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英语写作是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一种方式,是英语学习的其中一个重要考查部分。然而在现实的英语写作教学中,学生对写作缺乏兴趣,学习动力不足,写作能力不强;英语写作教学模式陈旧,教学效率不高。本文尝试沿用教材的优质阅读文本,引入思维导图,把英语的阅读和写作结合教学,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设计续写活动,加以有效的策略指导,创新写作教学方法,降低学生的畏难情绪,激发其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
【关键词】读后续写;思维导图;写作教学
一、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的现状
在英语教学中,听说课,阅读课和语法课是教师们比较重视的对象。这些课型考查的知识在中考中占分高,学生比较容易掌握,也愿意配合学习,教学成效显著。但是写作课却是大家的难题,主要是因为写作课堂教学模式陈旧,难度较大,学生对写作缺乏兴趣,被动学习。很多学生甚至把写作当成翻译,但是由于没有养成良好的英语思维习惯,而且词汇句型匮乏,内容之间缺乏适当的衔接,文章中经常出现中式英语(Chinese English)和缺少成分的句子,所写文章不流畅。尽管在写作训练时反复强调,但是这些问题仍然屡见不鲜。基于以上现象设计问卷调查发现,虽然大多数学生肯定目前英语老师的写作教学方式对他们写作的帮助,但是有71.09%的学生希望选择一种新的写作教学方式提高他们的英语写作能力。所以,改变目前传统的写作教学模式,创新写作教学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二、读写结合的重要性
《中小学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读和写是两项相对独立,但又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语言技能。 结构主义语言学家认为,阅读和写作是编码和解码的过程,是学习者对相同的语言材料进行思维加工的过程,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认知理论认为语言学习是一个从输入到输出的过程。为了习得语言,学习者必须对语言知识进行思维的加工并且“输出”。根据可理解性输入假说理论,外语习得需要接触大量可理解、有趣又相关的目的语( Krashen,1981)。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和前提,写作是阅读的深化,即语言输出。根据外语习得中的“相互作用理论”,在语言输出(例如说和写)之前,我们需要大量有趣和有意义的相关材料的输入(例如听和读),才能保证有好的输出。以输入和输出紧密结合的程度来衡量,读后续写是我们可以尝试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不仅能帮助学生把理解和产出紧密结合起来,而且可以解决非母语国家学生缺乏“听”的语言学习环境的困难。大量优质阅读文本的输入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英语思维习惯,有效提高语言的学习效率。
基于以上的阐述,笔者尝试在话题划分的基础上,在读后续写的过程中加入思维导图这一思维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清思路,总结阅读材料中的精华和文本脉络,为后面的写作提供借鉴和做好铺垫,提升读后续写的教学效率。
三、思维导图在读后续写教学中的运用
(一)思维导图的理论
思维导图是由英国心理学家托尼.博赞Tony Buzen在20世纪60年代发明的一种有助于学习和思考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就像是人脑的模拟图,他通过一些带顺序符号的树状结构呈现人放射性思维的过程,是符合人类记忆逻辑的。
把思维导图运用在写作中可以帮助学生发散思维,激活写作过程中所需的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它能帮助学生快速聚焦重点,用联想的方式进行清晰和有效的思考。学生可以使用线条、箭头、色彩、分支以及不同图形来绘制自己的脑图,帮助自己整理并且组建复杂的想法和过程,从而提高写作能力。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英语学习需要建立在轻松,快乐,易于接收的基础上,如果是单纯枯燥的语法或句法讲解,无法激发学生的英语写作兴趣,更加无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思维习惯,写作课往往会演变成翻译课,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写作中用思维导图作为媒介,对阅读材料进行思维的加工,体现写作学习由浅入深的过程,注重语言习得规律,学生会更加容易接受,也更加能够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自主探索学习的能力。
(二)思维导图运用于读后续写的优点
思维导图直观,有趣,形式多样。学生可以画成一棵树,一个机器人,一间房子,或者是一条鱼等等,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其二,思维导图是由学生亲自绘制,教师和同学辅助而完成的,对于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学习能力有深远的价值和意义。其三,也是很重要的一点,思维导图是学生基于精选的阅读文本绘制而成的,不仅包含文章的脉络,更是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对优质英语表达方式的总结,对于读后续写时的篇章建构和语言运用有很大的助益。
另外,读后分层续写任务的设计对于教师进行分层教学也有很好的帮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基础和运用水平,在教师的引导下围绕主题,绘制思维导图,进行有效的写作。因为有了优质文本的输入,思维导图的绘制就不是一个很大的难题了,学生都会愿意去尝试!而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英语输出的开始,那么完成后面的续写任务也就比较顺理成章了。虽然续写的效果有所差异,但是却可以避免传统写作教学中后进生“望题却笔”的现象发生。长此训练,对于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提高全体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最后,学生的写作训练不再是单纯地基于写作题目,而是基于丰富的阅读输入,基于经过自我思想加工后的思维导图,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接触到更丰富多样的写作素材,还能锻炼学生对材料进行分析的能力,发挥主观能动性,开拓创新,最终提升写作能力。
(三)思维导图在读后续写中的运用
1.根据话题精选阅读文本,为读后续写做好铺垫。
读后续写的其中一个前提是提供优质的,有效的,可参照的文本。良好而充足的输入有利于学生在后面的写作输出有话可写,有所参照,有的放矢。笔者以上海牛津版英语九年级上册教学为例,在进行”Daily life, plans and arrangements”这个话题复习时,我们可以挑选九年级上册Unit3 Family life, “Family life in cities”这篇文章作为读后续写的教学文本。在充分阅读完Emily(aged 15)和Jerry(aged 14)的family lives 之后,让学生绘制Mind map,要求学生先确定中心内容(话题),和主要分支,然后从右上角开始,按照顺时针的方向,绘制出思维导图,为之后的写作提供借鉴。
又如在讲到话题“个人兴趣、情感和情绪、人际交往”这个话题时,我们可以选取九年级上册Unit4 Problems and advice Reading和More practice中的阅读材料作为读后续写的教学文本,让学生充分阅读四个青少年的问题和Anut Linda的回信,掌握求助和给出建议的方式,绘制出相应的思维导图,为后面的续写做好准备。
另外还有很多中考写作的热门话题,例如activities, health,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inventions等等,我们可以根据话题,把初中六册教材中的优质课文归类到相应的话题中;根据中考的书面表达考查方向,圈定有写作价值的某些话题,再根据相关话题在教材里面挑选有意义的阅读文本作为读后续写的阅读文本输入材料。这种处理方法对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利用思维导图归纳话题相关知识和要点,梳理文章结构,掌握写作技巧,提高写作能力是有很大帮助的。
2.细化和优化思维导图,为读后续写做好借鉴和参照。
在阅读完精选的阅读材料之后,我们要根据续写任务引导学生提炼中心话题。话题需要提炼出简洁明快的短语来表达,不建议使用句子。接着总结出与话题相关的内容作为思维导图的枝干。把这两项工作完成后就可以初步绘制思维导图了。需要注意的是,在阅读材料中总结出来的相关内容(枝干)并不是唯一的,学生还需要围绕话题,发散思维,充分调动自己的知识网络,补充该话题的其他枝干内容,这里也是比较能够考查学生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的地方。
另外,我们需要指导学生细化和优化思维导图,不能进行机械操作,每一幅思维导图都应该有自己的灵魂,加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个人的思维习惯。当然,在细化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生对文章结构的理解也是很重要的,这将影响他们后面续写文章的逻辑性,所以在绘制完思维导图后我们要做必要的指导,不必急于写作。最后,为了为续写打好基础,我们还要引导学生把描述枝干的重点词汇和句型用法归纳出来,有必要的时候教师可以增加一些useful expressions。
3.精心设计续写任务,为读后续写的输出质量做好保障。
好的阅读输入能够为写作输出提供丰富的材料,但是作为续写,我们仍需设计合适的写作任务,这就如同写作的钥匙,合适的钥匙才能够开启珍贵的宝藏。写作的任务有很多种,例如故事的延续,问题的解决,同类事情的展开想象,自己或他人在相关话题上面的迁移表现等等,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训练的目的选择最合适的任务。
例如在讲到话题inventions时,我们可以设计A任务:让学生画出自己心中的发明,然后互相交换图画来描写这些发明的形状,功能,对我们生活带来的便利以及自己的看法。这是同类事物的展开想象,对于灵活运用语言和创新学习都有很大的帮助。又如在讲到话题“family life”时,我们可以为学生设计“描述自己、朋友或者同学的家庭生活”作为写作任务,让学生有的放矢,展开想象进行写作。而在上文例二中”Aunt Linda’s advice page”的文本阅读后,我们可以设计故事的延续,让学生挑选一个问题帮Aunt Linda写一封回信,提出自己的建议。这是属于阅读后解决问题的文本延续写作,这种方式既避免了学生觉得写作乏味无趣,无话可写的问题,也为学生提供了写作的有力帮助和借鉴。在写回信之前,教师可以为学生复习一下提出建议的一些方式,例如I think you’d better, You can, you may, It’s a good idea for you to, You ought to, Doing sth is a good choice for you too等等,为学生顺利写作打好铺垫。
另外,续写的任务还应该基于学情。对于英语水平分化较大的班级,我们可以分层设计续写任务,例如任务A(具有挑战性),任务B(基于文章内容)两种,帮助教师分层教学,关注全体。一般情况下,如果续写任务比较简单,我们可以设计A任务要求:写80词以上;B任务:写40词以上,附加部分词汇提示。当然这里的字数只是给某些学生一个心理上的安慰,让他们在心里觉得老师布置的任务他们是有能力可以完成的。没有了心理负担,当他们真正开始动笔写作时反而能够更好地完成任务,写出来的文章字数一般都相差不远!个别确实在表达上有困难的同学老师可以在堂上给予及时的指导或者课后给他们做适当的辅导。
4.适当的评价,为读后续写提供范本。
在续写后的环节,教师对于学生的写作作适当的评价是非常必要的。首先,这是学生努力的结晶,很多学生都想得到老师的肯定,其次,续写后适时的评价让学生的印象更加深刻,对于学生订正自己的作文有很大的帮助,其三,堂上对学生的作文作评价对于学生互相借鉴,拓宽思路,学习好的写作方法颇有益处。笔者通常在续写后堂上抽取不同层次的学生作文来进行堂上投影评讲,评讲之前给出具体的评分标准,例如中考的评分标准6(内容)+6(语法)+3(流畅性)进行评价,让学生清楚自己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点并加以改正和提高。更为重要的是,这种方法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书面表达中的应试作文。随着一次次的实践,评价和修改,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在无形中提升了。
四、思维导图运用于读后续写的实施建议
思维导图在读后续写活动中的作用不言而喻,为了更好地优化读后续写的教学,提升教学效率,以下是笔者的一些建议:
(一)采用小组合作,竞争模式进行读后续写教学
小组合作的方式不但可以加强小组组内成员之间的合作学习,也可以促进小组之间的竞争,这种竞争模式可以大幅度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的动力,提高学习效率。另外,小组合作为学生提供了互相学习和借鉴的机会,不但可以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也有利于教师在小组之间设计竞争活动。例如在讲到”Aunt Linda’s advice page”的阅读文本时,我把全班学生分成五个小组,用计分制让他们互相竞争,在布置写作任务时我把四个青少年的名字写在一张小纸条上面,把他们放在一个大罐子里面,让每个小组派代表抽签决定他们需要帮助哪一位青少年,并且代替Aunt Linda 为他们写一封回信,对回信进行评价并且根据写作的优劣情况相应加1-10分。这样的小插曲对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参加欲望与积极性,保障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精心创设情境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我们可以精心设计课堂情境,让学生带着疑问或者兴趣参与课堂。我们可以围绕主题设计主线,根据主线设计情境,例如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或者进入闯关游戏,完成关卡,最后获奖,奖品就是续写输出等等。这能很大程度地调动天性喜欢游戏和挑战的学生们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激情,带动学生围绕续写任务积极绘制和完善思维导图,充满热情和信心地进行写作,保障读后续写的顺利进行。
(三)在思维导图的绘制和续写环节进行合适的指导
在绘制思维导图阶段,教师适当的指导是很有必要的。有些学生不懂得归纳重点的词汇和句型,有些学生对文章的结构把握不好,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指导,帮助他们总结出最有价值的语言和理顺文章的脉络,然后根据续写任务绘制思维导图。而对于中上水平的学生,教师可以为他们适当拓展一些高级的词汇和句型,引导他们优化文章内容和结构,提升写作水平,写出高质量的文章。在写作阶段,教师需要时刻留意学生存在的问题,特别是人称和时态混乱,句子不完整,缺少过渡的句子,连接词语和句型单一,内容没有拓展和创新点等等,进行个别提醒和指导。由于这些问题因人而异,所以这样的处理方法相比于统一的讲评有更好的效果。
五、结束语
实践证明,思维导图直观,有趣,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加深学生记忆,发展和创新也是大有裨益的。在英语读后续写的过程中运用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拓宽思维,为读后的续写提供参照。图形的反复建构可以分解学生的学习难度,降低学生的畏难情绪,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英语思维习惯。另外,优质而多样的阅读文本输入是学生写作输出的源泉,能够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综合运用和有效迁移,做到有话可说,言之有物,同时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英语本土读物的阅读兴趣,形成阅读写作相互促进,良性循环,是可以实施的一种好方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
[2]东尼·博赞,巴利·博赞.叶刚译.思维导图[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年.
[3]申琴.浅析在新课程标准下初中英语写作中思维导图的运用[J].新课程研究(下旬),2013(8)
[4]葛旭红.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写作中的应用探究[J].校园英语(教研版),2012(12)
[5]姜琳,陈锦.读后续写对英语写作语言准确性、复杂性和流利性发展的影响[J].现代外语,2015(3):366-375.
[6]王敏,王初明.读后续写的协同效应[J].现代外语,2014(4):501-512.
[7]文秋芳.“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构建大学外语课堂教学理论的尝试[J].中国外语教育,2014(2):3-12.
[8]刘俊梅.读写相关性对中学英语教学的启示[A]. 穆林华,张玲棣.写给中学英语教师的书——英语写作教学理论与实践[C].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