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网论文查重知网论文查重

论文在线投稿
论文范文大全
知网论文查重 zaolun.COM

给问题学生“一米阳光”

万方网论文查重

【摘要】初中作为整个教育阶段中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一方面在学科教学中要进行知识的衔接,既能对小学知识的总结也为高中阶段的学习打好基础,教师在学科教学中要有针对性的进行知识关联教学,另一方面,初中生正处于心理和生理快速发育的时期,从小学步入初中,课程节奏的加快和课程内容的加深让一些学生的学习感到吃力,如果没有教师的有效引导,学生的心理将会产生一系列问题,最为明显的就是失去学习的自信心,进而失去生活兴趣,感觉自己什么都做不好,产生自卑心理。这是很严重的教育问题,作为初中班主任,不仅肩负着班级学生的文化课程教学和监督,更重要的是确保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本文针对初中学生的自信心,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探究,期望能得出一些具有帮助性的想法和建议。

【关键词】问题学生;一米阳光;自信心培养

一、谈谈初中生心理现状问题

近年来校园内发生的不良事件层出不穷,究其根源还是学生的心理出现问题,信息时代的到来有利有弊,一方面便利了教师的教学工作和学生查阅资料,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但另一方面随之而来的就是大量消极不良信息对学生价值观的冲击,初中生的价值观和是非观尚未完全稳定和成熟,很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错误诱导,产生种种不良情绪,影响正常生活和学习。同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对于孩子过于溺爱,生怕孩子受委屈,尽自己最大能力在物质上满足孩子,但却忽略了对孩子精神层面的关注,从未受过挫折的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见困难和阻碍时,就会变得不自信,怀疑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下面我结合现状和问题谈谈自己的做法。

二、初中生自信心有效的培养途径

(一)通过集体互动增进师生交流,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素质教育的目的和要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了解学生的最佳途径就是增进师生彼此之间的交流,需要教师摒弃传统教学思想,放下教师“高高在上”的架子,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和学习上的心理问题,增强其自信心,与学生密切交流,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教育的作用,体现教育的价值,在学生犯错误时,避免用严厉的语气和方式去谴责,而是要给学生倾诉自己内心的机会,老师要在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后,再去开导学生和解决问题,而当学生在学习或者生活上取得了进步的时候,教师一定要借助机会策略性的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闪光点,进而增强自信心。初中阶段的孩子自尊心是比较强烈的,社会上由于教师不得体的教育教师而酿成的悲剧层出不穷,这也让我们进一步意识到教师和学生之间沟通和交流的重要性。

(二)重视对学生自信心的实践培养

心理活动要通过实际行动来检验和实施,单纯的在课堂上用理论知识灌输是达不到心理教育的最终目的的,可以组织一些突破心理障碍的社会实践活动,比如一些学生有社交恐惧症,不敢和陌生人沟通交流,组织这些学生进行社会公益志愿活动,如帮扶敬老院、公益活动等,这些公益活动都是与陌生人打交道,正是培养学生社交能力的良好机会,也增加了学生的自信心。还有一些学生性格比较自卑,总是找不到自己存在的意义,觉得自己什么都比不上别人,针对这类学生,教师可以安排他们去进行假期实习,实习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劳动获取收益,并体现自身价值的最直接途径,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一份耕耘一分收获的含义,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班级里有一名学生性格比较内向,不善于与他人沟通,久而久之失去自信心,形成社恐人格,总认为与别人沟通是麻烦别人的事,于是我开始有意的创造这名同学与他人沟通交流甚至是组织活动的机会,如班级的一些文体活动,主持人、演讲比赛等集体娱乐活动,慢慢的这名学生在实践中充实了自信心,性格也变得开朗起来。

(三)重视学校心理教育对学生自信心的影响

学校教育是学生接收教育的主要场所和途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鲜明的目的性。首先从教师的角度要教会学生心理健康保健的基础知识,重点是自信、自立和自爱三个方面进行,自信是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见的困难、学生之间的矛盾如果处理不当会影响学生的自信。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帮助学生自我调节和管理情绪,例如转移法、自我暗示法等,转移法主要通过转移注意力,把精力用在其他有意义的事情上,而自我暗示法则是通过自己对自己的鼓励和肯定来增强自信心。自立则是培养学生的责任心,责任心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束缚”学生不良习惯和思想的守卫者,培养学生的责任心意识能够增加学生的自主观念,从而达到优化学生心理健康建设的目的。自爱则是基于爱自己才能爱他人的教育原则上进行的,爱惜自己的身体,爱惜自己的名誉,自爱对自身行为规范品德具有一定的规范性,对学生的心理行为驱动有积极促进意义。

总而言之,为了让初中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程知识的学习中,班主任必须巧妙地运用以上方式和方法,充分认识到学生自信心教育的重要性,近距离地接触学生,发现学生内心的变化,多角度、多渠道观察和分析学生,完善学生乐观心态和自信心的建立,整合教学资源,把自信心以引导教育渗入到学生生活和学习的点点滴滴中,与其他任课教师携手共进,加强与社会、家庭之间的联系,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自信心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林容容.文化自信视域下语文阅读同伴互动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20.

[2]武小东.培养中学生文化自信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文汇,2017(10).

[3]陈一收.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文化自信[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07).

[4]田克勤,郑自立.坚定文化自信的三个基本维度[J].思想理论教育,2016(10).

万方通用版论文查重
维普编辑部版论文查重

AI论文范文,输入题目即可生成万字论文,附赠查重报告,可选开题报告、任务书

AI论文2万字符 AI开题报告 AI工作报告 AI满分作文 AI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