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加强家校间沟通合作,搭建好二者桥梁,让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作用发挥最大化以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已引起国家、社会、学校和家长等各方的高度重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以下简称《家庭教育促进法》)颁布之前,家校共育存在许多现状问题。因此,针对家校共育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促进家校共育三个层面的策略。
【关键词】家校共育;家庭促进法;实施策略
一、《家庭教育促进法》的颁布实施
近年来,我国对家庭教育的建设给予了更多的关注。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仍然会出现各种家庭教育实际问题,比如“养而不教,教而不当”的问题日益突出。2021年10月23日,《家庭教育促进法》颁布,并于2022年1月1日起施行。这一促进家庭教育的立法必须为解决当前家庭教育指导服务需求与供给之间的不平衡提供法律方案。
二、《家庭教育促进法》颁布前的家校共育现状
(一)在家长层面,教育意识淡薄、素养不够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而很多家长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而是每当孩子的学业出问题时把一切责任归咎于学校。家长平时跟学校的沟通大多被动,只有开家长会时会询问孩子的学习情况。更有些家长直言自己工作忙、赚钱任务重而将孩子托付给长辈照顾。还有些家长的知识素养和道德素养较低,在家庭教育方面存在很大的漏洞。这些家长因循守旧、言行不一,没有把“言传身教”铭记于心。
(二)在学校层面,指导促进作用发挥不明显
学校和家庭都是育人的主体。学校应发挥其对学生的教育作用,同时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培训。但就目前来说,学校对学生的教育已不像以前那般具针对性和全面性。家校间很多合作“华而不实”,如召开家长会或家长开放日时大多应付式地走形式。许多教师因为教学工作繁重,只能简单地完成学校要求的培养工作而没有产生真正的协同作用。
(三)家庭和学校的沟通内容和方式单一
家校沟通渠道实际上很丰富,但很多学校碍于时间、场地、金钱等,其交流一般局限于家长会。学校一般通过开家长会与家长进行联系,沟通方式较为单一。家校间缺乏共同的育人目标,对学生的教育也有很多出入。家校间不断强化“唯智育论”,未深入了解学生思想状况和品格习惯等。
三、《家庭教育促进法》颁布背景下的家校共育实施策略研究
(一)夯实根基——提升父母的认知与素质,推动高质量家校共育
家庭教育促进法第十四条指出,为人父母要“以正确的思想、方法和行为,对青少年进行思想和行为的教育。”家长思想是否正确,教育方法是否得当以及自身行为是否积极向上是影响孩子良好思想、品行和习惯养成的重要因素。因此,增强家长的教育意识是学校和家庭工作的重要目标。
一是要增强父母的意识,调整自己的学习态度。要将孩子培养成一个合格的个体,首先要改变家长,让家长参与家庭教育并不断思考其锦囊妙计。用父母自身热爱学习的“身教”超越平时空洞枯燥的“言传”,激发孩子向父母学习的同时提高父母的教育能力。二是推行家庭民主,传递学习情绪。家长在学习、工作和事业等都可以跟孩子形成合作、平等、民主的氛围。如在周末或节假日时,家长可以挤时间多带孩子进行课外实践、参观博物馆等。
(二)抓住关键——发挥教师指导促进作用,促进高效益家校共育
《家庭教育促进法》指出:“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应当根据父母的需要,聘请相关人员进行家庭教育理念、知识和方法。”学校和家庭作为育人的共同主体,既要本着责任共担原则履行好义务,又要本着互惠共赢理念实现共同成长。
在学校的各科教学中,我们不能仅通过分数衡量学生发展情况,而要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发展以及学生身体和心理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良好品格是我们的重要任务,要适时地激发他们参与学习的创造性。
在学校指导家长方面,首先是学校通过系统专业的培训提升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的专业素养和合作沟通能力。其次,对家庭和学校的教育模式进行改革。如可邀请各行业的专业人士为父母传授家教理论、家教方法、孩子成长规律等知识。
(三)增强实效——畅通家校之间沟通渠道,促进多途径家校共育
畅通家校沟通渠道,有利于促进多途径家校共育。要让家校的交流方式就像火车行使一样畅通无阻。
一是优化传统家校沟通内容。在保持家长会、家长开放日以及教师入户家访等传统家校沟通方式基础上对其优化创新,做到“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在家长会或家长开放日时,让家长和学校的沟通不仅针对孩子的学习情况,而更多关注学生德育和智育。
二是家校间建立具有当代特点的交流渠道。首先,做好家长学校。对父母宣讲教育教学方针,传播先进的家庭教育思想,组织家长举办讲座,使父母了解不同阶段孩子的心理特征。其次,成立家长委员会。在自愿的基础上,各位家长根据时间安排和教育理念加入家长委员会和老师一起管理班级,参与指导学生的课外活动。再次,设立家长讲座。让社会各行业的父母到学校开展职业教育。如当医生的父母可向学生介绍新型冠状病毒。
行者方致远,奋斗路正长。在未来的家校合作中,家长和学校要不断地探索新的家校共育模式和实践,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苑宁宁.《家庭教育促进法》的立法背景与主要内容[J].少年儿童研究,2022(02):34-36+54.
[2]韩姝.家校共育的现状及其优化策略[J].公关世界,2021(11):123-124
[3]孙逵.共识共振共创家校共育新生态[J].中小学管理,2021(10):53-55.
[4]王淑清.《家庭教育促进法》视域下家校合作的问题与对策[J].中小学管理,2022(01):46-49.
[5]柴茹.小学教育阶段家校共育存在问题及策略研究[J].现代交际,2020(13):201-2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