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阐述陶行知真人教育方法,针对当前教育的一些问题,进一步深入陶行知的“真人”教育理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关键词:陶行知;真人教育;高校思政教育;启示
教人求真知、做真人,就是陶行知的“真人”教育。陶行知“真人”教育思想不只是一种教育主张,而是有着丰富内容和意义的教育思想体系,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一种教育哲学。
1 陶行知“真人”教育方法
陶行知在自己长期的教育实践中,为实现他的教育目标,通过不断地躬身力行,创造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其教育方法最基本的特点就是民主,他主张尊重学生,与学生平等,重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具体的途径和方法是:
1.1 注重实践
陶行知从他的生活教育理论出发,认为培养“真人”离不开实践。因此,在教育方法上,反倒闭门修养或一味说教,主张通过学生集体的文化生活、劳动生活、政治生活实践来培养良好的品德。他在《育才学校教育纲要草案》中指出:“育才学校的生活与教育是统一的,它认为劳动生活即劳动教育,用劳动生活来教育,给劳动生活以教育……政治生活即政治教育,用政治生活以教育。”。
1.2 注重自治
陶行知认为:“德育,重在自治。”“学生自治这个问题,是自动主义贯彻德育的结果。”“学生自治可称为修身理论的实验。”养成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早在1919年,他在《学生自治问题之研究》中,对学生自治的意义和作用、学生自治与学校的关系等问题做出了精辟而独到的论述。他认为,学生自治就是学生练习道德行为的有效手段,就是“学生结起团体来,大家学习自己管理自己的手续。从学校这方面来说,就是为学生预备种种机会,使学生能够大家组织起来,养成他们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他指出:“学生自治,不是自由行动,乃是共同管理;不是打消规则,乃是大家立法守法;不是放任,不是和学习宣布独立,乃是练习自治道理。”自治就是一种自我管理的训练。它本身体现了民主精神,也体现了学生当家作主的思想。
1.3 群育促进
陶行知继承并弘扬了中国古代德育中的“群育”思想,明确提出了社会化的问题。他指出一个人如果不能实现社会化的发展,将是“一个悲剧”,同时呼吁把学校与社会、教育与生活密切联系在一起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要正确组织学生的集体生活,并通过有教育意义的集体生活使集体和个人相互作用,促进学生生活能力、创造能力等多方面发展。现代教育应该是人与自然、社会、他人和自身的和谐统一的教育,其中很重要的内容就是人际关系的和谐。群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想,它强调个人发展中个人与群体的密切关系,并在此基础上促进个性与群体性的和谐发展。
1.4 美育陶冶
陶行知认为美育应从符号世界回到人的生活中,用生活来实施美育,以此来弥合生活世界和美育的裂缝。陶行知认为审美活动要回归到老百姓中去,生活中去,才能获得它真正的内涵,美育才能实现其意义。陶行知吸取中外教育思想之精华,同时又将教育与生活融为一体,让学生在生活中接受教育,从而避免了传统教育言行脱节的现象;同时以“真人”为教育目标,切实从人的发展需要角度出发,避免了现代教育过度重视智育的弊端。他对教育理论的重大贡献,对当代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有很大的借鉴价值,所以今天我们借鉴陶行知的“真人”教育对思想政治教育是有现实价值和时代意义的。
2 “真人”教育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2.1 坚持德育基础
陶行知说:“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并且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愈大,就能为非作恶愈大。”可以说,良好的道德品质不仅是国家社会对个人的期望和要求,也是个体自身健康成长的内在需求,它是对每个人的学习、生活、工作产生着深刻而广泛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要努力提高人们的文化知识、理论水平,帮助人们以学习、探究真理为己任。其次是重行。就是注重进行道德实践,这是培育道德品质的关键。明理是前提,重行是归属。重行就是要做到知行统一、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自觉地用道德原则规范行为。
2.2 重视教育主体性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是建立在对受教育者主体地位和主体性的认识和确认基础上的实践活动。受教育者的主体性是受教育者作为教育主体所具有的本质属性,独立性、主动性、创造性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受教育者的独立性相当于依赖性,主动性相当于被动性,创造性相对于复制性。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要求“以人为本”,即不以受教育者掌握知识和发展一定的认知能力为唯一目的,而是以受教育者素质获得充分自由、全面的发展为衡量依据,重视受教育者主体的参与作用,关心受教育者在整个教育活动中内在智能机制的有效动作和情感体验,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完善人格为宗旨。
2.3 强化美育作用
我们所提倡的美育不是曲高和寡,不是仅仅存在于音乐厅里、博物馆里,而应存在我们的生活世界中,不能“把美育看做是艺术教育”,把更多的人培养成“生活的艺术家”。所谓“生活的艺术家”是相对于专业艺术家而言,他不是以艺术作为自己的职业,但却以艺术的、审美的态度、和谐发展的态度、亲和的态度去对待自然、社会、他人与自身。首先应该学会欣赏无比绮丽美妙的自然美,并建立起人与自然应该是一种和谐发展的亲和的审美的关系,人在欣赏自然地前提下要害应该用审美的态度去对待自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其次,应该以审美的态度对待社会。人是社会的人,是具有社会属性的,因此人与社会之间也应该建立一种和谐发展的审美关系。美育帮助人们养成对社会的责任感等一种内在的自觉性,一种自觉自愿的情感的驱动力,这样可以大大减少暴力和犯罪。再次,应该以审美的态度对待他人与自身。现代人人际沟通能力差,团结协作意识不强,精神疾病蔓延都是因为人们很少关系自己心理与人格的发展。现代美育能使自身特别是心理与人格得到和谐的发展,进而培养健全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
2.4 坚持群育原则
群育是以促进促进个人群性或社会化的教育,使受教育者能比较独立的正确的处理人际关系,适应自身生存的社会环境。随着现代社会的转型,公共生活的日益复杂、人际交流日益频繁等都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现代化的进程中人的心理、价值观和人格状况等难免出现不适应社会状况的现象,比如极端个人主义等,这愈发凸显了群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思想政治教育是对人生方向的引导,,主要对象是人格与品质;而群育是对和谐人际的引导,主要对象是人际关系。它引导人尊重包容别人、接纳异己。也就是说思想政治教育强调的是个体的和谐成长,而群育是群体与个体成长的和谐统其次,群育有助于校正教育偏差、填补教育空缺。陶行知的“真人”教育主张培养人的“知、情、意、行”全面发展。而思想政治教育是理性的教育,往往忽视了人生、人性和情感的教育,这样不仅不能解决现代社会已经出现的精神危机和人格危机,反而会使这种情况越来越严重。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功利性增强,在这种情况中,教育活动中情与沟通教育均不足。而且,现代社会出现的“80后”、“90后”,很多人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家人娇生惯养,很容易以自我为中心。加之,现代社会网络的迅速普及,致使现代许多人都沉溺在网络虚拟“群”中,缺少过现实团体生活的愿望,也匾乏这方面的能力,容易使人走上非群体化轨道。群育正是解决种种弊端的关键环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共存,学会生存”作为现代教育的四个目标,其中“学会共存”就是在强调人与人如何和谐共存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研究集粹[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2] 徐志辉.立人、立国: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当代价值论述[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9(3) [3]曾德强.陶行知终身教育思想研究[J].成人教育,2005(1)
[4]苏燕峰.生命教育视角下的陶行知德育目标[J].福建陶研,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