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集团化办学是教育改革的时代趋势,在已有的集团办学模式基础上,青云教育集团探索特许管理授权制度下的办学模式,通过办学目标一致、管理协同、文化共建、课改互促等主要举措,有效地推动了集团内学校办学质量的整体提升,尤其促进了集团内高中学校办学效益的提升。
[关键词]特许管理;集团化办学;青云教育集团
引 言
近二十年来,在国家大力倡导教育均衡化发展背景下,全国各地掀起了集团化办学的热潮,尤其在北京、上海、杭州等教育先进的城市,集团化办学已经进入深化发展阶段。总体来看,我国教育集团化办学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起步期(2010年前),杭州市于2004年提出名校集团化办学战略,期间共颁发四个主题为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文件,其中一部政策文件为关于集团化办学考核评价办法的专项文件。第二阶段是探索期(2011-2015年),处于逐步探索阶段,上海、青岛、石家庄等城市加入集团化办学阵营,试图通过这种创新性的办学机制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第三阶段是发展期(2016年至今),随着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经验的逐步积累和效果的初步显现,各地相继发布推进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实施意见,以政策手段推动集团化办学发展的城市队伍逐渐扩大。集团化办学兴起背景下,顺德区结合区域特点和实际,全面深入探索集团化办学机制,在基础教育领域,各镇街集团办学方式不断涌现。2016年,顺德区出台了《顺德区教育局关于试点学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开始了中小学集团化办学的探索。并在职业教育全面推进集团化改革的探索,形成四个职业教育集团,并于2018年印发《顺德区职业教育集团教师转岗培训工作实施方案》,继续强化集团改革的力度。青云教育集团顺应时代教育改革的趋势应运而生,采取多法人单位授权与单一法人管理办学方式运作,形成了其独有的特许管理运作模式。
一、教育集团化办学特许管理授权的界定
特许是指特别许可。特许管理权是指特许者与受许者之间有契约关系,由权利者授予个体或法人实体的一项特权。[1]特许权更多的被应用于商业领域,又称特许经营权、专营权,是指有权利的当局授予个人或法人实体的一项特权。[2]在教育领域方面,关于特许权最具典型性的是美国特许学校改革。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由“特许学校创办者与特许学校授权方(通常是州政府或地方教育部门)通过签订特许状”,从而规定有关学校办学的权利和义务,规定期限内学校按照约定进行办学,因此“对政府和办学方而言,特许学校的一个基本理念就是以责任换权利。”[3]这种特许授权机制其实质上是教育改革的制度创新,是公共教育制度的公立学校改革途径,在美国取得了突出成效,形成了一种促进教育公平公正的时代趋势。教育集团化办学过程中,在特许授权管理下突破现有的公办学校办学管理常规制度,形成有益于促进教育资源最大化利用,上下管理联通、课程改革共进、校园文化共建的多法人单位授权与单一法人管理的运作机制。
二、青云教育集团特许授权管理办学的现实意义
特许授权管理的青云教育集团化办学具有创新性,与新时代教育发展密切关联,具有很强的时代性,探索特许授权关联的青云教育集团化办学运作机制,突出了探索新路径、造就新品牌、丰富新模式的现实意义与价值。青云教育集团内含三个法人单位,学段分布在小学、初中和高中,小学属于独立法人单位并设置独立法人,初中和高中属于各为独立法人单位但是设置单一法人,从而形成了“1+2+3”模式的集团办学制度,即一个教育集团、两个法人、三个法人单位组成的特别许可权管理模式,把学校松散式管理和集中式管理相互融合。
这种特许授权管理是新时代教育改革的有益探索,也是学校办学改革的创新,为教育集团办学提供了新样板。其一,有益于学校探索十二年一贯制的协同办学路径,促进高中、初中和小学衔接发展,有益于发挥九年一贯制教育的协同育人功能。在集团化办学基础上,解决生源输送机制问题、跨学段教育教学资源整合问题、大教研联动机制问题、人才培养课程体系问题、青云文化传承发展问题和协同评价机制问题等。其二,有益于整体打造区域教育品牌。青云教育集团贯穿小学、初中、高中,以高中为龙头引领小初协同发展,小、初发展反过来促进高中继续发展和引领,上下贯穿形成良性的教育生态,从而有利于整体打造区域教育品牌。其三,创新了集团化办学形式,探索初了集团化办学新路径,尤其为双政府主导下,特别许可管理授权基础上的集团化办学模式提供了借鉴模板。青云教育集团的新型模式丰富了现有的区域集团化办学形式,探索出了新路径。
三、青云教育集团特许授权管理办学的实践路径
(一)目标一致导向下的集团办学整体规划
目标一致理论从个体与组织视角阐述了方向一致性的重要性,在教育集团办学过程中,作为学校的个体和教育集团的整体,同样存在个体与组织的一致性关系。当集团内各子学校办学目标方向与集团办学方向一致的时候,子学校的办学效益才会得到充分发挥,集团的整体功能水平也会最大化,从而实现集团化办学的整体提升效益。因此,教育集团办学目标是引领学校办学整体规划的关键,集团内各子学校办学目标是否关联,关联一致性是否显著,直接影响集团办学整体规划和办学效益整体水平。教育集团办学整体目标是各子学校办学目标的集中体现,处于统领各子学校办学目标的地位,发挥着核心引领作用。在集团办学目标指引下,子学校队伍建设、课程建设、文化建设、品牌打造、学校管理等各方面的年度计划、五年规划等要对标集团办学目标,各学段办学目标上下衔接,实现子学校办学目标与集团办学目标之间相互融合、整体发展。青云教育集团办学目标在于推进青云小学、青云初级中学、青云中学(高中)办学机制一体化、质量提升全线式,构建起公办体制下“共建、共享、共赢”的“青云十二年贯通制发展共同体”,打造区域内具有一定竞争力、影响力、辐射力并能持续发展的“青云教育”品牌,不断满足社会对优质教育资源和高质量教育的需求。三个子学校在集团办学总体目标引领下,致力于办学质量提升、品牌打造的办学目标任务,通过资源共享、管理协同、课改互促、文化共建实现集团化办学整体效益最大化。
(二)效益提升取向下的集团办学管理协同
协同是指各方相互配合,集团办学管理协同是指集团内各管理要素(子系统)相互配合的整体行动,体现集团系统整体内部的相关性。集团办学管理要素中,包括管理组织、管理制度、管理机制、管理评价和管理资源,有效促进管理要素的协同运作,发挥协同管理后的整体作用,是确保集团化办学效益提升的重要保障。青云教育集团办学管理过程中,成立集团管理组织机构,建立集团理事会,实行理事会引领下的校长负责制,即设理事长1名(青云中学高中部校长担任)、理事顾问(由教育局分管领导担任)和理事若干名(由集团成员校校长、教育专家、社会人士等担任),实现了管理组织协同。制定出台《青云教育集团章程》,确定教育集团名称、性质、办学理念、目标、原则、管理运作、成员校的权利义务等,实现管理制度协同。建立集团理事会议制度,对集团内“三重一大”事项进行商议决策,讨论集团阶段性工作重点和框架性实施方案,研究解决集团化推进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集团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实现了决策机制协同。建立集团评价与奖励机制,制定青云教育集团奖教奖学方案,建立青云“星级”教师评定机制,设置“一星”至“五星”共五个级别,结合区、镇两级政府奖教奖学优势,对集团化办学中做出突出贡献学校、校级班子以及优秀教师,给予表彰奖励,实现了激励机制协同。加强集团内资源共建、共享,实现集团成员校之间的功能室、实验室、运动场等“硬资源”,以及师资资源、课程资源、教育教学管理等“软资源”的统筹、整合及使用,协同开发建设,共享共用,优势互补。
(三)基于同源育人理念的集团办学文化共建
学校文化是学校全体成员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共同创造的一切物质条件、制度体系及精神要素的总和,具有引导行为、涵化品格、凝聚共识、激发向上等育人作用。[4]学校文化既包括显性“看得到”的文化,也包括隐性“看不到”的文化,具体来看主要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等层面。教育集团内含多个子学校,子学校文化建设直接关系着教育集团整体文化建设水平,反之教育集团文化建设目标会直接影响各子学校文化建设。青云教育集团内含青云小学、青云初级中学和青云中学(高中),三所学校始于青云儿童教养院,都蕴含了首任校长周之贞先生“不独子其子”的大德精神,彰显了学校办学的历史责任和使命担当,秉承了“正德厚生 立业助人”的育人理念,因此三个子学校在文化传承上属于同根同源。因此,同根同源的文化传承为青云教育集团打造校园文化提供了先天条件。集团内初、高中学校“一训三风”、校园环境建设、制度建设、师生行为规范等实现了一体化建设,小学尽管校园独立和管理上有独立法人负责,但是在文化建设过程中,与中学保持了高度一致。从学校文化标识系统看,小学校训“志远、行健”与中学“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密切关联,都强调了学生志向、自强不息。教风中都倡导了以生为本、厚爱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精神,学风中都要求学生学会思考、善于思考等。
(四)以质量为核心的集团办学课改互促
质量是学校办学的核心,集团办学可以发挥更大优势促进集团内学校整体办学质量水平提升。集团办学内含多个学校,不同学校之间在探索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有着自己的经验和举措,尤其是已经凸显成效的举措和做法,能够相互之间提供经验借鉴,甚至有效教学模式参考。青云教育集团内含了三个学校,覆盖了小学、初中和高中三个学段,并确定了“质量核心、文化引领、全面改革”的办学思路。办学质量提升是集团化办学的核心目标,青云教育集团自上而下实施开展课堂教学改革,以打造“厚生课堂”为目标,推进各子学校探索课堂教学改革的做法、举措和路径。青云中学、青云初级中学在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中,通过借鉴国内先进地区经验,总结反思学校办学现状与问题,围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增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行为,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探索切合学生的“五环六化”课堂教学模式。课堂五环是指在课堂实施过程中,通过引入、提问、联系、展示、评议五个环节,组织课堂教学流程,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学生在课堂上通过教师设置的知识引入和提出任务,让学生联系教材和考点、小组讨论评议,展示学习成果,并进行课堂总结,课堂时间设置上确保教师主讲时间不超过20%。课堂五环节实施过程中,遵循把知识情境化、把情境问题化、把问题任务化、把任务活动化、把活动思维化、把思维可视化,从而更有效地提升课堂教学实效。“五环六化厚生课堂”贯穿于初中和高中课堂,尽管初中和高中知识体系不同、学生核心素养要求水平不同,集团办学统筹下的课堂改革推动了学段课堂“教”与“学”的方式衔接,在实践探索中相互促进,为探索推进初、高教学衔接提供了实践路径。
四、青云教育集团特许授权管理办学的实践效果
青云教育集团特许授权管理办学制度下,学校发展无论是制度改革、管理机制创新方面均取得突破,在文化建设、课堂教学改革、办学效益方面也取得明显成效。在制度和管理创新方面,区和镇政府特别许可授权后,政府下文成立青云教育集团,并出台印发陈村镇集团化办学考核细则,确立了青云教育集团特许授权管理办学改革的基本制度。在文化建设方面,集团重新梳理学校办学文化理念系统,秉承“正德厚生 立业助人”办学理念,培养志存高远的拿云少年、兼爱图强的青云志士,以学校环境创建和自主德育活动为抓手,全面推进学校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双主体建设,把木棉树英雄精神引入学校新时代学校文化元素,打造新时代英雄文化校园,全面改观了学校育人环境,并大力倡导学生自主管理、自主学习、自主生活的自主文化,营造了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在课改方面,以“五环六化厚生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促进教育集团教学质量全面提升,不断优化完善改革制度,先后制定了《青云中学教育教学改革22条》《课改深化6条》《课改再深化6条》和《教研提升6条》,从而确定了青云中学40条改革措施,强有力地保障了学校全面推进改革。
近年来,青云中学作为集团龙头学校,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办学业绩突出,学校连续多次获顺德区“高考进步奖”、顺德区“高中教学质量优秀奖”和“普通高中教学成果突出贡献单位奖”等荣誉,2020-2022连续三年荣获顺德区“先进学校”,期间被评为“佛山市青少年法治教育进校园示范基地”“顺德区第四批文明校园”和“广东省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集团化办学改革助推了高中阶段办学质量的明显提升,引领了集团办学水平的整体提高,更实现了学校办学改革的华丽蜕变。
参考文献
[1]刘颖.基础设施项目BLT模式利益相关方的权益研究[J].中国市场,2017(14):36-37+49.
[2]殷炜,朱学义.新会计准则下商业特许权会计核算初探[J].商业会计,2009(23):14-15.
[3]杜亮,康晓伟.美国特许学校改革与教育公平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9,30(01):54-60+95.
[4]刘志芳.学校文化的三维困境及突围[J].当代教育科学,2021(08):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