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3~6岁是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习惯初步养成的关键期”。幼儿劳动教育是幼儿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园在基于园本课程和幼儿适宜性发展的基础下,积极探索劳动教育的有效开展途径和方式,将家园共育紧密结合。教师与家长要鼓励幼儿不断探索劳动的过程,使幼儿在学习劳动技能的过程中,产生愉悦、自信、满足等积极的情绪,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提升劳动技能、养成劳动态度、形成劳动精神等,使劳动教育真正渗透幼儿的日常生活中。
【关键词】小班;家园共育;劳动教育
幼儿劳动教育的开展,要重视幼儿园与家庭的相互配合。幼儿阶段的劳动教育以启蒙性、兴趣性、系统性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简单、局限化的劳动教育理论与实践难以满足新时代对劳动教育的要求。基于此,幼儿园劳动教育与家庭劳动教育要尽可能实现内外互通有无,目标一致。从幼儿园劳动教育现实开展情况分析,幼儿园劳动教育在劳动时空、劳动形式、劳动教育效果三方面存在一定局限。因此,家庭参与幼儿劳动教育是新时代进行劳动教育的现实要求。笔者就开展幼儿劳动教育的路径进行探析。
一、一日生活即教育,唤醒幼儿劳动意识
(一)制定幼儿自理能力养成计划
小班幼儿的劳动教育以自我服务为主,集体服务为辅,着重解决自身基本生活需要的各种劳动能力。教师根据小班幼儿动手能力较弱的特点,制定为期一学年的自理能力养成计划,每两周学习一项劳动小技能,从自我服务到集体服务循序渐进的开展。
(二)开展值日生活动
本园各班都在开展“小小值日生”活动,通过幼儿的自主讨论与实践操作后,我们确定了整理图书、擦桌子、浇花、挂毛巾、收拾玩具、照顾植物等劳动项目。教师将幼儿分组轮流进行值日活动,引导幼儿有序选择劳动项目,确保每一个劳动项目都有小值日生参与。
(三)亲子劳动时光
作为家长需要允许并鼓励幼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并积极的做好榜样示范,激起幼儿内心的责任感。如若父母总是一手包办,是幼儿没有动手机会,只会增加幼儿的依赖心理。在幼儿开始尝试自己做事情的时候,请以宽容、欣赏和耐心的态度对待幼儿,切勿打击、嫌弃幼儿,可以在劳动活动结束后,以亲子谈话方式给予幼儿相应的指导与建议,让幼儿在保持对劳动的兴趣下,提升劳动技能。同时,良好的亲子活动有利于增进亲子间的情感。
二、劳动形式多样化,激发幼儿劳动兴趣
(一)区域活动融入劳动教育
幼儿区域活动时,从材料的拿取、布置、到最后幼儿归类整理玩具等都是需要孩子的劳动,我们通过教师示范、同伴学习、环境暗示等手段引导幼儿主动劳动。小班开设生活操作区,在操作区域提供穿脱衣服、叠衣物、穿脱鞋袜等操作步骤图和操作材料,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通过角色扮演、交流合作、自我练习等方式巩固习得的劳动技能。
(二)结合园所特色课程
以戏剧为载体的早期阅读活动是我园的特色项目课程,幼儿通过演绎感知绘本的内容与情感。小班教师为幼儿挑选了《拔萝卜》、《三只小猪》、《小老鼠忙碌的一天》、《忙忙碌碌镇》等一系列绘本,通过绘本解读、分角色演绎故事,帮助幼儿理解劳动者的职业、从绘本中获取劳动技能的认知,让幼儿体会劳动的快乐与不易。
(三)开展自理能力比赛
我园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发展水平,在开学初期及学期末开展自理能力比赛。比赛面向小班级共322名幼儿,项目主要包括穿脱鞋袜、叠衣物、收拾玩具、剥鸡蛋四个项目。通过能力大比拼的活动,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引导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让孩子感受自己长大了,初步建立孩子的比赛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三、主题活动为媒介,幼儿感受劳动意义
以本园活动为例,结合春节期间“扫尘”的习俗,小班级在1月份制定教学主题计划“洗洗刷刷过大年”,将认识劳动工具、提升自我服务与集体服务技能融合在幼儿的日常、区域、核心教学活动中。以五一劳动节为例,小班级开展主题为“探访身边最可爱的人” 劳动节大探访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小班幼儿的劳动意识,萌发幼儿向劳动者致以崇高情感。
四、家庭教育为推力,保障幼儿劳动开展
家庭是幼儿学习的第二重要场所,家庭氛围、父母教育期待、家庭成员个人品德修养与人格特征等对幼儿的劳动意识、劳动能力的培养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幼儿园与家庭中做到时间与空间上的幼儿劳动教育的结合,保证了幼儿劳动教育形成连贯的、完整的教育策略。
家庭要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各班通过家长学校沙龙的方式,帮助家长全面了解幼儿在幼儿园内接触到的劳动相关知识,这样家长才可以在家庭教育中有计划地与幼儿园配合,让幼儿在家庭中深入练习,促进幼儿不断巩固、提升已经学习到的知识。
结语
本次论文主要通过问卷调查法与自然观察法,采集大量第一手资料,了解到幼儿的劳动意识、技能的发展与家园紧密结合度存在显著正相关。说明家园统一教育方式的家庭,更有利于促进他们孩子在劳动意识及技能的发展过程中得到更好的发展。通过个案研究法,教师制定幼儿个案记录表,并由家长与教师同步进行记录,从所得数据中进行分析、概括、总结。基于本研究的结果,更进一步的提出了有利于小班幼儿劳动教育的建议。但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本研究还存在以下几点不足:第一,基本情况收集不完善,例如没有调查主要抚养人等情况,导致没能从多方面调查家庭教育方式与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第二,教师在开展劳动教育的过程中,由于教师的教学策略与手段有所不同,所以各班幼儿的效果也会呈现差异,需要因材施教。
因此,幼儿园和家庭应当在基于幼儿适宜性发展的基础下,积极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劳动环境,有效激发幼儿参与劳动的兴趣,选取幼儿在生活中熟悉的、适宜的内容作为劳动教育,切实将劳动教育有机融入幼儿园和家庭的一日生活中。放手让幼儿动手去做,用感官去体会,在学习中家园教育力量相互启发和互动,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参考文献:
[1]赵薇.浅谈小班劳动教育有效开展的途径[J].考试周刊,2020(97):27-28.
[2]唐丽颖.浅谈劳动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实践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2):124.
[3]苏维.家园共育背景下开展幼儿劳动教育的透视与思考[J].教育观察,2020,9(40):120-122.
[4]教育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20.
[5]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Z],2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