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学困生对于当前大部分课程教学发展而言,都存在一定的阻碍影响,即教师要想切实将课程本身的教学质量与效率充分提升,就势必要将学困生完全转化。而由于课堂教学本身的时间、空间束缚性较强,所以教师要切实转化学困生,就要从课外远程辅导的角度出发,完成教学革新的前期准备。对此,本文就以初中物理的相关教学为例,简单提出以下几点课外远程辅导建议。
【关键词】初中物理;学困生;课外远程辅导
因为物理是初中阶段学生刚刚接触且相对重要的一门基础性学科,它对学生本身的逻辑思维能力、观察总结意识的要求会相对较高,所以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因为无法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而出现对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下降,甚至成为这一课程中的学困生。而学困生本身的存在,不仅仅会影响到其自身的学习能力与综合素养发展,还会很直观地影响到教师的课程设计,使得教学质量与效率同时降低,这显然并不适应新时代背景下的教学发展需要,所以加紧转化当前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学困生尤为重要。
一、制定个性化课外远程辅导方案,解决不同学困生的问题
针对学困生的转化发展而言,教师首先应该意识到的就是不同学困生其学习能力相对不足的成因,之后再依据成因进行个性化辅导方面的确立,这样才能够实现更为高效的个人培养与辅导,增强高效远程课外辅导效益。对此,教师可以在日常生活之中,加大对学困生的重视程度,并切实展开对他们学习发展的详细化观察,这样教师才能够意识到,致使他们成为学困生的各项成因,之后依据其本身的问题所在,进行个性化更强的远程辅导方案设定,这样便能够切实解决不同学困生所面临的问题,以达成上述教学发展目的。
例如,在切实观察学生学习、发展的过程中,教师会看到部分其他学科成绩都相对优秀的学生,之所以会成为初中物理课程中的学困生,是因为他们缺乏这对物理这一理性课程的学习理解思维,那么针对这样的学生,教师在课外的远程辅导过程中,就可以更多地向他们传达部分学习方法角度内容,以此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思维;而针对部分因客观因素而成为学困生的学生,教师在课外远程辅导内容的设计时,就可以更多地以相对柔和或关怀型态度展开辅导,这样一方面能够避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客观变故而下降,另一方面也能够更好地树立起学生良好的社会价值观,避免因各方压力过重,而导致其本身价值观念的偏移……
二、利用实践的手段传达学习方法,调动学生物理学习兴趣
通过教师对当前大部分初中物理课程中的学困生成因分析中,我们能够明确地意识到,最为突出的、占比最多的一项问题仍在于学生缺乏一定的物理学习方法上。因为物理课程之于初中生而言,学习起来的难度会相对较大,而且在之前的学习发展过程中,对他们的接触也会相对较少,所以这也就难免会导致他们对陌生的知识内容学习存在一定的抗拒心理。此外,由于我国曾长时间处于应试教育的背景下,教师针对课程的教学会更偏重于理论指导,进而以相对单一的“灌输式”教学形式开展相关教学,这显然对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发展而言,难以起到相对积极的意义,甚至会形成一定的教学过程恶性循环。由此可知,教师要想利用课外的远程辅导形式,将学困生加以转化,就要从利用实践手段传达给学生部分良好的学习方法的方式,调动起他们对物理学习的相关兴趣出发,进而促进后续课程开展质量与效率的全面提升。
例如,教师在进行“探究滑轮的作用”这一单元内容教学的相关课外远程辅导过程中,就可以提前预留“利用滑轮拖动东西”的相关实验任务,并积极引导学生们在课外完成相应任务,以此将滑轮本身的省力性知识内容借助实践的方式传达给学生,这样的辅导形式转变下,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将得到充分提升,而且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们也将随之掌握部分“实验性”学习方式,这对他们后续的学习发展而言,就将起到相对积极的发展意义。
三、构建交流互动及资料传输平台,强化学困生的学习基础
除上述两点教学手段外,教师在利用课外远程辅导形式,对学困生加以转变的过程中,还要充分意识到一点,即多数学困生的学习基础都相对薄弱,因此,构建出能够保证教师、学生与家长之间都可以发表自身观念的平台,这样各主体之间就能够通过平台进行高效交流,随之将学生的问题加以解决。而这一平台之于教师而言,更大的作用则在于,教师可以将更为多样化的物理知识内容以及基础实验过程,传输到平台上,这时学生与家长针对教师所发表的内容,完成课外实验,对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的学习基础强化而言,就能够起到相对积极的发展意义。
例如,教师在进行“摩擦力”等内容的相关教学时,就可以巧妙地利用资料传输平台,传达部分实验数据,并让学生们在家庭环境之中完成相应的实验,从而辅助他们能够更充分了解摩擦力所表达的部分理论内容。随后,教师则可以再将部分基础内容知识,以相对易懂的方式,在平台上加以表达,这样学生们就能依己所需,进行片段选择式的深入学习,这对强化部分学困生的学习基础而言,便能够起到相对积极的发展意义。
结束语
综上所述,良好的课外远程辅导手段,确实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将初中物理课程中的学困生加以转化,但要完成这一教学目的,教师就还要对学困生的形成因素以及其本身的发展特点展开部分探究,意识到问题所在角度;之后再以制定个性化教学辅导方案、传达高效学习方法以及构建资料平台等方式,展开相应的教学发展革新,这样才能够实现课堂教学的进一步有效革新,并充分达成上述优质教学目的效益。
参考文献:
[1]华景天.核心素养下初中物理教学实践策略探寻[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4):287-288.
[2]宋志国.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分析[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11):41.
[3]甘淑君.基于新课改环境下构建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措施[J].华夏教师,2019(01):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