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加拿大心理学家皮特森和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提出人类本性中的六大美德,即智慧、勇气、正义、仁爱、节制和升华,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人类健康、持久的生存与发展极其重要。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给我们上了深刻的一课,也促使教育工作者重新审视我们在六大美德培养上的问题。
[关键词]智慧;勇气;正义;仁爱;节制;升华
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已经肆虐全球两年多了。表面看,它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状态,由过去的开放、交流、聚会和互访的生活模式而改为封闭、隔离、独处和互防的生活常态。深层看,疫情对人们思想和行为的影响将更为广泛而深远。从疫情对全球的影响及各国为抗疫所做的努力,我们更深刻地感受到了加拿大心理学家皮特森和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提出人类本性中的六大美德,即智慧、勇气、正义、仁爱、节制和升华,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人类健康、持久的生存与发展有多么重要。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觉得更有责任培养和唤醒深藏在每个孩子天性中的这六大美德,为他们将来幸福生活与更好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智慧
智慧包含智力,但不等同于智力,智慧也包含了知识,但并不简单等同于你掌握多少知识。克雷默认为:“智慧就是对生活情境、人事具有深入而广泛的知识,并对如何运用这些知识有发人深省的辨别力”。[1]我们现在的教育更多关注的是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养和考试的能力,而对学生天赋的智慧、生命的思考和深刻的审辨缺乏积极的引导和开发。致使我们很多受教育者虽学业优良,甚至“学富五车”,但他们中常常有知识却不智慧,有能力却不明达,成为被人们诟病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疫情之下,危机来临,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是我们战胜病毒的保障,但应急的处置、协同的意识、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智慧更是不可或缺的。因为我们面临的是前所未遇的新问题、新困境,且今后还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新难题会不断出现在人类发展的进程当中。所以,我们的“智育”应有更高的追求。不但要培养学生扎实的基础知识,更要启迪他们的智慧。引导学生在知识的探索过程中,不断丰富他们的思想方法和创新能力。
二、勇气
勇气指人克服恐惧的能力。它不仅仅局限在令人惊心动魄的勇敢行为上,还应该包括细水长流的坚韧无畏。勇气不仅需要身体的勇猛,更需要心理的正直和毅力。我们经常发现勇气不仅仅表现在身强体壮的勇猛战士身上,很多看似柔弱的女子在极端困难和危险情况下,也常常能表现出令人钦佩的坚毅和勇敢。像革命战争年代的赵一曼、刘胡兰、江姐等女英雄们心怀坚定的革命信仰,在凶残的敌人面前表现出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就是这种美德的集中表现。联系到这次疫情武汉保卫战中的 “最美逆行者”: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身患渐冻症,每天拖着一双不方便的腿脚,带领医护人员“保卫武汉”,连续三十多天奔走在抗疫一线;80多岁的钟南山院士,告诉大家不要去武汉,自己却以最快速度上了“战场”。那么多的医生护士写下请战书,“不计报酬,无论生死”……很多勇敢坚强的“白衣战士”还是稚气未脱的90后少男少女,就勇敢踏上了和病毒较量的危险战场。
我国近几十年一直处在和平发展的黄金机遇期,人们往往习惯了安逸而忽视了危机,所以,在培养下一代的教育活动中,不知不觉地,我们强调更多的是“大智”,而对“大勇”的培养是欠缺的,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三、正义
正义这一美德,除了公平,还有社会责任感和领导力两种公民特质。英国十七世纪玄学派诗人约翰·堂恩曾有这样的诗歌片断:“谁都不是一座岛屿,自成一体;每个人都是那广袤大陆的一部分。”在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广泛而密切。一个人的行为常常不止关系自己,还影响别人。此时,个体的社会责任感至关重要。这次新冠疫情爆发,就有报道某归国人员为躲避隔离,提前打退烧针,并在回国飞机上隐瞒自己发烧的事实,险些造成疫情扩散的风险。这种人就是典型的为了个人利益而罔顾社会责任,差点酿成重大社会风险,理应承担法律责任和舆论谴责。与此相反,这次疫情中,更多的社区志愿者日夜坚守防疫一线,测温、排查、帮扶老人等,为阻断疫情在社区传播做出巨大贡献,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为疫情中焦虑的人们带来温暖和希望。武汉疫情爆发之初的“吹哨人”李文亮医生,职业的敏感和社会的责任感让他不顾阻力,勇于发声,首先发出疫情预警,提醒更多的人加强防护,避免感染。然而他自己却因感染新冠牺牲在工作岗位上。
正义的榜样,正义的英雄会激励和感染更多人站在正义一边。青少年时期,正是一个人价值观的形成阶段,此时对他们进行正义感的培养最为关键,也最有效果。所以从小培养他们崇尚英雄、责任担当、心怀大爱的品质,长大后他们就会成为一个具有正义感的好公民。
四、仁爱
心理学领域被广泛研究的利他行为和亲社会行为就属于仁爱这一美德。仁爱是人类特有的本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属性。人能体谅别人的难处,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从而作出利他行为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人天生具有共情能力。即便是在血雨腥风、互相残杀、人性被暂时泯灭的战争环境下,我们也时常能看到仁爱之光的闪耀。比如从纳粹铁蹄下挽救上千名犹太人生命的辛德勒,还有那位把因执行命令射杀翻墙者的前东德士兵判刑入狱的大法官赛德尔,他在法庭上饱含深情地说出“你举枪瞄准射击时,有把枪口抬高1厘米的权利”这句话像一枚重磅炸弹敲打在当时法庭旁听席上所有人的心上,许多人相拥而泣,杀人士兵亨利奇眼里噙满泪水,将目光投向被杀者家人,真诚说了句“对不起,我错了”,惭愧地低下了头,再也无法抬起。这,就是仁爱的力量。人类在面临战争、灾难等极端情况下,仁爱所带给我们的震撼和希望往往更加强烈和深刻。面对这次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党中央提出“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应治尽治”的工作方针,这不仅体现了我党执政为民的初心使命,更是一个政党和国家仁爱之心的彰显。正因如此,我们才能最大程度地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取得了抗击新冠疫情斗争的伟大胜利,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和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誉。
“人之初,性本善”。绝大多数青少年学生是单纯善良的。他们如果从小沐浴在爱意浓浓的家庭氛围里,求学在善意满满的学校教育中,仁爱的种子就会深深地埋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长大后生根发芽,在以后面临人生意想不到的境况下,就会迸发出爱的光芒,熠熠生辉,成为进步的力量。
五、节制
俗话说:凡事要有节制,知足者常乐。节制是一种善于控制、避免过度的美德。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我们从过去原始、蒙昧的生存状态通过自身努力和生产力进步,发展到现在方便、快捷、智能、物质极大丰富的现代化社会。这是人类开发自然、不断进取、追求美好生活的结果。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科技发展在带给我们生活极大便利的同时,由于人们对物质生活的极端追求和对自然的过度开发,不可避免地也给我们生活带来了更多不确定性,比如极端天气频次的增加、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生态破坏及病毒流行等等。这次新冠病毒在全球范围的流行,追根溯源虽暂无定论,但不论是因为滥杀、买卖野生动物造成病毒跨种族传播还是实验室人工合成泄漏酿成的大祸,都足以说明人们的贪欲和炫技一旦失去节制,最终受到惩罚的还是我们人类自身。恩格斯说:“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当人类友好地保护自然时,自然的回报是慷慨的,当人们无节制地掠夺自然时,自然的惩罚也是无情的。科学研究表明,自然的生成和人的发展都是激发和抑制两大机制相互作用、相互牵制以达到某种动态平衡的结果。
我国提出“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理念,也正是这一价值观的体现。与节制对立的是放纵,小到自我管理,大到国家治理,我们一旦失去谨慎、宽恕、谦虚、自我控制等能力,放纵自己的行为,追求极致的享受,将给自身或社会造成不可预测的灾难。
六、升华
升华即超越,自我实现。人活着并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某事或某人,人献身事业越是忘我,越富有人性,就越能充分地实现自我[2]。超越和自我实现是马斯洛关于人的需求层次理论中最高层次的需求,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需求。我认为前面五种美德的养成正是第六美德——升华的基础,升华、超越和自我实现又是前五种美德达成的目标。在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的伟大斗争中,很多平凡的英雄和志愿者正是拥有了智慧、勇气、正义、仁爱和节制这些美德,才能在严峻、复杂、艰险的抗疫战斗中做到无私、无畏、无悔,表现出大智、大勇、大爱和大义,淬炼了意志,升华了品格,超越了自我,实现了价值。
当前,我国正朝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征程上奋勇前行,人才的素质是我们事业成功的保证。作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工作者,经历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我们更深刻感受到要战胜疫情,继续前行,每个人的基本素养和六大美德至关重要。当人们在极端困难的境况下,智慧、勇气、仁爱、正义和节制这些美德能升华成乐观和信仰的力量,激励我们去战胜困难,走向胜利。“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学校不仅是知识的传播地,更应是美德的孵化器,真善美的孕育场,让孩子们的美好天性在这里得以充分发展,是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
参考文献
[1]刘翔平.积极心理学(第2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
[2]维克多·弗兰克尔. 活出生命的意义[M].北京:华夏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