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网论文查重知网论文查重

论文在线投稿
论文范文大全
知网论文查重 zaolun.COM

浅谈运用阅读策略推进学生整本书阅读

万方网论文查重

[摘要]部编版课外阅读教学应该遵循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基本流程,不断跟进学生的阅读情况,积极使用阅读策略。在导读课中,教师可以使用提问、预测、猜读等策略,唤醒学生的阅读兴趣;在自读过程中,可通过跟踪对话,明确学生的阅读计划;在总结交流阶段,通过可视化的方式促进学生分享阅读成果,给学生创设分享的平台。

[关键词]阅读策略;课外阅读;整本书阅读

部编版教材提倡课外阅读课程化,是对学生阅读的扩展与延伸,从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专设的阅读策略单元到“快乐读书吧”栏目,以及每个单元的导语,都在透露一种信息:学生的阅读离不开与之相适应的阅读策略。这些策略需要在每个单元的精读课文学习中习得,略读课文中尝试运用,并在课外阅读中进行迁移与内化。因此,教师在课外阅读教学中应当指导学生综合运用已学的阅读策略,全面提升学生课外阅读能力,从而推进学生的整本书阅读。

一、猜测、提问唤醒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习惯了阅读篇幅比较短的学生,面对整本书阅读肯定会产生畏难的心理,所以,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首先要攻克学生的阅读屏障,让学生喜欢读、愿意读,在阅读推进的时候才会更加顺利。

(一)激发兴趣,提问导读

部编版三年级和四年级上册的教材中,分别设置了一个阅读策略单元,三年级是“预测”,四年级是“提问”。中年级是小学阅读能力建构的关键时期,因此,拿到一本新的书,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猜一猜、问一问,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激发探讨热情。如在四年级《中国神话故事》的导读中,教师抓住目录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故事中都用天塌、山火、山阻、水淹等人力无法阻挡的灾难做考验,书籍中与相关的故事有哪些。经过初步阅读后,学生又会产生新的疑问:为什么这些神话故事的叙事顺序好像是一样的,书中怎样描述世界的创立等等。结合“提问”策略单元,引导学生从内容、写法等方面提出有价值的问题。问题的提出可以从书上找到答案,有的需要在阅读后进行思考融合后得到答案,还有一些在对比思考中得到解决。学生通过对核心问题的层层追问和对开放性问题的激辩,必然会形成新的认识和思考。

(二)扣住好奇,预测猜读

当文字走进阅读者的脑海,我们可以使用“预测”让学生猜故事的情节,预测并不是瞎猜测,而且让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来展开,让“预测”实实在在地回归到语言文字中。例如,在《爱丽丝漫游奇境》一书的导读课中,教师可以紧紧扣住题眼“奇”字,让学生不断猜测,并在阅读印证中反复激活学生的阅读期待,让学生仿佛置身其中,惊险而奇幻地开展仙境之旅。如爱丽丝掉到兔子洞后,有哪些奇妙的经历?爱丽丝是怎样在“巨人”和“袖珍人”之间变来变去的?为什么帽匠的时间总停在六点?为什么一群人比赛,却各跑各的路线?还可能遇到哪些神奇的人和事?当学生一次又一次从文本隐含的信息中找到答案,不断验证,阅读变得像侦查案件一样刺激。

二、提高阅读速度,有计划地读

课外阅读是一件持续性的事,为了保持学生长期的的阅读动机,杜绝浅尝辄止,教师应当教给学生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同时指定阅读计划,让整本书阅读保质保量地开展下去。

(一)混合式阅读,提高阅读质量

在部编版的第三个学段,同样设置了两个阅读策略单元,分别是“提高阅读速度”和“根据阅读目的选择阅读内容”。学生在阅读一本书的时候,他们需要用到多种阅读方法,如跳读、速读、默读、精读等,提高阅读速度有助于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书的主要内容,丰富学生的语言输入,而多种阅读方法综合运用是混合式阅读的表现,这是学生终身学习的一种能力。当学生遇到不懂的地方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不回读,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来解决。

(二)制定计划,有目的地读

在一个班集体中,不同的学生,阅读能力不一样,阅读能力强的学生也许很快就能看完一整本书,而阅读能力弱的学生,可能只是停留在故事开端就停滞不前。教学应该是面对全体,为了让学生把握好阅读的进度,可以通过鱼骨图梳理情节,制定阅读计划等方法,让学生的课外阅读保时保量。

在阅读的每一个时间,教师应该适时地指导。如六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的《童年》,我们可以通过系列阅读任务,贯穿始终,通过阅读问题,让学生的阅读更有指向性。

导读课阅读计划:1.请学生每天阅读不少于30分钟,保证五千字的阅读量,争取在一个星期内完成整本书的阅读。完成阅读后,可以搜索观看相关影视作品。2.请学生根据封面、目录和评论,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部分细读,其他部分可以跳读和速读。3.阅读小妙招:画图谱,厘清人物关系;整理情节,了解小说大意;借图示,说清小说梗概。

在阅读推进过程中,教师适时开展阶段小结、情节回顾等中期指导,这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还能推进学生的深层次阅读,发展学生的语文思维。《童年》阅读推进课可以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开展:1.你对哪个人物印象最深刻?请品读相关情节,抓住人物的言行,给人物设计一张角色名片。2.聚焦一个最能表现人物特点的关键情节,和小伙伴一起改编成剧本并演一演。3.在整本书的阅读过程中,你还有哪些疑问?请记录下来,可以与同伴合作解决。

三、阅读分享,文本延展

阅读是个性化行为,阅读只有在分享过程中才能获得思维的碰撞,学生的阅读体会才会更加丰满。三年级“快乐读书吧”推荐阅读《中国寓言故事》,寓言是通过一个故事告诉读者一个浅显的道理。为了让学生入情入境地理解道理,我们可以让学生演一演。在演的过程中,学生必须抓住人物的神态,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透过上下文感受人物的语气,这也是阅读内化的过程。同时,学生在反复琢磨中丰富寓言的空白。如在《郑人买履》中,并没有提及“买鞋的郑国人”或是“看到郑国人买鞋过程的旁观者”,他们有什么心理独白,聪明的学生就会关注“空白”,在表演中加入自己的理解,并带动其他学生关注自己的阅读感受。

快乐读书吧通常有两个重要的部分,那就是“你读过吗”和“相信你可以读更多”,由此可见,部编版教材的编写意图并不是让学生仅仅停留在几本书的阅读上,而且“读更多”,所以拓展延伸必不可少。此外,阅读不是孤立的行为,教师在设计教学的时候,应该具备整合的意识,引导学生把整本书在脑海里形成一个巨大的网络架构,在阅读中不断地对比、分析,继而获取新的阅读体验,同时在拓展延伸的过程中,促进学生海量阅读,由点及面,不断增加学生的阅读量。阅读延伸可以在对比中进行。

第一,关注同一本书同一个人物的命运变化。如学生在阅读《鲁滨逊漂流记》时,可以通过命运曲折图,在梳理与归纳中感知人物的变化,从多方面认识人物,有助于理解人物形象。学生还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如自己在生活中面对困难时,是怎样面对、怎样处理的,这样的对比可以鲜明地突出鲁滨逊“强者”的形象。

第二,通过比较阅读不同书中相类似的情节。如比较《西游记》和《爱丽丝漫游奇境》,可以感受中外作家相似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五年级下册古典名著单元中“遇洪而开”的石碑、通灵的宝玉、出身不凡的石猴都隐含着“石头文化”。教师抓住这样一条线索,可以帮助学生进行群文阅读,同时探究“石头文化”在古代中的含义,从而引导学生开展整本书的阅读,帮助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三,比较同一本书的不同版本,感受不同的语文风格。例如《三国演义》的版本众多,有白话文本、青少年读本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不同版本的对比阅读中还原《西游记》的真实面貌,以学生喜闻乐见的版本入手,在阅读中可以与原著进行比对,让学生的阅读更接近原著,更能感受名著中的意境。不同版本的增删处也是促发学生思维训练的良好契机。

整本书阅读不只是停留在阅读策略的指导上,而是要在整本书阅读的推进中,让学生自由地根据阅读内容运用不同的阅读策略,最终达到转化自如的状态,在有章可循的阅读活动中把读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彭嘉悦.“整本书阅读”之思辨读写策略初探——以《哈姆雷特》为例[J].语文课内外.2019.05

[2]余党绪.整本书阅读:文本的价值审定及切入策略[J].语文学习.2017.01

[3]傅结龙.《语文教学通讯》多元策略助品读,思辨读写引深度[J].语文教学通讯.2021.10

万方通用版论文查重
维普编辑部版论文查重

AI论文范文,输入题目即可生成万字论文,附赠查重报告,可选开题报告、任务书

AI论文2万字符 AI开题报告 AI工作报告 AI满分作文 AI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