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学龄前儿童是生长发育、运动发展和心理健康发展关键的时期。父母的陪伴是情感引导的最好途径,父母与孩子的亲密关系能给孩子带来一定的安全感,在共情孩子成长中能给出珍贵的情感引导。
【关键词】情感引导;父母陪伴;隔代抚养;亲子阅读
幼儿的情感情绪的变化有消极的、有积极的。情感引导就是让幼儿知道能够正确的辨认到某种特殊情感,并且以恰当的的情感处理方式进行表达,健全幼儿人格。
一、对孩子情感引导,避免情感缺失
情感缺失的孩子易于形成不良行为习惯。很多的幼儿就表现出了性格比较孤僻、不喜欢主动说话、腼腆,或者会用发脾气的方式来表现自己的情感,这些都是情感缺失的表现,当孩子体现出这些行为习惯时,是孩子向父母寻求关注的本能。例如每年的寒暑假过去后,当孩子出现不想上幼儿园情况时,父母可以感同身受与他交流:“宝贝,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你一定是舍不得离开妈妈到幼儿园去上学。”孩子觉得妈妈理解自己,就会愿意表述自己的想法。当沟通过后孩子愿意上学,父母可以给予其温暖的拥抱,告诉他:“宝贝,你不开心也在努力调节自己的情绪,实在太棒了!”
有效对幼儿进行情感引导,能为幼儿打造一件“防弹衣”,帮助幼儿学会了解自己的情绪变化,管理情绪、表达感受,语言表达能力逐渐提高,勇于面对困难。
二、父母的陪伴是对幼儿情感引导最有效的帮助
瑞典教育家爱伦·凯的儿童教育观中提到过“环境对促进一个人心智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决定作用,良好的环境应该是让孩子真正形成的正确思想价值观和优秀独立人格养成的基础。”父母的陪伴是对孩子情感引导的“强力剂”,给幼儿创造一个充满爱、舒适、安全的情感环境,给予最有效的帮助。
(一)避免“隔代抚养”错过情感引导时期。“子孙满堂”和“子孙绕膝”意味着幸福,是家庭温暖的体现。绝大多数老人都会帮儿女照看孩子,但把带孩子的任务完全交给祖父母、外祖父母包办,就会影响父母与孩子间的亲密关系。祖父母、外祖父母们对幼儿的生活上的照顾明显多于其情感上引导,有极大可能会因为过度溺爱让孩子形成了骄横霸道的叛逆性格。避免“隔代抚养”错过情感引导时期,并不是否认祖父母帮忙抚养的价值,而是让父母重视幼儿情感引导的每个阶段。要抽出空闲时间陪伴孩子,若因缺少有效的陪伴导致情感缺失,孩子会带着这个问题进入青春期,影响到其的未来。
(二)重视幼儿发展的每个时间阶段。孩子总能认得日夜陪伴他的妈妈,把最真实的一面留给自己的妈妈。从孩子脱离了母体后,孩子往后的心理成长发展过程是在与父母不断地的分离,会有伴随而来的焦虑,每一次的焦虑,都让其向成长迈前一步。孩子不管哭泣时是生理的需求,还是心理的愿望,父母要理解孩子的感受,帮助孩子宣泄情绪。幼儿时期,是父母和孩子建立安全感基础的最好时期。而幼儿的情绪具有情境性,大起大落,喜欢用身体语言表达情绪,直到6岁时才能基本对自己的情绪做出准确的判断。
三、倾注积极情感,陪伴孩子
(一) 陪伴孩子游戏、阅读绘本,别让电子产品“陪伴”孩子。父母们为了方便做事,会把手机、平板等电子产品交给孩子,导致了幼儿从小对电子产品的依赖,从玩游戏变成了玩手机,从玩玩具变成了看电视……电子产品的使用不仅造成幼儿脑神经细胞和视力的损伤,甚至还会让幼儿确少与社会环境的接触。在青少年时期表现出品行异常和性格障碍的现象。电子产品是无法给予幼儿安全感的,父母应该教会孩子如何更好地利用电子产品增长知识和方便生活的使用。
绘本图书被我国权威儿童文学家方卫平等多位教授就认为是“人生第一本书”。绘本细致精美的构图,能够引起到幼儿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是父母在对幼儿进行情感引导的“有力助手”。通过亲子阅读,培养亲子感情,帮助幼儿通过绘本故事中进行品德教育、情感引导,理解真善美。
另一方面,亲子游戏也是有效的陪伴,在游戏过程中了解孩子的发育水平、受挫能力,传授生活相关的知识和经验,对孩子进行情感引导。父母们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感受游戏带给孩子的快乐,不耐其烦陪伴孩子进行各种重复枯燥的过程,注意提问和倾听,及时对孩子出现的问题进行引导,多些耐心帮助孩子寻找答案。
(二)转移孩子的情绪,给予安慰的拥抱。生活中,幼儿情绪爆发的原因是大部分父母们无法理解的,父母会指责和批评孩子情绪发泄的行为。其实,孩子不知道如何正确去表达自己内心的某种需求,因此一旦令他不满意,就会通过发脾气、哭闹来表示抗议、不满。父母可以试试通过转移其注意力,使其得以在较为愉快的氛围环境中去宣泄其内心压抑的情绪。还可以给孩子一个拥抱,给予时间让他冷静下来,接纳和观察孩子的情绪,倾听孩子的诉求。不在孩子发脾气的时候动怒,造成孩子的对抗情绪,共同寻求解决方案。同理心和充满爱的情感引导,不但让孩子有安全感,还帮助孩子学会应对坏情绪、自我安抚。
情感丰富、健康的幼儿是需要家长"陪"出来的,真正的陪伴,不在于相处时间的长短,而是做到用心的情感陪伴、尊重孩子的陪伴、耐心细致的陪伴。父母应该在幼儿成长时期更多的陪伴,更多重视幼儿的情感引导,帮助幼儿健全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苏武.浅谈家庭教育对幼儿的影响[J].家教世界·现代幼教,2019(12):32-33
[2]马萌迪.幼儿绘本阅读中的情感教育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8):348-349
[3]金伯莉·布雷恩.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M].海南:南方出版社,2019
[4]刘国贤,徐敏,郭静雅,刘雨.隔代教育对3~6岁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J].基础教育研究,2016(24):8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