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近几年高考中,化学图表题是常见的题型,它综合性强、难度大,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掌握解答化学图表题的技巧,学会寻找并分析图像中的关键点是很重要的一个途径,其中的关键点主要是起点、交点、拐点、终点、完全中和点等。
【关键词】寻找;关键点;提高 ;技巧
引言
高考将应考查的素质教育目标凝练为“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的四层内容。在近几年的高考化学卷中,图表题是较常见题型,也是综合性、应用性较强的题型,学生不掌握一定的技巧,将较难得分,其中学会析图识图非常重要,而学会寻找图像中的关键点,会使解题变得简单、容易找到解题的突破口。
一、起点:主要是横坐标为0的起点,如在酸(碱)溶液加水稀释或中和滴定时,还没有加水或者滴定前,即V=0时的PH值。
例1.25 ℃时,将浓度均为0.1 mol/L、体积均为1 L的HX和HY两种酸溶液分别加水稀释至体积为V0,pH随lg V0的变化如右图所示。
A.HX为弱酸,HY为强酸
分析:由图像可知,当lgV0=0时,0.1 mol/L的HY的pH=1,说明HY为强酸,0.1 mol/L的HX的pH>2,说明HX为弱酸,A正确
总结:强电解质是完全电离,而弱电解质是部分电离,一元酸的物质的量浓度等于c(H+),则是强酸,小于c(H+)则是弱酸(弱酸部分电离),加水稀释时PH变化较快的是强酸,变化慢的是弱酸。
例2.草酸(H2C2O4)是一种二元弱酸。常温下向H2C2O4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混合溶液里lg X[X表示或 ]随pH的变化关系如右图所示。
A.直线Ⅰ中X表示的是
分析:
当lgX=0时(纵坐标为0),c(HC2O )=c(H2C2O4),c(C2O )=c(HC2O),前者pH=1.22小于后者的pH=4.19,则直线Ⅰ中X表示的是,直线Ⅱ中X表示的是 ,A正确
二、交点:两条或者多条曲线的相交于一点,代表横坐标和纵坐标都相同,这时分析各坐标表示的意义,并分析整合做出合理判断,可以使问题解决变得简单明了。比如巧用交点打开分布系数曲线图,即根据交点分析溶液中各粒子的分布系数与PH关系图,巧妙地根据交点可快速找到正确答案。
例3.(2017·全国)改变0.1mol· L-1二元弱酸H2A溶液的pH,溶液中的H2A、HA-、A2-的物质的量分数随pH的变化如图所示[已知]。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pH=1.2时,c(H2A)=c(HA-)
B.1g[K2(H2A)]=-4.2
C.pH=2.7时,c(HA-)>c(H2A)>c(A2-)
D.pH=4.2时,c(HA-)=c(A2-)=c(H+)
分析:准确判断每一条曲线代表的是哪种微粒的分布系数曲线,则在交点处代表这两种微粒的浓度相等(分布系数相等),常常根据该点的PH值确定某微粒的电离平衡常数,上图可得出K1(H2A)=10-1.2, K2(H2A)=10-4.2 答案选D
三、拐点(即曲线的转折点)
(1)识图技巧:浓度(转化率、百分含量)—时间图像,分析反应由开始(起始物质相同时)达到平衡所用时间的长短可推知反应条件的变化。
①若为温度变化引起,温度较高时,反应达平衡所需时间短。
②若为压强变化引起,压强较大时,反应达平衡所需时间短。
③若为是否使用催化剂,使用适宜催化剂时,反应达平衡所需时间短。
例4.已知某可逆反应mA(g)+nB(g) pC(g)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如图表示在不同反应时间(t)时,温度(T)和压强(p)与反应物B在混合气体中的体积分数[φ(B)]的关系曲线,由曲线分析,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T1P2,m+n>p,放热反应
B.T1>T2,P1p,吸热反应
C.T1P2,m+n
D.T1>T2,P1 分析:先拐先平条件高,先达到平衡的反应速率快,温度高,压强大。从图上可知:T1>T2,P2>P1,P相同时,高温时φ(B)小,说明平衡正向移动,则正向吸热,温度相同时,压强增大φ(B)增大,说明平衡逆向移动,逆向为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正向是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故选D。 四、酸碱中和滴定中一些特殊点的分析:(如下表) 滴定过程中,离子浓度动态分析 例5.常温下,在10 mL 0.1 mol·L-1MOH溶液中滴加pH=1的盐酸,溶液中AG(AG=lg)与盐酸体积(V)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常温下,MOH的电离常数约为1×10-5 B.E、F、G和P点中,G点水电离程度最大 C.G点对应的溶液中:c(Cl-)>c(M+)>c(H+)>c(OH-) D.P点溶液中:c(Cl-)=2c(MOH)+2c(M+) 分析:E点表示未滴定时(即起点)MOH溶液中AG=8,则c(OH-)=1×10-3mol·L-1,MOH的电离常数Kb=≈1×10-5,故A正确;G点为中性点,在E、F、G和P点中,G点水电离程度最大,故B正确;G点对应的溶液pH=7,c(M+)=c(Cl-)>c(H+)=c(OH-),故C错误;P点,加入盐酸体积是MOH溶液的2倍,pH=1的盐酸浓度为0.1 mol·L-1,根据物料守恒知,c(Cl-)=2c(MOH)+2c(M+),故D正确,选C。 综上所述,把握化学图像中的一些关键点,进而提取其中的重要信息,准确作出分析判断,是解答化学图像题的重要突破口,使我们解答化学图像题有章可循,通过训练和提高解答此类题的技巧,培养学生灵活提取化学图像中的关键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整合迁移应用,对提高学生解答化学图像题的能力有重要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