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网论文查重知网论文查重

论文在线投稿
论文范文大全
知网论文查重 zaolun.COM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大单元教学设计

万方网论文查重

【摘要】在以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采用的教学策略都是以每一节课的知识点教学作为课堂目标与任务。这样的教学策略从长期来看缺乏一定的系统性和前瞻性,容易将完整的课程体系划分得更加支离破碎,呈现出碎片化教学的特点。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当构建起基于整体性的大单元教学设计思路,将道德与法治课堂上的知识点进行不断地集中与整合,由此可以实现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提升,在大单元教学设计中找到单元主题的线索,然后依托这一线索进行层层深入的递进式教学。因此,本文将主要从探索大单元教学设计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的困惑,大单元教学设计的作用,以及大单元教学设计的实践路径几个层面进行分析。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道德与法治;大单元;教学设计

在一直以来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都习惯从课程标准的顺序要求给学生逐课进行教学,没有从教学整体上对于课程内容进行分析。这样就导致一些教师缺乏整体化的教学思维,在课堂上不能以全面的视角看待问题,造成一些知识点的遗漏。而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运用大单元教学设计的理念开创课堂实践,有利于让学生从总体上建立起学习学科知识的思维,并且在同一单元主题下能够主动构建起不同课程内容的联系,增强知识点之间的衔接性。教师也可以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尝试给学生开发更多有趣的课堂活动,以及对大单元主题进行全方位的解读和引导。这样可以转变碎片化教学的趋势,让课程安排变得更为紧凑和高效,为实现核心素养培育目标铺设道路。

一、探索大单元教学设计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的困惑

(一)惯用碎片教学模式,缺乏全面统筹意识

大部分的道德与法治教师在之前的教学中都习惯使用单课时教学的模式给学生传授知识,让学生通过每一节课的学习可以对于知识形成深刻印象。但实际上这种教学方式越来越趋于碎片化,教学印象只是在理论中能够得到强化,实际上学生容易在学习完一课的知识后,在下一个课知识点很容易遗忘,不利于形成学习的全局意识,无法掌握温故知新的能力。教师在此过程中也缺乏对于课堂设计进行全面统筹的意识,让课堂最终呈现的效果偏离了自己的目标和初心。

(二)单元教学内容繁多,学生吸收能力有限

在构建整合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大单元的教学设计无疑是一种不错的选择,但是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面临着很多的困惑和教学中的阻碍。其主要体现在如何以单元整体内容进行综合教学,对于学生来说需要在短时间内掌握的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知识是比较繁多的,很多教师不知道如何给学生化繁为简,精选出单元内的核心知识进行重点教学,导致课堂缺少科学的规划,无论对于教师自身还是学生都会呈现出比较混乱的课堂状态。

二、大单元教学设计的作用

(一)有利于强化课程体系,创新综合教学策略

建立大单元教学模式,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来说可以从教学整体上强化课程的体系,改变单一的教学思路,将知识看做是一个整体进行传授。这样不仅可以创新发展综合性的教学策略,提升课堂的效率。还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教学状态和氛围的变化,从而深化学生对于单元知识的理解。于教师和学生而言都能够看到不一样的课堂,从中感受到教学理念的更新,在其中尝试探索出更多教学的有效方法。

(二)有利于促进知识衔接,提升思政教学效率

由于学生在单元教学中对于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吸收能力有限,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探讨如何转变这一教学的劣势,规避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就要求运用好单元设计的方法,有利于促进新旧知识、单元内各课知识以及各单元知识之间的衔接。这样让思政教学的效率又进一步的突破,也让学生在其中养成自主探索的意识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三、大单元教学设计的实践路径

(一)明确学科单元主题,梳理教学推进线索

在进行初中道德与法治大单元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在教学规划时首先应该让学生明确学科课程中每一单元的教学主题以及其所对应的教学目标,这样能够规划出更为清晰的教学思路,让学生在学习中更加清楚自己的学习重点。因此,教师需要在课程开始之后,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发掘本单元的教学主题,然后基于这一主题对于单元的知识进行划分,分清重点和非重点的内容,就开始继续接下来的教学步骤。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友谊的天空”一单元时,本单元的主题显然已经在单元题目中显示出来,就是以友谊为核心的思政教学内容。在此过程中教师通过梳理单元课题来推进教学的线索,在第四课中给学生讲解在成长过程中友谊对于学生而言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关系和交往方式,然后以此延伸到第五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如何掌握正确的交友方式,并且在互联网时代发展的今天如何通过网络渠道交友,这些都是在本单元整体教学中需要学生把握的内容,通过大单元课程设计将这些知识点通过问题衔接在一起,成为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发展线索。

(二)重视单元课题关系,科学划分教学模块

在构建大单元整体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着眼于全局教学,还需要能够重视单元中各课题之间的关系,只有正确处理好整体和局部的教学问题,才能够在课堂上更加自主地调动教学的各个环节,为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培育提供更多的契机。因此,教师在大单元教学设计之前,需要从其中的小课题入手,掌握本单元中涵盖的内容,以及在教学目标方面是否存在一致性。这样就可以给学生科学地划分各阶段的教学模块,通过局部来促进整体,实现更为完善的教学设计。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生命的思考”时,本节课的核心目标和宗旨是让学生在了解生命概念的基础上,增强对于生命本质和价值的认知,从而知道如何实现生命的意义。在此过程中单元各课题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教师应该从基础性的概念出发向更为深度的生命意义的话题追问推进,一步步辅助学生实现对于生命这一命题的自主探究。

(三)问题驱动整体教学,层层递进深入探究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基于单元教学设计,学生需要学习的内容很多,这需要学生具备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灵活的思维来应对教学模式的转变,并且可以主动将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属于自己的学习思路。在此过程中,教师就要借助单元问题在知识点之间搭建的桥梁,然后让学生通过学习闯关的方式,开发一个个问题的答案,从而获得课堂学习的驱动力。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青春时光”时,可以让学生从了解自己在青春期的变化出发,在生活中仔细观察自己的改变,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抛出问题让学生之间讨论,可以从自己观察到的现象出发,聊一聊自己经历的变化。此外,学生在青春期的心理也发生着很大的变化,性格色彩更加明显,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特点。通过“描述班级中一个你最熟悉的同学”这个话题让学生积极参与互动,从而让学生意识到自己以往没有留意到的青春的变化。在基于问题驱动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对于单元内容进行层层递进地深入探究,掌握本单元的核心要点。

(四)归纳单元重点知识,适当拓展积极反思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推行大单元教学模式,让课堂教学的线索和脉络更加有迹可循,也让教师从中可以得到更为严谨和科学的教学反馈,教师要根据学生在单元学习中的情况对于教学过程做出及时地反馈和评价。同时,从中给学生归纳出每一单元的教学重点,让学生在课后复习的过程中有目标性地进行回顾。相较于以往单课教学机制更加便于学生温故知新,并且还需要在单元教学的基础上给学生进行适当的知识拓展,搜集整合一些课外的教学资源作为课堂的补充,让学生成为大单元教学模式的受益者。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应用大单元教学理念和课堂设计原则,为学生提供更为全面的教学体系,有利于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运用理论来武装头脑,指导自己的生活实践。基于大单元教学策略更能凸显出每一单元的核心主题,有针对性地促进教学整合,提高学生思政与法治意识。

参考文献:

[1]张巧娜.关于初中道德与法治单元教学设计的思考[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20(16):1.

[2]刘晓慧.初中思政课大单元主题教学设计的实践探索[J].辽宁教育,2021(5):5.

[3]梁洁.基于单元规划的初中道德与法治学习活动设计[J].上海课程教学研究,2020(10):6.

[4]张文芹.基于大单元设计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研究[J].求知导刊,2021(30):2.

万方通用版论文查重
维普编辑部版论文查重

AI论文范文,输入题目即可生成万字论文,附赠查重报告,可选开题报告、任务书

AI论文2万字符 AI开题报告 AI工作报告 AI满分作文 AI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