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跨国公司的迅猛发展,如何使跨国经营更加成功成为学界研究的课题。与知识经济相结合,跨国公司管理中的知识管理对跨国公司是否能成功经营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对知识管理的模式和机制的研究,得出了一些可供中国跨国企业借鉴的意见。
关键词:跨国公司;知识管理;知识转移
知识经济时代下知识因素更大程度的融入到企业的运营活动中,企业为了提升竞争力,不断加强其在运营活动中的知识取向,企业发展更加依赖于知识的生产、扩散和应用。此外,企业的组织观念也逐渐转变为信息导向型,而这种变化趋势要求现代企业增强吸收、转化和管理知识的能力,以保持自身的竞争优势。因此,企业面临的竞争将是以知识为载体的竞争,就形成了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客观要求。而跨国公司由于自身的特殊性,其对知识管理提出了更为迫切的需求。
1 跨国公司传统的知识管理模式
跨国公司传统的知识管理模式为单向的知识输出,即跨国公司带着其在母国市场上获得的技术诀窍、管理技能等,在东道国市场上进行制造、销售以利用其经验获得经济效益。这样,首先跨国公司可以获得全球规模经济效益,其次由于母国市场和东道国市场间技术、管理知识间的差异,跨国公司进行套利活动,并在进行跨国经营时可为其他公司的顾客提供服务,又可对当地的竞争者施加压力。
然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跨国公司的知识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知识经济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传统的知识管理模式提出了挑战:
第一,企业全球化经营所需要的知识来源不再集于一地,而是分布在世界各地。过去跨国公司基本是将国内市场的生产、销售、管理经验带到东道国的经营活动中去,并根据当地的情况适当的进行修改。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跨国公司传统的知识管理模式已远不能满足全球化经营的需要,例如现许多跨国公司将研发机构设置在靠近顾客的市场。
第二,跨国公司利用从母国市场上建立起来的垄断知识不再能确保其在全球竞争中胜出。由于跨国公司的竞争对手多分散在世界各地,所以获胜者必须能够懂得有效的获取分散在世界范围内的新技术、新能力和新技术,并将它们整合,从而创造出世界一流的产品和服务。
第三,全球的生产和销售网络并不能构成经营的绝对竞争优势。一个有效的全球生产、分销和销售的网络是建立全球竞争优势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全球化经营不能确保其有全球竞争优势。
2 跨国公司知识管理的新模式
传统社会里的战略资源是资本,而在知识经济时代下则是知识和信息。知识经济改变着全球竞争的环境,并对传统跨国经营模式提出了挑战,一种新的全球知识管理模式呼之欲出。为了更好地对跨国公司内部的操作性知识、协调性知识进行有效的管理,我们可以将跨国公司的知识管理机制划分为以下三个方面:知识积累机制、知识共享机制和知识创新机制。
2.1 知识积累机制
二十一世纪的企业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其创新能力的竞争,而现有知识储存的水平以及学习创造新知识的能力决定着创新能力的高低。跨国公司的知识积累过程具有历史长、范围广等特点。跨国公司在知识积累机制方面的主要实现方式是设置专门的知识管理机构和全球性的知识搜集系统。目前,许多大的跨国公司都建有自己的知识库,并赋予每个员工不同的访问权限。跨国公司在其经营过程中,不断积累操作性和协调性知识,并将它们不断标准化,形成人们利用和发现知识的能力,从而获得知识的积累。
2.2 知识共享机制
经过多年的跨国经营实践的积累,跨国公司往往拥有很强的研究与发展能力、技术和管理技能等,而这些技能或能力对客户没有服务价值,但对最终产品的价值增加至关重要,因此被称为“中间产品”。而有些如知识、信息、经验等中间产品会造成交易成本高昂,这使得大多跨国公司通过外商直接投资的方式来内部化转移和共享知识。但内部化知识平台并不能保证跨国公司内部知识的自由流动,因此必须建立起知识的内部协调与激励机制,以最大限度地克服知识转移过程中的各种障碍并降低转移成本。例如创造性的共享,知识共享的目的是知识的再利用,,而特定的知识往往是在特定的环境中产生的,因此要将其产生的背景收入知识库中,防止在实际运用时生搬硬套。
2.3 知识创新机制
创新是企业竞争优势的不竭源泉。知识创新的方式一般有四种:隐性知识的整合,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的转化,显性知识之间的借鉴和应用,显性知识内化为隐性知识。跨国公司在知识创新方面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对全球知识的整合;对整个公司的研发、创新能力的利用;利用战略联盟等方式,整合外部研发能力。跨国公司多元的文化背景,所面临的各不相同的消费者偏好,都会促使知识在碰撞中产生创新。跨国公司母公司及其分散在不同国家的子公司在共享存量知识的同时增加了内部化知识,而存量知识和增量知识在外部竞争和内部激励的共同作用下产生出新的知识。这些都为跨国公司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新的动力。
3 对中国跨国公司的启示
3.1 知识共享机制、交流制度的创建
在跨国公司内部设置所谓的知识主管(CKO),把内部结构努力建设成为一个知识主管主持下的多向交流的学习型组织,这种组织使许多传统的企业能很快地将思想、信息、人材、制度及行动的配置到最需要的地方,从而满足知识创新对组织的灵活性、可塑性的要求。
3.2 知识链的雇员的激励机制的建立
在知识经济时代下不少公司不仅设立了知识主管,还有智力资源主管,学习主管等职位。知识主管的地位居于首席执行官和信息主管之间,他对于商业运作过程的作用就如同信息主管对于技术开发的作用。充分发挥员工积极性,解决人力资源不足的问题。
3.3 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开展
知识经济时代下,新技术革命的加快,产品寿命周期的缩短,不同的跨国公司只能在具有比较优势的环节进行发展,这就引导着他们在各自的优势环节展开合作,从而达到互利的效果。因此,跨国公司需在投资、科研、生产和开拓市场等方面进行密切合作而结成联盟,例如现在跨国公司的联盟30%属与研究与发展方面的战略联盟,尤其是在高新技术领域。
参考文献
[1] 丛聪,徐枞巍.基于知识的跨国公司治理模式研究[J]. 科学学研究,2011.7:31.
[2] 张伟,王宏伟.跨国公司知识转移研究[J].科技和产业,2006.6:26-30.
[3] 候仕军.跨国公司知识转移有效性研究[J]. 中南大学学报,2008.4:151-156.
[4] 洪刚.跨国公司知识管理模式创新及对我国的启示 [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5.18:92-95.
[5] 李灵稚.跨国公司的知识管理能力与其知识外溢成效的关系[J]. 特区经济,200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