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意味着中等职业教育从定目标有规划转向重实践促提升的阶段。其中教师、教材、教法的改革(简称三教改革)是提升职业教育质量的关键,是打造优质课程教学的三大要素。三教改革的理论和实践来自课堂教学,教学效果评价在教学研究中有指导性作用,本文以中职学校的公开课教学效果评价存在问题为切入点,阐述“六顶思考帽”思维模式在中职教学效果评价中的运用策略。
[关键词]三教改革;六顶思考帽;教学效果评价
一、中职教学效果评价的依据点
《行动计划》重点提出,三教改革需系统、有效地开展:一是教师“双师”建设,二是教材建设,三是专业课和文化课质量建设。教师、教材、教法,是课程教学的三大要素,以“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为中心,推进产教融合,解决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怎么培养人”的问题。课程教学是三教改革的载体,教学效果是依据教学设计者完成教学内容、达到预期目标的情况来评价的,教学效果评价是深化三教改革和产教融合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研究中有指导性作用。
二、中职教学效果评价的问题点
教学效果评价是为教学设计、主讲者及教学研究服务的活动,是对教学活动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做出判断及建议的过程,可以促进教师提升教学能力、改进教学方法、推进教材改革。笔者所在学校经常组织校内精品课、汇报课等公开课,东莞地区的中职学校经常组织校级公开课交流,经分析发现教学效果评价存在以下问题:
(一)没有评价
在校内精品课、汇报课中,主讲老师课前认真备课,课中呈现流畅,却没有课后评课环节。主讲老师未能在课后收到第三者的客观反馈,有悖于心理学中的反馈效应,没有第三者反馈的教学,仅留主讲者孤芳自赏,不是完整的教学研究。公开课后24小时内的反馈比24小时后的反馈更具激励和指导作用。
(二)片面评价
在校际公开课中,普遍存在片面评价的现状,比如:从主观层面仅用好或坏单一评价,从负面层面指出本节课的不足,从经验层面给予修改意见。无论是在教学效果评价和教学研究中,需多手段实时梳理和反馈教学效果,如全程记录、观察交流、聚焦提问、真实反馈等,不单纯以评价的方式表达,而是针对性地具体描述,使课堂中存在的问题一一浮现。
(三)套路评价
做事情留余地给面子是常有现象,这种现象亦存在教学效果评价中,套路评价的现象屡见不鲜。比如:教态自然、表达清晰、互动良好,是一位教师的基本功,是上课的一级指标和基本要求,不应属于教学效果评价中的评价范畴。又比如:信息化能力较强、内容讲授逻辑清晰、学生配合度高等形容词类措辞的评价没有定量,没有对照标准,缺乏聚焦性。
课程教学是三教改革的载体,不管是校内的公开课还是校外的公开课,若不及时进行教学效果评价,主讲老师不能多维度感知45分钟课程的每一面,像盲人摸象般停留在局限角度,这些都不利于老师的自我成长,不利于三教改革,更不利于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深化。
三、中职教学效果评价的思考点
(一)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
依据教学效果评价的主客体定位分为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主观评价,是主讲教师或本科组教师向内实施的评价,与自我反思相似,易于经常展开,不便于横向比较,主观性大;客观评价是他人评价,是专业、资深教师(包括但不限于本科组或本专业的教师)对评价者进行文字描述、打分统计、横向分析,具有客观、真实的优点,不足是要求更严格,不易组织,花费时间与精力较多。
(二)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
依据教学效果评价的呈现方式主要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对主讲教师的教学效果全方位分析,依据主讲者整节课程的现实状态的观察和质量分析,作出的定性的价值判断,称为定性分析。强调(全程)观察、分析、归纳和描述,此方式对评价者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呈现时易产生描述不清、带主观判断的不足。采用统计、多元分析等方法,注重数值分析,对主讲教师做出定量的效果判断,称为定量分析。此方式的不足在于组织工作难,统计数据需时较长。
(三)问题的根源
以上四种教学效果评价方式的优势和不足,中职日常公开课后时间、空间的局限性,均是前文提到的三个问题点的根源。因此中职课程需要一种实效、高效的教学效果评价方式,六顶思考帽的思维方式兼具了多维评价功能。每顶帽子,代表不同的思考或讨论角度。白帽,事实和数据的角度;红帽,直觉、感受、情绪的角度。黄帽;肯定、正面的、建设性的角度;黑帽,质疑、批判、负面的角度;绿帽,建议与创造性的角度;蓝帽,是帽子思维的主持人,肩负抛议题、分任务、管流程、做结论的责任。
四、中职教学效果评价的策略点
中职公开课后一天内是最佳评课时间,下面以中职职业素养市级公开课《识思维巧戴帽》为例,阐述如何运用“六顶思考帽”开展教学效果评价。2021年,笔者所在学校的市级公开课中,共10位老师聆听一节职业素养课,以下是教学效果评价流程:
(一)运用蓝帽把控方向性评价
主持评课的老师提出评课的时间、方法和发言顺序,本次课程的设计依据是“技能与素养”融合,每个环节每位老师发言时间不超过2分钟,依据帽子顺序和特点呈现相应观点,如非对应观点将被主持人暂停呈现,请一位老师全程记录评课时的发言。
(二)运用红帽收集感观性评价
主持人提出每位老师用红帽思维,说出本次课程直观的感受。收集到的感观反馈有:老师情绪饱满,教学功底深厚,准备充分,活动丰富,设计流畅,学生积极,轻松分享,课程节奏紧凑等。均属于主观评价。
(三)运用白帽收集客观性评价
主持人提出每位老师用白帽思维,说出本次课程客观及数据。收集到的客观反馈有:本次课程用一个“核污水排放”视频导入并贯穿始终,以一个练习巩固两种思维的概念,结合思政、国际典型案例开展2次讨论,用“hello”和“hi”引起学生注意,小组探究学习增强团体意识,课程超时2分钟,总结时学生的疑问未解答等。
(四)运用黄帽收集正面性评价
主持人提出每位老师用黄帽思维,说出本次课程的正面价值与肯定。收集到的正面反馈有:案例分析贴近生活、紧扣主题,课程逻辑性强,以学生为中心,学生表现真实合理,学生有学习的欲望,充分发散学生思维等。
(五)运用黑帽收集负面性评价
主持人提出每位老师用黑帽思维,说出本次课程的负面意见与风险。收集到的负面反馈有:老师说话不够感性,没有板书,总结中“观点有错”具争议性,没有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
(六)运用绿帽收集建设性评价
主持人提出每位老师用绿帽思维,说出本次课程建议,收集到的创新建议有:增加计时器控制时间,派6位同学上台做练习再总结,课程案例与学生所学专业相结合等。
(七)运用蓝帽总结可行性评价
主持人依据5个帽子的评价所收集的资料做总结发言:本节课程教师基本功扎实,课程设计合乎学生认知规律,一个视频导入,前后呼应,环节清晰,层层递进,每个环节过度引申,承上启下,机智应变两次课堂突发情况,在45分钟教学时间内解决教学目标,重难点突出;建议避免选择具有争议性的政治事件做案例,增加计时器控制时间,课程讨论与学生专业相结合。以上7个步骤是六顶思考帽在教学效果评价中的运用流程。
六顶思考帽在教学效果评价中的运用,填补教学研究空白,促进三教改革内涵建设,符合《行动计划》提质培优的要求。中职公开课需要多元、具体、高效地给予主讲老师实事求是的反馈,让教与学真实地发生,让课程改革与产业、时代、经济紧密结合,助推职业教育的三教改革和产教融合向纵深发展。
参考文献
[1]爱德华.德.博诺,冯杨.六顶思考帽[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8.
[2]杨淑华.中职学校教师教学评价体系研究[J].中国培训,2020(03):43-44.DOI:10.14149/j.cnki.ct.2020.03.021.
[3]李桂云,潘超.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陈子季:提质培优 加快构建中国现代职教体系[J].在线学习,2020(09):25-3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