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双减”作为当前素质教育改革中的新政,其要求初中语文作业设计能够成为初中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基于这样的认知,对于“双减”提质增效的教育诉求进行分析,继而结合初中语文作业设计优化案例,思考作业设计优化的策略,期望未来的初中语文作业可以进入到更加理想的状态。
【关键词】“双减”政策;提质增效;初中语文;作业设计
传统的初中语文作业大多是教师结合课堂学习情况,以教材练习为主导,按部就班地进行机械化作业的布置,有时候还会穿插一些背诵的作业任务。在这样的作业格局中,学生的自主意识被渐渐磨灭,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也会慢慢消失,导致作业完成处于低效率状态。在“双减”背景下,就需要切实地采取措施实现作业设计的优化,改变以往粗放化、低效化的思维和模式,树立提质增效的意识,以个性化活动类作业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强化实践性作业,探索弹性作业和跨学科作业,不断提高作业设计质量,确保作业设计形式和内容得以优化。
一、“双减”政策对于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的要求
“双减”政策从表面上看会将关注点放在学生课外作业时间和教培时间上,实际上其倡导的是让教育回归课堂,让作业设计朝着更加高质量的方向进展,增加创新性、开放性、实践性的作业,这样才能够确保课堂内与课堂外不断融合,继而保证初中生语文核心素养得以锻炼。长期以来初中语文作业多数以课后练习或者教材练习册为主导,作业根本谈不上设计,模式粗放化,作业形式和内容单一化,初中生作业参与积极性比较低,作业多数被学生看作为负担,有一些学生会以应付的心态去面对。这样的问题必须改善,作为初中语文教师,需要正确理解双减政策内涵,借助这样的政策契机,进行更加理想的初中语文作业设计。
二、“双减”提质增效背景下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策略分析
(一)秉持“双减”理念,设定读写迁移类型的作业
读写是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版块,两个版块之间是有关联的,前者是信息输入的过程,后者是信息输出的过程。正确理解了这两者的关系,秉持双减理念,切实地进行初中语文作业的优化设计,确保读写可以很好地进行迁移,以提升教学质量。
如八年级上册朱自清的文章《背影》,文本学习之后,教师要求学生在再次朗读文章中的经典片段之后,尝试以“( )请回吧”为开头,以记叙加抒情的方式来进行阐述。写作要求是要很好地将离别的情境刻画出来,展现出彼此之间不忍分离的情感,鼓励学生学着模仿文本中的细节刻画的方式,实现对应场景的重塑。需要注意的是,在此过程中学生需要将人物、将场景都进行迁移,甚至可以将自己设定为场景中的角色来进行撰写。很明显,这样的初中语文作业是很有创造性的,其关注于语言情境的转变,希望学生可以将课堂中阅读的内容、阅读分析的技巧和人物情感表达的方法等融入到新的场景中去。这是语用素养锻炼的重要场所,也是实现阅读与写作充分交互的重要手段,自然可以使得实际的初中语文作业教学质量得以不断提升。
又例如,在学习文言文《承天寺夜游》时,可以布置创写训练:选用现在一个景点,参照《承天寺夜游》的情节与人物写作。当时就有学生选择了景点——板障山:“中秋之夜,我想脱下衣服睡觉,突然望见一轮明月照进窗户,月光如水一样澄澈透明。我高兴得睡不着,起身准备去赏月。可是这么晚了,我能找谁呢?于是群发了一条信息:‘月色这么美,想要邀请好友赏月,谁有空啊?’结果只有怀民一人回复……”创写训练还可以延伸为让学生再把现代文译成文言文,如“中秋夜,余解衣欲睡,忽见一轮明月入窗,澄澈如水,欣然无眠,欲起行赏月。其时已晚,能与者谁?遂群发一信息:‘月色甚美,欲邀好友赏月,何人有闲?’惟怀民一人回复。”
也就是说,在实现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的时候,不要太死板,也不要总是抱着练习册不放,要能够结合学习情况,结合语用素养发展规律,合理地将课堂中的阅读与课后的写作关联起来,这样的衔接,自然可以构建理想的初中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环境。
(二)推崇提质增效,实现生活化作业的设定
“双减”政策对于初中语文作业设计提出了提质增效的诉求,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就需要将这样的理念融入到作业设计中去,此时可以尝试以生活化作业的方式来进行,让学生可以以主动的心态融入进去。作业与生活之间的交互,还可以更好的架构语言运用环境的构建,实现新课标创设情景的要求,继而使得教学质量和效率不断提升。
如在课文《蝉》的文本学习之后,教师就可以布置如下作业:要求学生借助郊游的机会,去植物园或者公园中寻找蝉的身影,然后拍摄对应的视频,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来对于蝉鸣的特点进行概述,讲述对于这种动物的看法,尝试用一些说明文的写作手法去进行刻画。很明显,上述的作业活动中,既能使学生去亲近大自然,在大自然中去寻找对应真实的动物,在观察探究之后再去进行撰写,又能很好地锻炼学生说明手法的使用能力。而实际撰写任务又是与所学文章之间是关联的,这样自然可以使得实际的学习效益得以提升。
在这样生活化作业情境中,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对应的作业内容,并且巧妙地将自己在课堂上掌握的技巧使用进去,学生的成就感会比较强,实际的作业趣味性也会不断提升。从这个角度来看,在实际“双减”背景下,要想初中语文作业教学能够进入到提质增效的状态,就需要合理地采取生活化作业模式,架构生活化的作业设计格局,使初中语文教育质量得以不断提升。
(三)优化作业形式,提升作业活动的容量
双减政策下初中语文作业形式需要改变以往单一化的格局,就需要能够树立创新意识,切实地进行形式的优化创新,确保可以引入更加多的作业模式,使得作业活动的容量不断提高,作业的形式多样,令初中语文作业质量朝着更加理想的方向进展。详细来讲述,在初中语文作业形式优化的过程中,可以尝试做好如下工作:
1.布置一些贴近生活的情景化作业,让学生在情境中锻炼口头表达能力,提高社会交往素质,继而进入到综合素养发展的格局。
比如在八年级上册新闻单元学习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设定一些采访性的作业,比如安排学生去采访学校饭堂,或是书店,引导学生设定清晰的采访主题,确定采访对象,设计采访提纲,记录采访信息,然后撰写采访报告。在这样的语言情境中,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采访素养,语言交互能力,与人相处能力都会得到很好地锻炼,是符合初中语文核心素养培育诉求的。当然这样的活动有时候也可以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进行,进行合理的分工,彼此协作,还可以实现团队合作意识和素养的锻炼。
2.布置一些情节改编的作业,实现初中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锻炼。
比如在《皇帝的新装》学习之后,教师鼓励学生去进行故事创编,看看在游行典礼之后还发生了什么事情,促使学生进入到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探究层面。再者在《天上的街市》学习之后,可以鼓励学生以再创作的方式来进行作业,教师可以专门设定课前十分钟供学生分享。在这样的分享平台架构之后,他们会更加自主地将作业成果呈现出来,继而使得他们作业活动参与的积极性朝着更加理想的方向进展。
结语
综上所述,“双减”政策既然对于初中语文作业提出了提质增效的诉求,就需要初中语文教育工作者能够正确看待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的重要性,继而切实地做好语文作业内容、形式优化工作,切实将语文素养培育的目标融入进去,继而确保初中生可以在完成语文作业的过程中,实现语文知识、语文技能和语文素养的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林肖永,黄振宇.分类、分序、分层:“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策略[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2(04):35-38.
[2]张欣.“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作业设计实践[J].中国教师,2022(04):70-72.
[3]乔爱民.“双减”政策下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的实践研究[J].新课程研究,2022(10):12-15.
[4]马亚丽,杨晨林.“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策略——以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为例[J].学语文,2022(02):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