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网论文查重知网论文查重

论文在线投稿
论文范文大全
知网论文查重 zaolun.COM

以育代管:“互联网+”时代下的家校协同育人及其优化路径

万方网论文查重

【摘要】科学的家校协同育人模式能够实现教育效益的最大化。传统的家校协同育人存在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沟通机制单一、“重管轻育”以及学校教育对家庭教育缺乏科学引导等问题。而“互联网+”时代下的“以育代管”,具有体现家校共育的教育性、丰富家校育人沟通机制以及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等时代价值。

【关键词】互联网+;以育代管;家校协同育人;优化路径

科学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助力孩子的健康成长,两者通力合作有利于形成互补性的教育内容,促进教育方法的科学化,最终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达成两者的共同教育目标。“以育代管”是针对传统家校协同育人中存在的问题对家校协同育人模式的理性思考,指学校教育联合家庭教育以“引导教育”代替“管理教育”,做到“以生为本”,促进孩子的个性化发展,提高教育效益。

一、传统家校协同育人存在的问题

(一)家校沟通机制单一

传统的家校协同育人方式以家校通过电话、家校联系册等渠道了解孩子的信息为主。一方面,这类沟通方式容易受时空限制,无法及时、全面地交换信息;另一方面,相较于学校、教师而言,家长缺少说话机会,容易出现沟通中一方的“沉默”现象,这是低效沟通或假沟通的一种典型表现[2]。沟通机制的单一会降低家校协同育人的效率。

(二)家校教育“重管轻育”

从沟通内容这一角度看,家校教育存在“重管轻育”的问题。调查发现,家长与教师沟通最多的是学习、成绩,很少了解家庭教育、孩子爱好等方面。家校在沟通如何“管理”学生时,忽略了更需要关注的是孩子的心理状态,而这就是教育和管理的本质区别。

(三)学校教育缺乏科学引导

家庭教育重在关注孩子的心理素质,而学校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两者不可分割。由于大多数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能力相对比较弱,所以会对学校和教师有一定的依赖性。而实际上,个别教师并不清楚自己在家校协同育人中的具体定位,在家庭教育领域也缺乏应有的知识和能力,加之沟通机制单一,容易导致家校矛盾甚至冲突的发生。另一方面,学校不够重视家校协同育人的价值,相关培训活动也不多。由此可见,家校还没有形成真正的合力。

二、“互联网+”时代下以育代管的价值

(一)体现家校共育的教育性

教育是为了培养一个有独立人格、具有思考力、行动力和创造力的完整的人,应该更加关注个体的发展。“以育代管”的本质就是关注个体的人性化教育,由学校和教师联合家长以引导教育代替管理约束,重视道德品行和健全人格的培养,从而体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二)丰富家校育人沟通机制

“互联网+”时代的特点是个体独立和万物互联,突破时空限制,可以帮助丰富家校育人沟通机制,提高效率。比如,借助微信、钉钉等软件建立班级交流群或家校平台,以图片、视频等形式进行信息反馈,调整教育节奏和方法。

(三)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素质教育特别关注孩子的个性化发展。朱永新提出,教育变革的重要路径是走向个性化。传统的管理式教育习惯以成绩的好坏作为孩子的评判标准,在无意中束缚的孩子的思想。而“以育代管”提倡的是教师和家长以相对温和的引导教育给予孩子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强调个性潜能和优势的发掘与发展,让学习优秀的孩子更加全面发展,学习相对落后的孩子也能在其它领域获得成就感。

三、“互联网+”时代家校协同育人的优化路径

在家校协同育人的过程中,双方都希望获得更多话语权,但由于双方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以及沟通上的误差,容易导致矛盾的发生。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家校的权责划分不清晰,责任制度不规范,这也是优化的首要任务。

(一)明确合作职责,完善家校协同育人责任制度

家庭教育主要是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行为习惯等个性化过程;学校教育主要进行的则是培养孩子成为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社会人的共性化过程。因此,家校合作的职责首先要明确家校双方各自的教育职责;其次,视乎家校双方的条件和优势来分工,如学校的专业性和组织性更强,家长的灵活性更高等。

(二)加强家校沟通,创建家校协同育人共同体

结合互联网的特点,创建家校协同育人共同体,即家校基于一个共同的目的,在一个特定的空间内组成团体,从而高效地开展协同育人活动。

除了应用广泛的微信、钉钉外,还可以建立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导向性的专属网络平台。如校园网站、班级网页、公共邮箱等,根据规模大小和具体需求设计导航栏和板块,实现教师、家长和孩子三方一对一的无障碍交流。

(三)引导家庭教育,科学构建家校协同育人模式

作为专业、整体教育结构更稳定的教育者,学校教师有一定的责任和义务引导家庭教育,科学构建家校协同育人模式。比如,学校方面可以组织建立家长委员会对核心成员进行家庭教育理念的培训,在培训过程中既可以宣传教育理念,又提供科学的教育方法指导,同时借助互联网在线课堂技术,实时转播活动画面;利用问卷星等互动平台,收集家长的疑惑或建议,有针对性地解答或整改;还可以创建公众号,定期筛选、推送有关家庭教育的文章、视频,在线交流。

此外,互联网还可以充当资源库,共享教育资源。如学校可以将在线课程、学科教学资料、考试试题库等资源整合、上传、共享;教师、家长及孩子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创建栏目,上传资源、作品等,共享一切教育资源。

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教育都不能和管理划等号,以育代管是“互联网+”时代下家校协同育人的科学方向,也是立德树人的必然要求。家校协同育人最大效益的发挥离不开学校和家长的共同努力,而互联网的应用为学校和家长提供了便利,有力地推动家校协同育人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俞燕,张琼琼. 自主与规约:家校合作的现实矛盾与未来选择[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40(11):7-10.

[2]洪明. 合育论[M]. 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17. 147.

万方通用版论文查重
维普编辑部版论文查重

AI论文范文,输入题目即可生成万字论文,附赠查重报告,可选开题报告、任务书

AI论文2万字符 AI开题报告 AI工作报告 AI满分作文 AI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