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网论文查重知网论文查重

论文在线投稿
论文范文大全
知网论文查重 zaolun.COM

重视单元整合,加强方法引领

万方网论文查重

[摘要]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的一个语文要素是: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何让语文要素在课堂上自然落地呢?充分利用统编版教材的特点,重视单元整合,加强方法引领,注重课外拓展延伸与能力迁移,让语文要素在课堂上自然落地,让学生语文素养得到提升变得不再遥远。

[关键词]阅读;关键语句;初步体会;思想感情

统编版语文教材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从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以四年级下册教材为例,第一单元人文主题是“乡村生活”,其中一个语文要素是: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这里有三个关键词,分别是“关键语句”“初步体会”和“思想感情”,我们该怎样把握语文要素,在教学过程中又如何落实语文要素,提升学生语文能力呢?

一、学找关键语句

(一)方法引领

“什么是关键语句?”我们一起走进教材,走进单元课文。

《乡下人家》一文中,关键语句是“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此句出现在文章末尾,起到了总结全文的作用,是全文的中心句。通过这个句子,可以体会到作者对乡下人家的喜爱以及对乡下生活的向往之情。

《天窗》一文中,关键语句是“这时候,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此句反复出现在文章中间,以同样的段落结构形式向读者诉说在两种不同的情景下,天窗是唯一的慰藉,给人带来一种秩序美规律美,而且此句把上下两部分的段落内容紧密联系起来,起到一定的过渡作用。通过这个句子,可以体会到天窗给孩子们带来的快乐。

《三月桃花水》这篇课文是自读课文,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学以致用。通过前面两篇教读课文的学习,学生仔细推敲一下,就不难发现找关键语句“有迹可寻”,“有法可依”:这些关键语句位置不同,所起作用也不尽相同;有的在文章末尾处出现,起到了总结全文的作用;有的在文章中反复出现,不断加深读者的印象;有的在文章过渡时出现,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有的在文章中间出现,与上文或下文互为照应。这些关键语句往往紧扣课题(或主题),凝练而有力地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掌握学习方法后,学生快速而准确地锁定了此课的关键语句:第一处“啊,地上草如茵,两岸柳如眉,三月桃花水,叫人多沉醉”,这是文章末尾句,也是全文的总结句,表达了作者对三月桃花水的喜爱和赞美,更是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第二处“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照应了开头“是什么声音,像一串小铃铛,轻轻地走过村边”,又引出了下文,写出了三月桃花水美妙的声音。第三处“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照应了开头“是什么光芒,像一匹明洁的丝绸,映照着蓝天”,又引出了下文,写出了三月桃花水美丽的景色。结构安排巧妙,语言优美动人,作者细腻的思想感情时而如淡淡的花香,沁人心脾,耐人寻味;时而如夏日的风,拂过脸庞,犹在耳际……

牵一发而动全身,关键语句往往是南朝画家张僧繇画龙点睛那神来之笔,让人喜欢,并容易吸引人产生思想上的共鸣。

老师领进门,阅读就要教给学生具体可行的学习方法,找关键语句时“眉毛胡子一把抓”“模棱两可”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二)学贵有疑

“老师,我喜欢这一处句子,‘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副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我体会到大自然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的画面很美,作者非常喜爱。这一处属于关键语句吗?”

这一处句子写得确实是好,抓住事物的特点,先分写“红霞”“微风”“鸟儿”,再总说“绘成了”一副田园风景画。从中我们也能体会到作者对乡下人家的喜爱之情,然而它既不是总起句、总结句,也不是过渡句、照应句,更没有反复出现在文中,它属于关键语句吗?

有人认为,从读者的角度讲,那些需要读者与作者达成共识的语句,就是关键语句;这个受读者阅读水平和阅读目的的影响。从作者的角度讲,作者在表情达意的时候,总要运用一定的文学体裁和文章样式,应按照体式的规范要求来阅读,进而关注其中的关键语句;当作者在写文章时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可能是章法布局方面,也可能是用词用语方面,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对这些特殊写法须加以关注,因为其往往是作者表情达意的关键所在,不然又怎能通过文本与作者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呢?

按照这样的观点,从读者的角度看,关键语句具有浓厚的个人意识色彩,不管找的是哪一句都是“无可厚非”的。然而小学生的自身阅读系统仍在不断建构中,甚至还处于起步阶段,语文教材在学生语文基本能力培养过程中起到一个重要的拐杖作用。而教材的出发点,很明显并不随着学生的主观意志来确定知识点。因此,在组织课堂教学时,不妨引导学生从作者这一角度思考,哪些句子身肩“表情达意”的重任,又起着“重要意义”的作用呢?

二、初步体会思想感情

(一)明确“初步体会”

“初步体会”是一种怎样的体验?有人说,让学生知道有那么一回事;有人说,适可而止,往深了讲学生不明白;还有人说,学生大致能把感受说出来,允许说不全……

我们知道,“体会”,是体验领会,人的感受;“初步”,是开始阶段,“刚进门时”。可想而知,本单元语文要素是首次进入学生的视线。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肩负怎样的使命呢?

从上表中我们可以一窥语文教学的“隐在体系”,而本单元语文要素的能力点落实,达到“初步体会”即可,在把握主要内容到体会思想感情之间起到缓冲和转变的角色,哪怕学生体会不深刻、不全面,都应以鼓励为主,加以方法点拨,切勿拔高要求,重点关注学生能否找到关键语句,并借助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中遵循潜在的体系,有整体的考虑和安排,做好知识点、能力点之间的衔接,才能体现一定的教学科学性;明确“初步体会”也就显得举足轻重了。

(二)搭建“输出”桥梁

有了目标,有了方法,最后如何让语文要素自然落地呢?我们先来看两组对话——

对话一:“‘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读了这一处关键语句,你有什么体会?”

“从‘独特’‘迷人’这两个词语,我体会到乡下人家不论哪个季节风景都很优美。”

对话二:“‘这时候,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读了这一处关键语句,你又有什么体会?”

“‘慰藉’就是安慰,抚慰的意思。我体会到天窗虽小,但能给孩子带来安慰,带来快乐。”

从两组对话中发现了什么?在第一组对话中,谈体会时没有触及到作者的情感;第二组对话里体会就比较深刻。那“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不是就是“作者的情感”呢?

我们先来明确一下什么是“思想感情”。“思想感情”即“思想”和“感情”,“思想”一般指人对事物的看法、理解和认识,“感情”一般指人或动物对事物的喜怒哀乐、爱恨情愁。因此,把“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直接等同于“作者的情感”,这是缩小了思想情感的外延。

有些关键语句表情达意比较显现、直白,如“这时候,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学生一下就能把握住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了。而在引导体会《乡下人家》这处关键语句时,不妨给学生搭建“输出”的桥梁——“这句话字面上告诉我们什么?你还能读到字后的意义,比如作者的想法或情感吗?”,即从眼前的图景往背后的深意延伸。眼前描摹之美,离不开背后用情之深,都说“情人眼里出西施”,由表及里去分析,去体会,去领悟,可以触及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与作者与文本达成共鸣。

三、尝试迁移能力

(一)关于阅读

阅读教学是教给学生具体的读书方法,课外阅读是检验语文要素落地的试金石。课标对不同学段的课外阅读有具体的指导意见,到第二学段,课标开始重视叙事性作品的阅读。四年级的学生可以尝试在阅读过程中,不再只关注情节的跌宕起伏,关注人物命运的变化,还可以开始关注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为高年段的阅读打基础。阅读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浩瀚的课外阅读中,反复咀嚼,反复验证,从而把知识内化成能力。

于是,我们尝试策划两次课外迁移拓展阅读活动。

活动一:“把握基调有妙招”

出示课外文段,快速阅读并找出关键语句,试着说说从中体会到的思想感情。

通过品读关键语句可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在阅读过程中,我们还可以借此方法来快速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在这基础上,再细细品味作者是如何表达出来的,一切变得生动立体起来,别有一番风味,这是阅读的一种方法;同时促进了学生浏览、快读、跳读等阅读方法积累和技能训练。

活动二:“心有灵犀一点通”

自由课外阅读,用上我们学过的批注方法,在关键语句旁批注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在阅读课上分享自己的见解。

通过学习以“乡村生活”为主题的写景记叙文,学生基本掌握了抓关键语句初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的要领,在叙事性作品阅读中,当遇到叙事、写人、状物的记叙文时能“面不改色”“如法炮制”吗?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以期在阅读中碰撞出思考的火花,带给学生更广阔的阅读空间。

(二)关于习作

统编版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另外一个语文要素是“写喜爱的某个地方,表达出自己的感受”,这与第一个语文要素有密切的关联。

本单元的习作主题是“我的乐园”,教材以表格形象地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并做出示范。在村头小河边的草地上描述感受一栏中,这样写着:“在大自然中自由玩耍,多么快乐!”这句话直接写出了作者内心快乐的感受,也写出了作者多么喜爱村头小河边的草地啊!再一次让我们感受到关键语句的魅力。这就要求学生懂得能力迁移,在习作中也适当地使用些关键语句来表情达意。聚焦语言文字运用,让学生把握方法,学会学习,教材总能于无声处时时刻刻提醒我们。

正确把握语文要素,重视单元整合,加强方法引领,让语文要素在课堂上自然落地,让学生语文素养得到提升变得不再遥远。

参考文献

[1]温儒敏.温儒敏论语文教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2).

[2]刘思远.对“关键语句”的一些浅思考[J].语文教学通讯,,2018(14).

[3]曹爱卫.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语文要素解读[J].语文建设,2020(02).

万方通用版论文查重
维普编辑部版论文查重

AI论文范文,输入题目即可生成万字论文,附赠查重报告,可选开题报告、任务书

AI论文2万字符 AI开题报告 AI工作报告 AI满分作文 AI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