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网论文查重知网论文查重

论文在线投稿
论文范文大全
知网论文查重 zaolun.COM

谈图书馆的制度管理与创新

万方网论文查重

摘 要:图书馆的规章制度,是图书馆工作人员和读者都必须共同遵守并具有法规性质的工作条例、章程、规则、细则、规定和办法。它是图书馆管理必不可少的行政手段,图书馆的各项管理制度都有制度生成、制度完善、制度运作、制度创新、制度消亡等过程。这些过程是随着运作的变化而逐步变化的。因此,制度管理的创新就成为制度资源优化配置的必然。

关键词:图书馆;制度管理;优化配置;创新

图书馆是由藏书、读者、人员、经费、技术方法、建筑设备等要素构成。要将这些分散的要素联系起来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为实现图书馆的目标而协调一致地开展活动,就需要加强图书馆的管理。尤其在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环境下,更要对以往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进行重新整合,制定出切合当今实际、内容具体、条例清晰、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才能使图书馆的资源得到有效配置,发挥出更好的经挤效益和社会效益。

1 图书馆的制度资源配置,是衡量图书馆效益最大化的条件

目前首先考虑的问题是,制度资源的配置是否优化,只有配置优化的制度才是行之有效的制度,就必须保持它的相对稳定性,体现管理的有章可行。当制度的运行不符合图书馆的工作目标时,就要调节自身需求,打破现有制度重新进行制度创新。那么,衡量制度资源配置是否优化的标准是什么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两方面的效果考虑:

一是制度资源配置是否“效益最大化”。制度效益包括制度所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社会效益。优化配置的制度,特别是那些充满竞争机制的人事制度、分配制度,是促进业务制度优化,激励图书馆能动性、创新性,发挥聪明才智的巨大推动力,既能为图书馆带来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也蕴涵着图书馆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二是制度资源配置是否有利于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图书馆可持续发展需要物资资源、文化资源和制度资源共同支撑。三种资源达到优化配置,才能达到图书馆的目标,实现可持续发展。而制度资源的优化配置在图书馆可持续发展中起着导向、规范、制约的作用,并能从中左右或影响着其他资源的配置效率。有了衡量图书馆效益最大化的制度配置标准,就要进一步地研究图书馆现在运行的制度资源配置是否合理。如果过去所制定的制度与发展了的形势不相适应,就得修改创新,重新整合,优化配置,才能与时俱进,发展自己。

2 图书馆的传统管理制度正面临着新的挑战

一是图书馆信息环境的变化。过去衡量一个图书馆的价值主要是看它的藏书量多少和馆舍规模的大小。但是,在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可以跳出本馆文献的收藏范围,转向对全国或全球文献信息的掌握与利用。务方式的开拓,在衡量一个图书馆的价值上越来越占重要地位。

二是信息类型多样化。传统图书馆的文献类型主要是图书、报纸、期刊、工具书、学位论文等印刷型文献。但是,因特网上的信息类型呈现多样化趋势,如:数据库、电子期刊、电子工具书、个人或机构的主页、电子公告牌、电子论坛、电子邮件等。这些类型的信息都将成为图书馆信息加工和管理的对象。

三是读者工作的变化。在传统图书馆条件下,读者利用图书馆要受开馆时间、服务部门的设置、服务方式的采用等各种条件的限制。但是,在网络环境下,读者不再受开馆时间、借书册数、借书手续等条件的限制。

四是馆员工作手段的变化。图书馆馆员要从手工操作转变为计算机操作,就要求馆员的知识结构要相应地进行调整,要加大继续教育的力度,学习必需的图书馆学知识、计算机知识、信息知识、网络知识及外语知识等。因此,图书馆的资源将从单一印刷型向印刷型文献与电子型文献和网上信息资源并存的方向发展;图书馆的管理手段也将从单一手工操作向手工操作和计算机操作并存的方向发展。在这种环境下,我们过去制定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方式,就显得力不从心,如果不改革,不创新,势必阻碍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3 图书馆的制度管理创新。是网络时代图书馆管理的必由之路

一、组织机构的变革与创新是制度管理创新的前提。在传统的图书馆管理中,对图书馆内部组织机构的划分与设置主要是以文献性质为基础。以。物”为中心,以“藏”为主。在网络环境下,就要变为以“用”为主,以“人”为中心,把以文献为基础的组织机构划分与设置变为以职能为标准的组织机构划分与设置,并将新技术应用于业务工作中,重新调配图书馆的业务工作流程,将技术服务部门与读者服务部门进行重组。只有打破以文献为基础设置的业务机构和部门,把服务机构和部门的设置放在发展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的数据库、信息咨询服务、检索服务、研究服务和信息技术服务上,才能使图书馆建立起一套科学的,能根据用户需求变化自行调整其自身运行机制的管理体制和管理制度,以适应以信息网络技术为基础的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

二、培育图书馆伦理,是订立行之有效制度管理的理论基础。图书馆伦理是一种依据现代化管理的技术性和组织化条件所形成的图书馆活动的价值规范,其基本对象和范围是图书馆从业人员及信息生产行为、读者工作方式、组织协调方式、图书馆内部的人际关系和全体馆员的道德素质、管理伦理或服务伦理。只有讲伦理的图书馆,才能真正地为读者着想,才能合乎伦理地对待读者,才能赢得读者,才能真正发挥图书馆的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的社会效益。这既是我们图书馆订立各项制度管理的理论基础,也是我们图书馆所要达到的工作目标。

三、图书馆制度管理的公开性,是搞好图书馆管理的保障。图书馆各项制度管理的形成都有制度生成、制度完善、制度运作、制度创新、制度消亡等过程。这些过程是随着运作过程的变化而逐步变化的。因此,图书馆要将订立的各项规章制度公开明示,让管理者和读者或使用者清楚明白,一则便于自觉遵守,二则便于相互监督,相互反馈,改进不足,不断创新。诸如图书馆中读者最敏感、接触最多的外借、阅览、咨询等部室,更要将馆藏布局示意图、各类书刊的“标识牌”、借阅规则以及损坏、遗失图书赔偿规定、各个部室的工作职责等公开明示。这样既有利于读者自我管理,,规范行为,方便快捷地查找和阅读到自己所需要的书,也有利于读者监督图书管理人员尽职尽责地为读者服务。

四、强化图书馆的集成管理,是顺应网络化发展的必然要求。信息资源网络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使图书馆面对一个全新的生存环境和发展形势。其一是图书馆管理目标不受现有资源的约束,不是强调目标的现实可能性,而是注重目标的可延伸性。由于图书馆的系统边界已被打破,图书馆将通过虚拟联盟来获取信息资源,以弥补自己的不足,在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的集成体中延伸自己的目标企图。其二是图书馆管理的要素不仅强调人、财、物等硬要素,而且更加重视信息、知识、经验等软要素,软要素.集成聚变中起着主导性作用。集成管理中,不仅图书馆的资本存量可以裂变重组,知识存量也可以实现组。其三是图书管理的方法、手段在集成的基础上,在更大范围内兼容互补,适应启动集成体的功能聚碴管理、模糊控制、创新机制,都成为图书馆集成管理的重要方法和机制。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的建设就:图书馆集成管理思想的运用体现。

参考文献

[1]雷云.图书馆制度资源体系构造及配置研究 中国图书馆学报,2002(2)

[2]魏建功.管理创新:网络时代图书馆管理的必由之路.图书馆学、信息科学、资料工作,2001(3)

[3]付立宏.网络环境中图书馆的管理创新.图书馆学、信息科学、资料工作,2001(6)

万方通用版论文查重
维普编辑部版论文查重

AI论文范文,输入题目即可生成万字论文,附赠查重报告,可选开题报告、任务书

AI论文2万字符 AI开题报告 AI工作报告 AI满分作文 AI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