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网论文查重知网论文查重

论文在线投稿
论文范文大全
知网论文查重 zaolun.COM

生活素材“三步曲”?开启写作之路

万方网论文查重

【摘要】习作即生活,习作是用书面语言来记录生活,表达情感。如何让学生爱上习作,在习作中言之有物,言之有法,言之有情。平时的作文教学中,笔者尝试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记录、积累素材;并通过活用素材,赏析素材,习得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素材积累;活用;赏析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担任中高年级语文教学多年,“谈作色变”“提笔千斤重”的现象在学生中很常见。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缺乏写作的兴趣,大部分学生都是奉命写作,而与个人的生活经历完全脱节。假、大、空、套成为学生习作的主旋律。导致文章内容空洞无物,欠缺生活气息和个人的真情实感。

其次老师在习作指导中,重立意、布局谋篇的指导,轻情感和兴趣的激发,导致学生写作过程中,难以与兴趣有机联系起来,久而久之,作文缺乏生命力和灵性。

在习作教学中,我尝试把生活与习作有机结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目光和心灵关注生活,热爱生活,无拘无束地体验生活,记录生活,根据习作内容从中提取素材,活用素材。并对学生所写素材加以赏析与分享,习得方法,学生写作兴趣盎然,写起作文得心应手。下面浅谈实施策略。

一、观察生活,积累素材

叶圣陶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因此,生活是作文之本,走进生活,作文才有生活味。只有根植于生活的习作才会充满真情实感。

在生活中,孩子目之及的大都是平凡的小事,惊天动地的事情,和五彩斑斓的风景甚少。引导孩子从平凡的生活中,捕捉镜头,积累写作的素材尤为重要,因此,我通过引导学生从“校园生活” “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寻找写作的素材。

(一)体现校园生活——《校园篇》

只要留心观察,用心记录,校园里处处皆文章,课堂上老师的慷慨陈词,同学们的用心聆听,课间嬉笑打闹,活动课上的欢声笑语……

学校每年开展“六节”活动,如读书节、数学节、英语节、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这些都是同学们写作的源泉,通过引导学生留心观察,会挖掘出许多的写作素材。如在读书节中举行的“词诗大会”,紧张而刺激的场面,队员们的沉着“应战”,胜利时的欢呼雀跃,还历历在目。体育节上的“拔河”,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胜利后的欢呼,失败后的沮丧,这些都是校园生活的影像。这些富有情趣的,带有生活气息的事件,我会让学生通过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取名“校园篇”要求有题目,语言流畅,可长可短。如下是学生记录的校园生活。

(二)感受家庭生活——《家庭篇》

家庭生活的温馨,浓浓的亲情或父母望子成龙的愿望所造成的压力,这些都是习作的素材,在老师的启发下,孩子们用心观察,积累了大量的家庭生活素材,写出了一篇篇富有个性的日记素材,取名《家庭篇》。

如《厨艺大比拼》《一杯热牛奶》《我们家来了位客人》,也可以写出家庭中的趣事、烦心事。例如,我们班的一位男生,最近家里刚好来了一名来自荷兰的交流生,在他家住了一星期,他用心记录下来,写了五篇反映荷兰学生在他家的日常小事,感受到不同的地域文化的差异。

这些来源于家庭的平凡小事,是很好的素材,善于积累,可以融入到习作中,就是一篇带有生活气息的作文。

(三)拣选社会生活——《社会篇》

社会是一个万花筒,学生在记录社会生活时,需从繁杂的社会生活中拣选出有意义的画面、事件,并用日记录下来,我们可以结合实际,引导他们有意识地发现,拣选一些看似平凡却值得我们去思考,去倡导的社会问题,如暑假将至,在我们东莞市接二连三出现小孩子溺水事件,究其原因是家长监管不到位,学生的防水意识薄弱,在班级的一次防溺水安全主题会上,我与同学们一起讨论,反思总结。并指导学生利用周六、日的时间,在小区的泳池观察了解一下小孩的游泳的状况,并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有些爱好游泳的孩子也记录了游泳的经历。学生对社会关注问题变得敏感起来,处处留心观察,并选择有意义和生活气息的事件记录下来,形成素材,如若言的《游泳记》、田创的《防溺水有感》。东莞地铁开通以来,以其便捷,受到了市民的青睐,我布置同学们尝试自己坐地铁,并把所看,所感记录下来,如李童写的《地铁真便利》,振华写的《难忘的一幕》,同学们带着意识观察社会生活,用心记录,真是心有所思,情有所动。

大自然的一草一木、山川水色、朝霞落日、春雨瑞雪,都是写作的素材,当春天的脚步近了,指导学生欣赏身边春景的自然景物,当暴风雨来了,让学生观察天空的变化,狂风声、雨声、雷声、雨中的人们,激起他们观察与写作的兴趣。周末,鼓励他们到附近公园郊游,记录景物的特点。让孩子用眼观察,用思维去遐想,写出了很多精彩的生活素材,如《美丽的虎英公园》《同沙美景》。

只有平时重视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的点点滴滴,积累素材,习作时,才会解决“无米之炊”的困境。

二、活用素材,快乐习作

学生通过观察生活,积累了各种各样的素材,有校园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这些素材就像一匹布,通过不同的载量,就能缝制成不同款色,不同风格的衣服。生活素材也像一匹布,可根据话题,主旨或内容的需要进行剪裁,不同的剪裁,也有不同的效果。学生因有了“米”,也不愁煮不出“饭”。

(一)变化角度 一材多用

每一个素材都有多面的意义,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就会有不同的结果,教学中引导学生活用素材,精妙构思,对素材表达的形式、顺序、角度进行通盘考虑,达到一材多用,灵活运用的效果。如以“一杯热牛奶”为素材命题作文,学生讨论交流如下:

学生探究后发现,同一素材,变换角度,适用于不同的主题。如“老师的目光”这个素材,可以写人,突出老师的认真负责,如《我的老师》;也可以写事,老师的目光让我懂得了“诚实比分数重要”的道理,如《一次考试的启示》;还可以写活动,老师的目光充满了期待与激励,让全班同学顺利地表演了班歌比赛。以此类推,变化角度,一材多用,把文章写活。

(二)根据需要 加工素材

在进行写作时,会遇到各种的写作题材,引导学生习作时,要根据主题的中心来加工素材,不能照搬素材,注意要扣住文章的中心。如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作文要求“写你在读书过程中发生的故事,并写出你的读书体会”。在审题时,让学生明确文章的主题要突出读书的体会。在《校园篇》的素材库里有关读书的,如“《城南旧事》分享会”,这次活动的素材,重在记录分享会的过程。可引导学生把这个素材的内容,从不同角度进行加工,如在阅读《城南旧事》时的一些感受,书中的主角林海音的故事给你的启示等。根据主题而从不同方面插入相关的内容,对原素材进行加工,让文章更加合乎题意。

(三)同类素材,组合运用

同学们的素材是丰富多彩的,有写人、写事、写景的。有时候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几个素材组合起来,再经过语言的锤炼加工,能汇成一篇优秀的文章,如五年级上册每八单元的作文要求:“我们也可以选取一个场景,按时间顺序写下来。比如,班级联欢会,学校的一次活动,或者是电视里看到的运动会开幕式。写的时候要把场景写具体,写清楚”。这篇文章既要有场面描写,也要有人物的活动描写,对于学生来说,是有难度的。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回顾素材,把校园篇里描写场面的,如《校园的早晨》《开心一刻》,还有描写活动的素材《猜谜语》《班歌比赛》等,进行组合,一篇充满情趣而又真实的文章就浮现眼前。

三、赏析素材,习得方法

学生在老师的指引下,用心观察生活,并用日记的形式记下了各种各样的生活素材,这些素材就是作文很好的材料,但些素材在语言表达上是粗糙的,停留在把事情写完整,语言流畅,为了让学生的语言表达更加的生动,就需要老师及时对学生写的生活素材进行赏析,领悟语言表达方法。同学们的素材有些来源于校园生活,有些来源于家庭,有些来源于社会,班上总有部分的孩子的素材写得让人赏心悦目,内容新颖,表达生动,值得其他同学模仿与借鉴。如果把它在班上展示,与同学们一起赏析,有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一)赏事物,抓特点

好的细节描写能把事物最本质的特点呈现在读者面前,让人如临其境。

如黄子湘同学的素材,非常注重细节描写,把事物的特点描写细致而生动:“我们来到一家专门卖小龙虾。小龙虾的样子很可爱,棕红色的灰的盔甲上点缀着一些黑点,像个小武士,它的头特别大,占了身体的一半,头顶上长着两条大触角,在水面上滑动出水波来”。

通过赏析细节描写的片段,让学生习得细节描写的方法,如抓事物特点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描写,恰当运用修辞手法进行表达,还可以增加自己的联想。

(二)赏人物,重细节

在塑造人物形象时,抓住生活中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的细节生动细致地加以描绘,不仅到再现场景,让读者如临现场,更能使人物血肉丰满,栩栩如生,让人物形象“立”起来,如班上万若言同学写的“为排骨吴喝彩”的人物细节描写:“只见他娴熟地抄起他那30厘米的大刀,‘呯!呯!呯!’大刀在菜板上飞舞,就像在给病人做手术一样。刀起刀落,看上去是那样的轻松自在,蕴含的是‘排骨吴’的精湛技术。”这样的人物细节让“技术精湛”的排骨吴跃然纸上。

学生在赏析的同时,慢慢领悟到人物的细节描写的重要作用,以及方法。除了抓人物的动作描写,还可以抓人物的外貌,语言和心理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形象。

(三)赏环境,能点睛

恰当的环境描写为文章增色不少,除了烘托气氛,还可以突出人物的心情,为下面人物的出场埋下伏笔。像画龙点睛一样。让人眼前一亮,这样的一种写作手法可以让文章变得有情趣。如在描写雨天的句子:“突然间,一道闪电从云里跳出来,迅速在天空中炸开,就像军中闪光弹一样,一瞬间把世界照亮,让人睁不开眼睛。我吓得捂住了耳朵。”

在赏评的过程中,环境描写的方法慢慢植根于孩子的心中,在写作的过程中,有意识的运用起来。

赏评素材,让学生领悟到了写作的一些常用的表达方法,如何运用细节描写,如何进行环境描写……持之以恒,就会慢慢习得写作的方法。

结语

写作“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是课标提出的教学要求。经过多年教学实践,笔者在小学习作教学中实施“生活素材‘三步曲’”引导学生积累素材,活用素材,赏评素材的教学策略,提升学生对习作素材灵活运用的能力与语言表达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陈淑端.浅谈生活化教学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7.

万方通用版论文查重
维普编辑部版论文查重

AI论文范文,输入题目即可生成万字论文,附赠查重报告,可选开题报告、任务书

AI论文2万字符 AI开题报告 AI工作报告 AI满分作文 AI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