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网论文查重知网论文查重

论文在线投稿
论文范文大全
知网论文查重 zaolun.COM

挖掘语文课的育人价值,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万方网论文查重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应紧扣文本体裁特点,准确把握文章的语言特色,深刻领会文本所蕴含的育人价值,精心设计,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得科学精神的熏陶,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和勇于探索科学奥秘的热情与愿望,着力提高学生学科综合素养。

[关键词]语文课堂;科学素养;问题探究

引  言

2022年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要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其独特的育人功能和奠基作用,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目的,提升思想文化修养,建立文化自信,德智体美劳得到全面发展。作为语文教师,要重视学科的育人功能,把握文本特点,挖掘文本中有价值的人文素养,释放课程独特的德育价值,在教学中温润无色地沉淀,使学生的情感得到熏陶。

语文教材以单元主题开展教学,不同主题的文本有着不一样的育人价值,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肩负着不同的育人功能。在语文教学中,部分教师往往比较重视爱国主义情怀的挖掘,丰富学生的人格体验,养成正确的价值观,但容易忽视科学精神的培养。

“科学精神”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或表现行为,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培养科学精神不单纯是科学老师的事情,不光是科学学科的责任,更不是仅靠组织几次科学活动就可以达成的。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应该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只有各学科协同配合,共同承担起育人的伟大使命,才能让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培养。

以语文学科为例,在小学语文统编版教材中,编排了多篇科学小品文,从不同角度介绍了当今的科学技术研究成果,既具有鲜明的体裁特点,又富有深刻的育人价值。作为语文教师如何利用好教材中珍贵的育人资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让学生在学习体验中获得科学精神的熏陶,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和勇于探索科学奥秘的热情与愿望呢?

一、借助文本的精神感召力调动学生科学情感

创设生动可感的课堂情境激趣。兴趣是课堂学习的积极心理导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培养科学素养的重要前提。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采用新颖的课堂导入方式,如猜谜语、观看微视频、讲述小故事、演示小实验等,以此来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勾连已有知识和经验来保持学习热情。教师可以结合课文学习内容,把知识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事物联系起来,唤起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让他们看一看、说一说、做一做。通过创设现实或虚拟学习场景,让学生始终保持饱满的学习状态与学习热情。

紧扣人物品质,调动科学情感。在语文课学习中,可以借助文本中人物的精神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在小学语文统编版教材中,有众多具有崇高精神和杰出贡献的科学家,他们潜心科学研究,严谨治学,大胆创新,为科学事业献身,推动社会发展与进步。教学这一类的文章,我们可以紧扣人物特点来促动学生的情感,引发学生的思想共鸣。如《詹天佑》一文,可以围绕“爱国、杰出”来感悟詹天佑的人格魅力。首先是在遭到阻挠、要挟、嘲笑的情况下接受任务,从他的言行可以感受其不怕困难、坚韧不拔的品格特点;其次是勘测路线中,抓住人物的言行和心理活动来感悟其一丝不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最后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型线路,开创性地解决工程施工上遇到的一个个难题,一个爱国、杰出的工程师——詹天佑的形象凸显在学生面前。学生更是通过品读人物描写的语句,受到科学精神的熏陶。

又如教学《千年梦圆在今朝》一文,学生在了解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是一代代人锲而不舍、团结协作、为科学事业献身的伟大科学事业后,对航天事业的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对我国在航天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感到无比自豪,也激起了他们对科学世界的向往。

二、聚焦问题驱动学生科学思维持续生长

当学生完全沉浸在学习情境中,他们的思维会不断向纵深发展。在享受学习探究带来的快乐的同时,一个个问题也就因此而产生。在课堂上一个个问题的驱动下,激发起学生探究的欲望,解决了问题本身,学生的思维也会得到持续生长。

培养问题意识,引导自主探究。学习科普类的文章,学生的问题意识尤为重要。科学本身具体未知性和不确定性,我们应当鼓励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鼓励他们在学习中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如在教学《飞向蓝天的恐龙》一文,教师设计了一组问题:“鸟类和恐龙有什么区别?科学家们提出了什么假说?根据这一假说,你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演示一下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呢?”一连串直击文本的问题,燃起了学生思维的火花,他们与文本积极对话,课堂气氛活跃,随着一个个问题的剖析,学生也提出了不同的看法,通过画一画、演一演等方式,使问题解答具体化、形象化,呈现出了积极活跃的思维。

鼓励大胆质疑,提升思维品质。大胆质疑是学生问题意识的另一种表现。统编版教材《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一文,介绍了什么是纳米技术、纳米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纳米技术的发展前景等内容。学习完本课内容后,教师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疑问,如:纳米技术还可以应用在哪些领域?目前有没有通过检验对比传统技术与纳米技术的差异性?如果利用纳米技术,你最想改进生活中的哪些物品?课堂中,教师组织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并大胆向课外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开展探究,以此解决自己的困惑。这样为学生搭建一个更深、更高、更广阔的平台,拓展他们的思维,为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培养提供生长的沃土。

三、合作探究实践中塑造儿童科学精神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科学精神的培养不仅仅停留在书本的学习,更应该让学生亲身体验、动手实践。学生真切走进科学世界,才能激发其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和愿望。

突破时空局限,大胆推测。统编版教材《琥珀》一文,作者从一块琥珀的形状和样子,大胆推测其形成的环境、形成的条件等。对于琥珀,学生很陌生,如何让学生能从文本感受大胆假设、大胆推测的科学精神呢?开展实践探究,合作学习是一个很好的办法。课内通过问题的驱动,让学生小组根据问题开展讨论学习,完成学习任务,形成清晰的认知。课后引导小组开展探究性实践活动,进一步研究琥珀的形成和价值,尝试动手做一做琥珀,深化对琥珀的科学认知。

结合生活,合作探究。统编版教材《夜间飞行的秘密》是与仿生学相关的科学领域。文本讲到的飞机夜里飞行的秘密,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雷达,学生比较陌生。但是科学家们用蝙蝠做的几次实验,能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雷达的工作原理,学生对这一科学实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教师把课堂学习还给学生,组织学生小组开展合作探究,从三次实验中得出蝙蝠夜里飞行的奥秘,从而得出雷达的工作原理,并动手画一画,演示雷达是如何帮助飞机避开障碍物的。课后,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哪些领域也利用了仿生学的特点有新的成果,让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向课外延续,科学素养得到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挖掘语文教材中的育人价值,让学生科学素养得到培养,需要教师深入研读教材,把握文本特点,巧妙设计教学环节,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问题驱动探究式学习,以合作探究塑造科学精神,从课内向课外延伸,让学生的科学素养能从学科学习中得到发展。

万方通用版论文查重
维普编辑部版论文查重

AI论文范文,输入题目即可生成万字论文,附赠查重报告,可选开题报告、任务书

AI论文2万字符 AI开题报告 AI工作报告 AI满分作文 AI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