长认识引导孩子与人相处的重要性,让家长把理论运用到家教实践过程中,引导孩子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培训后找各层面的家长谈话,了解培训的实效,及时作自我反思。
【关键词】家长培训;案例教学;效果;反思
什么是“案例”呢?一个案例就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在这个情境中,包含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引导家长讨论案例,并在讨论的基础上悟出教育的方法,这就是案例教学。在家长培训中,案例教学是指学员(家长)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运用典型案例,将学员(家长)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进行案例分析,通过教师和学员的直接参与,共同对教学案例进行分析、反思并实践的教学方法。
现根据执教的一节《引导孩子学会与人相处》家长培训课,谈谈如何进行案例教学。
一、案例教学的内容选择
家长学校的案例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根据《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家庭教育指导内容要点来确定。本节课确定的重点是“指导家长关注儿童日常交往行为,对儿童的交往态度、行为和技巧及时提供帮助和辅导。”
二、家长学员学情分析
家长对孩子在校面对孩子不愿跟别人交朋友、嫉妒别人、甚至和同龄人吵闹打架等、或者在家与人相处方面的存在的问题不清晰,更不知道如何处理孩子交往困惑。如何及时地给予成长中的孩子帮助和指导,帮助他们学会与人友好地相处,是每个家长先阶段面对的现实问题。
三、教学目标定位
帮助家长认识引导孩子与人相处的重要性,让家长综合了解孩子的情况,并针对五种不能很好地与人相处的情况,讨论得出有效的解决方法。
本课教学重、难点是让家长把理论运用到家教实践过程中,引导孩子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在培训过程中,组织家长进行反思,对症下药,并总结全课时提出“讲清道理、沟通了解、教给方法、提供平台、以身作则”的简短易明的方法,让家长更加明确本节培训课的目标。
四、教学实践
在课前,我摒弃了以往说教式的导入,选择了《双胞胎姐妹的故事》引入,拉近与家长的距离并引起共鸣。本次培训,我选择的案例是《让孩子学会为别人鼓掌》。由于案例生动鲜明,营造了和谐课堂气氛。
案例分析是案例教学成败的关键,既是对教育理论的学习,又是今后解决实际问题策略的依据。根据案例提出了一下两个问题:(1)“女儿”看到瑶瑶受欢迎时表现得怎样?从家庭教育角度来检查,是什么原因使“女儿”会这样?这样会有什么危害?(2)后来“女儿”为什么情绪会好转?
我把家长分成6人的小组进行讨论,小组讨论后,各个小组家长代表汇报,组织大家反思。通过出示班级学生的一些与人相处实际情况:自己的文具不借给同学用;自己得不到老师的表扬闷闷不乐,不搭理别人;那个同学又脏又懒,我不想与他交朋友;游戏时强调要用自己的办法;考试不好嫉妒考得好的同学等行为妨碍了孩子与人相处,使孩子没有了朋友。进而引导家长如何教育孩子与人相处,家长都有感而发,畅所欲言,达到了课前预设的效果。不仅可以提高家长的教育理论素养,而且可以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引导潜行是案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主要考查案例教学的效果。案例教学的目标是通过分析、反思,最终让家长能把理论运用到家教实践中,这就需要“引导潜行”这环节去实施验证。一节家长培训课,家长最关心的不是为什么,而是怎么办?此时就要给家长一定的合理化建议。在课堂的最后,我布置家长与孩子一起阅读与本课相关的案例。我在本次培训布置的是《“伙伴教育”不可少》,要求家长通过讲解案例,引导孩子该如何与人相处。
五、对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
家长培训“案例教学”模式处于刚起步的阶段,还存有不少困难。一是案例的搜集、成形展示需消耗大量的时间。二是案例教学对教师的要求较高,有时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这主要是因为教师在上课前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备课,从案例的分析到预先设计要占用很多时间,其次,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驾驭课堂,要引导家长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另外,在案例结束前,教师要善于总结,能从案例中提炼出教育理论。
家庭是学习人际关系的第一所学校,对于孩子情感的健康发展和与人交往能力的发展,这重要的社会问题应当引起我们年轻父母的高度重视,通过我们的努力,使孩子能适应复杂的社会环境。希望利用案例教学模式的家长培训,为孩子架起一座健康成长的桥梁。作为班主任,更应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成长氛围,整合学校、社会、家庭的教育力量,让更多的人来关注孩子,让更多的人去欣赏和鼓励他们,让每个孩子都能在爱的阳光雨露中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