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主游戏是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自由地选择、开展游戏,并在游戏中进行同伴交流和互动。然而在以前的游戏中,我们都会准备好游戏所需的场地和材料,模式单一不变,提供给幼儿玩,不能激发幼儿的学习欲望和探究积极性。在自主游戏中,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游戏,游戏内容、主题和材料都是幼儿自己定的,幼儿也会按照自己的需要准备好游戏场地和游戏的玩伴。我们要把游戏主动权给到幼儿,让幼儿成为游戏的主人。
[关键词]自主游戏;支持策略;思维的发展
一、幼儿园自主游戏存在的问题
目前,随着幼儿教育的不断改革,自主游戏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一股热潮,但自主游戏开展的现状很难让人满意,在理论认知层面和实践层面还存在很大的差距,需要我们教师认真反思,寻找差距,积极改善。
第一,游戏材料的选择导致游戏效果不佳。例如教师的手工很好,在布置区角游戏时会制作很多精美的材料,诸如饺子、面包、烤串等,好像真的一样。然而,这些好看的材料是教师做的,教师会告诉幼儿要爱护玩具,不能把它们弄“坏”。但是幼儿是在动手操作中获得学习与发展的,上述游戏材料对幼儿并不具备太多的发展价值。
第二,教师的干预太多,教师总以为自己准备好,幼儿按照教师的想法走,幼儿会学得更多。然而,教师的干预被放大,阻碍了幼儿自由发挥的空间,让自主性游戏变得不自主。其实,这也是教师对幼儿的不信任。教师总是担心幼儿做不好,会达不到教师预设的结果,这样也不利于幼儿的学习,会让幼儿积极性减少,也不能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3-6岁的幼儿本身就好奇心强、活泼好动,有时教师的设计和安排自我感觉很好,但没有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游戏的本质特点,从而导致幼儿不愿意按照教师的设想进行游戏,也达不到促进幼儿在游戏中发展的目的。
二、自主游戏环境和材料的创设
在自主游戏开展之前,教师要根据各种游戏的主题,来思考准备一些与游戏主题有关的材料,可以发动幼儿和家长共同收集游戏材料,保证游戏材料数量充足、种类丰富多样、安全卫生,注意不同层次的材料投放,并不断地进行调整、补充和更换,让游戏材料能满足不同水平的幼儿的差异性需求。为满足幼儿自主学习需要,教师可充分利用幼儿园环境,为幼儿创建一个健康、安全的游戏场所,以充分利用一切空间,满足幼儿自主游戏活动的需要。如利用幼儿园中的户外走廊或过道、户外、室内等。有些自主游戏活动是比较适合在户外的场地开展的,如玩沙和玩水、大型的建构活动等。同时,丰富的环境也能激发幼儿产生不同的游戏主题和内容,有更多的游戏情节,充分发挥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比如,沙池中玩沙的游戏,但若投放锅碗瓢盆这样的生活用品就可能引发幼儿的过家家游戏;如果再增加一些模具或更多低结构的材料,如木块、管子、木板、树枝等,就可能引发幼儿更具个性特点或丰富多彩的游戏情节。为了让幼儿能够有自主游戏活动空间和场所,我们应该重视自主游戏活动环境的创设,好的环境氛围更能吸引幼儿主动参与到游戏活动当中,更能让幼儿各方面得到更好的发展。
三、自主游戏活动中开展教师支持策略
自主活动中,幼儿可以自己选择游戏主题和游戏玩伴,玩伴之间商量游戏玩法,更加体现游戏的自主性。游戏过程中,我们应该认真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一言一行,不轻易打扰幼儿游戏,倾听幼儿的对话,当幼儿在游戏中遇到困难时,适时提供适当的支持。在一次搭建广州塔的游戏中,在开始搭建前,海岚拿出笔和纸,和小朋友讨论广州塔并画出了设计图。设计图画好后,小朋友开始讨论用什么材料搭建,所有的小朋友都在讨论用什么搭建才不容易倒,讨论后就开始搭建了。有的小朋友放罐子,有的放纸板,有的拿材料,小朋友分工合作,很快,在大家的共同协助下,广州塔搭好了。楠楠说:“老师,我觉得它还不够高,真的广州塔好高,腰好细的哦。”我说:“班上的材料不够多,那我们下次到外面找找有什么材料把广州塔得更漂亮,好不好?”在这个案例中,幼儿自主找玩伴、自己创设搭建的主题。幼儿的建构能力就是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提高的。和小班幼儿不同的是,中班年龄阶段的孩子在游戏过程中会“边想边搭”,他们开始有了想要搭建什么的意图。通过这次的搭建活动可以看出几个小朋友的兴趣非常高,他们沉浸在自己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搭建中,喜欢探索发现,虽然大部分孩子没有去过广州塔,但他们在第一次搭建时,通过小朋友的解说和老师的介绍,了解了广州塔特征,通过画图设计,然后搭建。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可以发现自己搭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需要改善的地方,然后能够通过同伴沟通和问老师,从老师的提醒语言中很快发现问题,再重新调整自己的建构方向,来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构,得到自己想要搭建的。他们在讨论用什么材料建构、用几块什么形状的积木时,幼儿的数学经验也在慢慢累积,幼儿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过程中学会了交往与合作的能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有了提升。
在第二次搭建时,根据之前的搭建经验,幼儿们已经对很广州塔有比较深的了解,对垒高、组合、架空、垒高的方法掌握得比较好了,搭建兴趣还是很高,同时合作意识也有了提高。在幼儿遇到困难时,教师没有立刻告诉幼儿怎么解决问题,而是鼓励幼儿试试看,并让幼儿之间讨论并解决问题。幼儿在自主游戏中的讨论能促进幼儿游戏的发展。活动中,教师是一名观察者,还是幼儿游戏的支持者,有效引导幼儿解决一些问题。在搭建过程中,如果幼儿因搭不好而不断改变搭建意图,老师可找准时机介入,引导幼儿进一步建构,提高幼儿参与建构的兴趣,喜欢上建构。
四、自主游戏促进了孩子发展
在自主游戏进行中发生的困难和问题,更加能够激发幼儿思维,促使他们不断想出更多解决困难和问题的办法,在玩中获得经验。教学活动只能提供给幼儿一些知识,而自主游戏能促进幼儿认知能力及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的发展,由于在自主游戏中幼儿相互间讨论,语言能力也会得到发展。因而,幼儿的语言和认知在自主游戏中可以得到发展。
在一次造纸游戏中,在开始造纸之前,孩子们自由讨论和分工,几个小伙伴就开始撕纸了。这次因为材料问题,造出来的纸张也不好。有了第一次实验,第二次造纸开始了,第一次的纸不够烂,大家在教室里找一些可以把纸捣烂的工具。这一次,根据之前的搭建造纸经验,提前就把碎纸浸泡,峻峻一边用手抓烂纸,纸捣烂后,用抄纸框抄纸,这次的纸漂亮多了。幼儿在不断的操作中发现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得到提高。和小班幼儿不同的是,中班年龄阶段的孩子在游戏过程中会“边想边找出问题”,并想出方法解决问题。通过这次科学活动可以看出,几个小朋友的兴趣非常高,幼儿可以发现自己造纸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需要改善的地方,然后能够通过同伴沟通和问老师,很快发现问题,再重新调整造纸的材料工具。他们已经不再是会做纸,而是做更好的纸。有了前期的造纸经验,孩子们的兴趣都被激发出来了。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要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当预测和现实操作有了冲突,能够积极应对,一起讨论,一起发现,找到问题出现的原因及应对措施,在游戏过程中促进孩子思维的发展,让孩子有了自主学习意识,幼儿不自觉地就主动进行了深度学习。
在自主游戏的活动中,幼儿拥有游戏的主动权,我们教师为幼儿创设了自主的游戏环境和材料,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游戏,游戏内容、主题和材料都是幼儿自己定的,幼儿也会按照自己的需要准备好游戏场地和游戏的玩伴。我们要把游戏主动权给到幼儿,让幼儿成为游戏的主人。总之,在自主游戏中,我们教师应当做到放手,让幼儿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自主开展游戏活动,让幼儿的自主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得到发展,促使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3]董旭花.自主游戏:成就幼儿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