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新的理念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以应试为主要目的的枯燥无味的教学现状,代之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
【关键词】活力;语文;课堂;教学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要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应该培养他们的自主精神,让他们自觉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使其主体作用得以发挥。语文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就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彰显自己的个性。那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
一、开展形式多样的朗读,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目标上强调感受性、体验性,是为了纠正我们长期以来在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重认知轻情感、重理性轻感性、重分析轻综合的倾向,也反映了以人的发展为本的课程观。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大多数文章都包含着浓厚的感情色彩。如果忽略情感这条线索而搞“无情教育”,就会使语文认知活动像一部没有润滑剂的机器那样,不断减慢运转速度。如果不能引起学生相同的情感体验,那么学生就不可能真正地理解文章,达到情感的共鸣。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当好学生情感的调动者,积极调动学生的情感来体悟文中之情,“披情入文”以达到情感的共鸣。
教师要将学生的“要我读”转化为“我要读”。学生有了课外阅读兴趣,就会努力寻求阅读机会,从中获得阅读满足,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有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谈谈最近读书给自己带来的乐趣;有时教师还可以在平时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笔者认为,语文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知识广博爱读书的人,读书是他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教师在课堂上的妙语连珠旁征博引常常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阅读的欲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帮助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制订个人读书计划,定期或不定期地检查学生读书计划落实的情况,适当举办读书之类的活动,如让同学向大家介绍自己喜欢读的一本书或介绍书中喜欢的一个人物;有时让学生朗颂一篇自己喜欢的文章……我想,到那时,同学们会沉浸在书海中,一起分享阅读的快乐和感悟。
二、放飞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互动中思考
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地各抒己见。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感悟,懂得了知识是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这样的课,课堂气氛很活跃,其间,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的思维在无拘无束的讨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
如在一次课外阅读指导课上,学习《群鸟学艺》一文时,我问学生:“学了这个故事你们明白了什么道理?”大部分学生都回答了只有耐心、虚心、认真地学习,才能学到真本领。可有一个学生却回答得不同,他说是凤凰老师教搭窝的方法不好,才使有的鸟没有学会搭窝。他的回答激起千层浪,学生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并列举了一些好的教学方法。最后,我在学生们讨论的基础上作了全面的总结,使他们对课文的寓意有了比较正确的理解。这样做,保护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里得到了充分的张扬。
三、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参与中展现自我
新课标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巧设问题,引导学生,点拨学生的思路,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所以说,课堂舞台上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心理学家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通过动手、动口、动脑训练学生,能促使他们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因此,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率,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课堂参与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形式,也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必然环节。无论对学生的学习还是教师的教学都非常重要。课堂参与确保学生能够跟随和配合老师的教学过程,理解、记忆知识并自主思考,因此,课堂参与的深度与广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学习知识的水平与灵活组织应用的能力;对教师来说,学生课堂参与也至关重要,教师通过观察学生课堂参与表现来监控教学过程,判断学生是否理解了正在讲授的教学内容,采取各种手段引发学生参与来检验和促进学生的掌握程度等。
综上所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让学生学会学习,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就是让学生学会学习方法,就是让学生参与知识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发挥主体地位。教师要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调动学习兴趣,燃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让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一方天空,让每个学生都成为像周小川话里各式各样的人,“是做柱的材料,就做顶天的柱子;是摇船的材料,就做摇船的槽……”总之,要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就一定要把它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上飞扬。
参考文献:
[1]田晓琼.营造轻松愉快的语文课堂氛围[J].课程教育研究,2013(27).
[2]张静.如何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4(3).
[3]庄玉婷.有效调控语文课堂气氛方法谈[J].科普童话,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