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网论文查重知网论文查重

论文在线投稿
论文范文大全
知网论文查重 zaolun.COM

中职学校图形设计课程中海洋元素的提取与应用

万方网论文查重

[摘要]本文以《蓝色星球》纪录片中的海洋生物作为创作元素,以海洋大赛作为创作的主题,引导学生利用图形设计中的解构、重组等设计方法对海洋元素进行提取和创作,探索“主题纪录片+教师讲授+完成参赛作品”的赛培式教学模式在中职学校图形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海洋元素;图形提取;图形应用

一、图形设计课程的现状

图形设计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它既是平面设计课程的基础,又是一门独立的课程。本课程主要目标和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及艺术创造力和想象力,以便更好地理解图形创意的规律,掌握传达视觉信息语言的基本技能,为学生后续的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创意思维训练打下良好的基础。

目前图形设计课程在中职学校的教学方式,主要沿用了“教师讲授+学生完成作业”为主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虽然理论讲解丰富且深入,但容易将原本生动、有趣的内容变得沉闷、无趣,而且极大地束缚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度,是现在中职学校图形设计课程改革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以《蓝色星球》纪录片为例,就中职学校图形设计课程中海洋元素的提取与应用,进行一些实践性探讨。

二、海洋文化在中职学校传播现状

我国不仅拥有约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面积,还有约300万平方公里的主张管辖海域,海岸线长达18000公里。然而,在共青团中央对大学生的一份抽样调查报告中显示,大部分学生只知道中国的陆域国土,对海域面积知之甚少,且能说出我国四大岛屿的学生也是微乎其微。由此可见,当前我国大学生海洋知识较为缺乏,海洋意识不足,这与我国建设海洋强国的要求相差甚远[1]。在2019年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国家明确指出了海洋在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中职学校以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为主,涉及海洋相关的知识更少,需要教师主动引导学生认识海洋,培养学生的海洋意识。图形设计课程是职业院校的一门基础课程,是学生知识教育的主要形式。因此,在图形设计课程中引入海洋元素,拓展学生的创作素材,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强化学生的海洋意识非常必要。

三、图形设计课程中海洋元素的提取与应用

(一)海洋元素的介绍,让学生感受海洋元素之美

海洋元素的定义范畴非常广阔,主要是指运用海洋中的生物、海上的景色等一切与大海有关的事物作为设计的灵感来源,如贝壳、海草、海浪、轮船、游艇、各种鱼类、海的颜色等作为设计元素,统称为海洋元素。

《蓝色星球》是英国BBC制作的首套全面探索海洋世界的纪录片。该片介绍了海洋自然历史,由海岸到海底,浅海地带到深海域,都做了深入的探索和报道。纪录片中详细介绍了蓝鲸、海豚、乌贼、章鱼、鲨鱼、蝠鲼等海洋动物,同时介绍了它们的生活习性以及栖息在沿海边上的动植物、鸟类和海洋环境。这些丰富的海洋动植物不仅开拓了学生们的视野,唤起了学生对海洋的探索和创作欲,而且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了具体海洋元素的样子,为海洋元素的提取和创作提供了强有力的表象支撑。通过观看《蓝色星球》,老师让学生记录和收藏自己最喜爱、最有感触的10张海洋图片,作为后期的创作素材。

(二)海洋元素的提取与应用,让学生利用海洋元素创造美

近年来,海洋元素已被广泛运用到各个行业,包括平面和服装首饰、民宿、陶瓷创意产品、旅游文化产品、现代装饰艺术、幼儿美术教育、城市公交站台等。图形设计作为设计的基础课程有必要引导学生关注海洋、感受海洋,从海洋中提取海洋元素进行艺术创作。

在课堂上,教师先向学生展示海洋元素在各个行业的应用实例,分析实例中应用了哪些海洋元素,表达了什么样的创作思想,从而引导学生如何将海洋动植物具象转变成抽象的图形,提取每个学生自己的海洋创作元素。然后,教师向学生介绍海洋大赛的主题和创作要求,并结合策略单提炼要点进行创作。最后,指导学生完成海洋元素的创作。在创作中,教师先让学生确定好自己的海洋元素并绘制草图,然后引导学生把图形设计中的置换、想象、同构等手法熟练地运用到创作中,最后让学生紧扣赛事主题,通过海洋元素表达海洋意识,完成设计作品。图1学生以鲨鱼为图形设计元素,采用图形的想象和同构手法,通过齿轮刻画出了鲨鱼的整体造型,制作了一幅公益海报。该画面显示已进化成齿轮状的机器鲨鱼正准备向人类进行大规模反击。作者呼吁大家要爱护海洋生物,不要让它成为杀人的机器。图2学生以旋齿鲨为图形设计元素,采用图形的想象和置换手法,用点线面的手法刻画出了鲨鱼的整体造型,制作了一幅公益海报。该画面表达了海洋鱼类被人类过度捕捞,正浸泡在血红色的海洋中。作者呼吁大家伸出援助之手,请救救他们吧。这些作品提示,学生不仅能灵活应用图形的设计方法,而且能领略到海洋元素的美,并将海洋环保意识扎根心底,变成创作的源泉。

四、课程改革效果和评价

在中职学校图形设计课程中,将《蓝色星球》纪录片引入课堂,并结合海洋大赛,引导学生提取海洋元素,创作海洋类图形设计作品。该教学模式,首先以影像为切入口,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度;其次,作业形式以完成海洋大赛作品为目标,让学生融入社会,学以致用,通过完成度高的作品呈现,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再次,该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完成作业”的教学模式,形成了“主题纪录片+教师讲授+完成参赛作品”的赛培式教学模式,融合课堂的趣味性、主题的社会性、知识的渗透性以及课后作业的完整性和作品呈现性;最后,由于学生的创作是按照海洋文化创意设计大赛的要求进行的,我们挑选了一批优秀的创意图形参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第九届海洋文化创意设计大赛中,我们的学生作品获得中学组优秀奖3件。在第十届海洋文化创意设计大赛中,我们的学生作品获得中学组平面设计铜件作品1件、佳作奖11件、绘画插画佳作奖12件,我校还因此获得中学组组织奖。

学生通过参加海洋大赛,不仅主动学习了海洋文化知识,还增强了海洋环保意识,成为海洋文化的践行者和推广者。由于气候变暖、冰川融化、塑料垃圾、过度捕捞、海洋噪音等原因,海洋生物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学生通过观看纪录片,切身感受海洋之美以及人类对美的破坏,让保护环境、爱护地球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并且通过自己的图形创意作品成为捍卫海洋环境的战士。此外,通过观看《蓝色星球》纪录片提取海洋元素进行创作这一范例,学生不仅学会了利用想象、同构、重组、置换等图形设计方法提取创作元素进行独立创作,而且训练了学生图形设计的创意思路,这为接下来的广告设计项目、电脑绘画设计、包装设计项目等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图形设计课程调查中85%的同学认同这种老师引导、学生主导的赛培式教学模式;90%的同学认为课堂趣味性和师生互动性显著增加;作业上交率和完成度也由原来的70%提高到92%;学生的课程参与度和学习的主动性也有明显提高。

尽管这种赛培式教学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这种模式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学生们创作的素材会出现重复,在后期创作中很难突破。同时学生们的自律性需要进一步提高,创作的进度会直接影响教学进度,教师应该根据每位学生的特点及时调整预设目标。

参考文献

[1]陶西平.加强海洋意识教育势在必行[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8(4).

万方通用版论文查重
维普编辑部版论文查重

AI论文范文,输入题目即可生成万字论文,附赠查重报告,可选开题报告、任务书

AI论文2万字符 AI开题报告 AI工作报告 AI满分作文 AI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