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文教学一直都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大重要内容,也是最令教师倍感“压力山大”的重要环节,而学生互相改评作文则是一剂良方。这种方式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在批阅时能及时反馈写作的情况,进而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批改的负担,体现了教师主导的作用。
【关键词】作文教学;互改互评;统一标准
作文教学一直都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大重要内容,每学期我们都要安排大约十分之一的课堂来评讲作文。在这有限的课堂里面,不仅要给学生讲作文的审题立意、布局谋篇,还要评讲学生的作文得失。在评讲之前,教师就得详细地批改学生的文章,不得不说,这是语文教师很费心血的一个环节:为了批改作文疲于奔命,而限于时间和精力,病句错字难以彻底纠正,评语中套话难免,教师投入多、收效少,时间长、反馈慢,当教师在学生的文章上面圈点勾画写上评语,总是希望学生能认真阅读老师的点评,以便下次有所改进。但学生拿到老师批改过的文章后,目光匆匆扫过评语和评分之后,往书包一塞,束之高阁,大多学生就再无深度对照反思。下次作文依然思路不清,病句俯拾皆是。
这种教师先批改再讲评的方式不但教师辛苦,而且学生进步也是亦步亦趋,非常缓慢。有什么办法可以“吃力讨好”,甚至可以费力不多却收效颇丰呢?我认为让学生自改互评作文是一剂良方。其最主要的作用是:
一、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的作文互评互改,正是遵循了大师的评改原则而展开的实践活动,它为学生创造了独立探究的氛围。学生在动脑、动手、动口的过程中,由原来接受批改的“客体”变成了积极探究知识的“主体”。不仅增强了参与意识,而且主动性、积极性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
二、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学生反复动脑动手的过程,实际就是主动探索作文规律,继而掌握作文真谛的过程,也就是实践出真知的过程。
本学期最后一节作文课,我采用互改作文的形式,目的是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也减轻教师的压力。这样,学生能深入到文章里面去解读作者的写作思想和行文思路,能欣赏不同于自己的语言表达,以提升自己的鉴赏和写作能力。正所谓品评别人的习作,提升自己的写作。
当然,教师设置作文互评课堂,就必须对评阅做好导评导改,规定统一标准。首先,评改前先向学生讲清楚评改的内容方式、需要注意的问题。有范文时,最好用范文引路,让学生明白习作与范文之间的共同点与不同之处,使学生受到范文的启迪,得到评改习作的方法。其次导改,学生互评后,习作要回到作者本人手中进行再修改,在修改前,要告诉学生修改的方法、步骤,要求学生不仅要注意词句的修改,更要根据批改人的合理建议对审题、立意或细节描写不到位等方面进行补充润色,告诉学生“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修改好后,让评改同学再读再评,学生再改。这一步骤,实际是提高学生习作和评改能力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统一标准。比如:
1.统一修改符号。教师要让学生学会各种修改符号。增补号、删除号、调位号、换用号、接续号、分段号、后移号、保留号、留空号等,做到符号统一。要根据实际需要明确改错别字,改病句的有关标记。
2.统一评改标准。让学生互改作文,教师事先一定要考虑周到,做好充分的准备,否则可能适得其反。互改前,教师要先应制订出评改标准(可参照高考作文评改标准),在课堂上把这些标准用幻灯片放出来,让学生熟悉,以便对照着去修改和写评语。例如,评改议论文,要求评语由三个方面组成:(1)审题立意方面:文章的立意是否精准,中心是否明确;文章的选材是否围绕中心,是否恰当、典型;(2) 文体表达方面:表达方式是否符合文体要求,文章结构是否严谨,层次是否清晰,过渡是否自然,开头和结尾是否照应,语言是否简洁、准确,是否有标题且居中,每段开头是否空两格,卷面是否整洁,是否有错别字、病句,如有病句,应如何改,标点符号是否正确;(3)发展等级方面:文章是否有亮点,比如是否逻辑严密、结构严谨、思辩性色彩浓。是否有文采,是否修辞手法运用巧妙等。每个方面满分20分,作文得分由三方面的分数相加所得。
3.统一讨论人数。教师要分好评改小组,一般4-6人为一小组,按学生作文水平的高低来组合搭配,通常由作文水平相对较高、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担任组长。
4.统一评阅步骤。教师要教给学生基本的评改方法:(1)通读原文两遍,看内容立意是否符合本次作文的要求,是否写具体了。(2)从字、词、句、段、篇、标点等几方面进行评改,评改时有问题的地方,既要用修改符号标示出来,又要将其改正过来,并写上恰当的眉批和旁批。(3)在末尾写上得分和总评,评语以肯定优点为主,当然也要指出不足之处,还要写自己对作者的建议,达到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目的。
5.统一认识和态度。教师要跟学生阐明同学之间互评作文的意图和好处,每个人都应该客观地点评文章,每个人也都要虚心接受他人中肯的意见和建议,从互改作文中提升自己的鉴赏水平,共同进步。
最后就是师评。学生互评之后,教师需要把作文都再次收起来进行查看,这时教师的评改,就不仅针对习作,还要结合批改者的意见,以便掌握学生本次作文中的表现出来的进步和不足,适时调整写作练习的题目和方向。
一般来说,学生因为能亲眼看到同学书写的语言和文字,能亲身体会评阅文章时需快速冷静地分析和斟酌评语的措辞,在课堂上表现得很兴奋,喜欢这种方式,收获也远比只看老师给的评语和评分大得多。
参考文献:
[1]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8).
[2]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2).
[3]论语述而.初一第6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