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等文件中提出了,在幼儿社会性发展中,要大力培养幼儿“感恩亲人、感恩集体、感恩社会、感恩祖国”的目标和要求。但笔者在从教中发现:仍有一部分幼儿存在不懂感恩、欺负同伴的行为。如何在幼儿园中开展感恩教育?本文结合笔者的教育实践谈谈我们的做法
【关键词】幼儿园;感恩教育
何为“感恩教育”?是指教育者在教育的过程中,运用一定的教育方式、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等,通过一定的教学内容对受教育者进行对恩情的认识、了解、感知、回报的人文教育。幼儿园感恩教育的内涵有所不同,由于幼儿的年龄和心智特点处于基础阶段,幼儿的感恩教育应用感性的形式,通过多样化的活动让孩子切身感受,体会来自他人、社会和自然的关爱。幼儿园是幼儿教育的主阵地,幼儿学龄前的感恩教育,是人生整个感恩教育的基础,是培养健全人格的起点。
一、怎么理解感恩教育?
(一)幼儿园感恩教育的内涵
孩子是父母的掌中宝,是家庭的希望,也是撑起国家未来的重要支柱。对于孩子的培养,除了智育,还有德育。一个人品德的好坏,决定了他未来的走向。古语有云:“品德是为人之根本”。我国有句俗话说到:“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三岁、七岁”正好是幼儿发展的起步阶段,智力和品德两方面的发展缺一不可。可见,我们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不仅能够促进幼儿的情感教育、品德教育、思想教育,还能引导幼儿学习关爱小伙伴、理解父母及家人、感恩老师等。
(二)幼儿园感恩教育的特点
1.过程的持续性。感恩教育活动是一个长久的过程,幼儿的感恩意识,感恩行为并不是在一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就能够形成的,需要长期的、坚持不懈的教育和引导。
2.形式的多样性。幼儿园一切教育活动都可以成为感恩教育的载体,从集体性的感恩教学活动到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句谢谢,对别人的每一份关心,从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到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所以,感恩教育活动的形式是多姿多彩多样的。
3.内容的丰富性。幼儿在园内有各式各样的活动,与其它活动相比较,感恩教育活动的内容应该丰富多样。其形式可以由简单到综合,其内容由小及大,从小家到大家,极其丰富。
二、幼儿园感恩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对感恩教育内容和目标迷茫
策划幼儿园开展感恩教育活动,大多数组织者都为教师,一方面思维有所局限,另外一方面未充分考虑到家长的参与与策划。传统的教学活动易于操作与实施,往往会成为教师活动的首选,这样就很容易忽视其他参与的形式。
(二)幼儿园感恩教育存在表面化趋势
目前,大多幼儿园开展感恩教育活动的评价主体不够多元化,而且很多活动都只流于形式。活动的内容也过于直接单一。比如说“三八”节就是洗脚、送礼物等,而且没有开展评价。
(三)家长和教师对幼儿感恩教育存在分歧
现在因为幼儿父母工作繁忙,导致很多家长都是隔代长辈带孩子,这就加大了教师与家长沟通的困难程度。还有些家长不太配合教师的工作,有些活动需要家长配合带幼儿去完成的,而家长没有进行,导致幼儿园的活动实施过程遇到阻碍,最后的效果大打折扣。
三、幼儿园怎样开展感恩教育
(一)通过各种节日对幼儿开展感恩活动
在活动中弘扬美。如结合各种节日开展“孝心献父母,爸爸妈妈辛苦啦” ,请家长走进课堂,进行亲子活动,共同体验亲情温暖;“关心献他人,五一角色游戏表演”,,与家庭、社区合作,引导幼儿了解自己的亲人以及与自己生活有关的各行各业人们的劳动,并进行家长幼儿共同参与的角色游戏;利用教师节、国庆节元旦、老人节、秋季到果园等节日活动,开展“爱心献老师,老师您辛苦啦”“爱心献祖国,我为祖国添光彩”“热心献环境,节水保泉我是环境小卫士”“孝心献爷爷奶奶”“信心留自己,元旦艺术节”等活动,以具体的实践活动,使爱心内化为行为,体验爱别人、爱自己的快乐。通过情商教育,使幼儿知道老师热爱他们,他们也要热爱老师、尊敬老师,让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礼貌行为。在日常生活中学会使用“老师早”“老师再见”“你好”“请”“对不起”“没关系”等基本的礼貌用语。
(二)让幼儿懂得知恩图报
幼儿感恩教育从实质来说是一种知恩图报的教育。我们通过开展讲故事、念儿歌、演唱歌曲等形式丰富幼儿的认知,点拨幼儿知恩。每天的晨间活动和午睡前的活动,是讲感恩故事的最佳时机。每当这个时候,我总会给他们声情并茂地讲有关感恩的故事。如:“狐狸与仙鹤”“孔融让梨”等,让幼儿在故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唤起幼儿心灵深处善良的天性,从而产生感恩情节。
(三)社会感恩教育——提升幼儿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之上层建筑
为了让幼儿能真正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还要多多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让幼儿发自内心、积极主动去帮助和关爱他人。如帮助有困难的小朋友。孩子们拿出了他们的零花钱、玩具、衣服、学习用品等,在园长、教师和家长的实际行动带领中收获快乐!
(四)家园共育
孩子在园教育与家庭教育间的联系与配合从孩子刚入园接受教育开始。应把行为习惯的培养延伸到孩子的家庭,让家长参与教育,配合幼儿园培养孩子在家要多注意孩子的文明礼貌习惯的养成。在家一定向亲人打招呼,促进孩子文明礼貌的形成。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善良的情感是良好行为的肥沃土壤。”随着孩子感性知识的增多,沿着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个体到群体的规律,通过各种活动把思想品德教育逐步引向深处。总之,我们的感恩教育犹如秒针,分分秒秒不停息。我们要想方设法在每个孩子的心田播种一颗感恩的种子,用心灵的泉水滋润、灌溉、培养、呵护它成长。我相信:终有一天,爱心之花会开满人间。
参考文献:
[1]王明月.将感恩教育融入幼儿生活[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3):162.
[2]王佑娟.如何对幼儿进行知恩感恩教育[J].黑河教育,2018(10):71-72.
[3]王晨霞.家园共育视角下的幼儿感恩教育[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8,38(01):227-228.
[4]冯静.如何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J].才智,20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