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初中课程体系中,历史是最重要的科目之一,学习历史知识能够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和理性思维,使其站在历史的角度和时代的局限性去思考问题,实现明智以及对历史的传承的作用,无论是对学生个人还是社会发展都有着积极意义。初中历史的内容非常丰富,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能够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对其知识的积累和全面发展有着积极作用。因此,初中历史应当利用历史知识的趣味性和可探索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为利用该学科,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仅能够使学生对历史这一学科充满更多的兴趣,还能提高其学习能力,促进其综合素质的形成。本文就自主学习能力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培养进行探究,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希望能够为初中历史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帮助。
【关键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初中历史;培养方法
学生自身具备一定的探索能力,才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积极主动,这也是学好历史知识的关键,尤其是在新的教育背景下,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索能力已经成为教育的目标和主要方向。其次,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放在初中历史课堂上,也是遵循新课改教学目标和要求的体现。因为,初中历史教学,以往的模式是以讲述为主,虽然有师生之间的互动,但整体上教师占主体地位,对学生的主体性以及主观能动性有一定程度的忽略。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下,历史学科的趣味性无法充分体现,并且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随之消失。因此,作为具有探索意义的历史学科,应当发挥其乐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使其能够主动探索和学习历史知识。对此,初中历史教师应当重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转换教学的理念和思维,最大程度上体现教学的趣味性和有效性。
一、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培养具体策略
(一)课前鼓励学生预习
教师想要教好一节课,就必须要在课前进行备课,加强对所教内容的了解,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而学生想要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在课前进行预习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对所要学习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这也是提升学习自主学习能力的主要途径。但据笔者所知,大部分学生在以往教学方式的影响下,对教师的依赖心理较强,缺乏自主预习的能力和习惯,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比如,在学习《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时,学生会对历史时间的原因、经过以及结果等,进行死记硬背。但是这种预习方式从本质上来说仍然是机械的,应试意义的,从另一方面来说也是对预习时间的白白浪费。对此,教师可以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使学生进行有意义有计划的预习,提高学生课前预习的有效性。首先,教师可以与学生一同预习,即教师在准备教案的同时引导学生预习。比如,教师可以将有关课程的教学目标、重难点等问题通过微信平台发送到学生群中,让学生根据教学的具体要求去预习和思考问题。这种方式的预习,不仅可以让学生和教师保持一致性,对学生预习效率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也有着积极作用。此外,初中生的智力水平虽然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认知仍然有限,所以在预习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困惑。对此,教师可以通过微信等平台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并在正式上课时一一解决学生出现的问题。
(二)课中引导学生思考
课中阶段也是正式教学阶段,所以在此阶段教师可以利用问题教学引导学生去思考。但是教师在设置问题时,要具体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教学的目标,设置有效的情境问题,确保问题的趣味性和可讨论性,锻炼其自主思考能力。 首先,教师可以将学生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分组,让学生在小组间进行交流,互相交流,共同进步,使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得到拓展。比如,在学习“洋务运动”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设置情境:李鸿章和左宗棠聊天,并感叹自己一生所致力的事业不过是徒有其表而已,无论练军还是海军都不过是纸糊的老虎。在为学生创设完情境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各抒己见,结合李鸿章的话说评价洋务运动。最后,在学生讨论结束后,教师可以对学生的想法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正确地看待历史事件,让学生明白时代的局限性,鼓励其从时代背景、社会背景等去思考,提高其思考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三)课后引导学生总结知识
无论是对历史知识的学习,还是自学能力的形成,都需要学生在课后下一定的功夫。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课后阶段巩固学生学习效果,并加强对其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其次,教师还应当引导学生做好课堂笔记,针对不明白的地方积极思考并询问教师,在绘制思维导图时,也可以将这些疑问、重难点知识等加入其中,提高思维导图构建的整体性和有效性,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使其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都能得到大幅提升。
总而言之, 在新的教育环境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其综合素养和学科素养已经成为教育的主要目标,应当引起初中历史教师的重视。自主学习能力由字面意思来看是独立、自主地进行学习,而更深层次的意义便是以学生这一主体为主,不受外界的影响和干扰,使学生能够探索和思考教师所讲解的知识,并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对历史事件有正确的评价。所以,从这里不难看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主要在于“自主”二字。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无论是课前、课中还是课后,都应当体现学生的自主性,使其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促进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
参考文献:
[1]曾耀辉.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学园,2022,15(3):46-48.
[2]李晓瑛.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探索[J].考试周刊,2021(97):136-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