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名师工作室网络学习空间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突破时空的局限,为教师研修提供了更开阔的空间,已成为新时代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依托平台,教师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互动交流,激发了教师的研修积极性,提升了研修的效率和质量。丰富、优质、开放的课程资源,让受众面积大大扩大。创新的网络研修方式,突破了传统线下研修的许多桎梏,使工作室真正成为教师研修之平台、展示之舞台、成长之驿站,引领更多教师获得成长。
[关键词]名师工作室;网络学习空间;影响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提出: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要求。为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广东省凌琳名教师工作室构建了“学—导—研—训”为一体的网络学习空间,并充分发挥了网络学习空间学研训不受时空、地域界限的优势,创新开展主题教研、课题研究、课例研究等研训活动,助力名师工作室从封闭走向开放,影响力大大提升,辐射范围遍及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直达一线老师。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普及共享,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实现教育思想、理念、方法和手段全方位创新等方面做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获得了宝贵的经验。由此,本文跟大家谈一谈网络学习空间对名师工作室的影响。
一、借助网络学习空间,实现课程资源开放化
传统的工作室线下活动受时间、地域限制,往往只能惠及工作室内部的成员,即使是工作室的送教送研活动,也只能影响到参加线下活动的老师,活动辐射范围有限,活动产生的成果,如教学设计、教学课件、教学微课、教学课例等,更无法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借助网络学习空间就可以突破参与者的局限性,扩大受众面,将研究成果传播到更多的一线教师。
名师工作室的成员都是经验丰富的一线教师,有地区学校的校长、科研管理人员以及学校骨干教师等,他们可以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而且工作室在教学教研、课题研究、专题研究、高质量公开课、送教下乡等活动过程中也会积累不少课程资源,怎样才能更好地利用这些课程资源服务一线教师的专业成长呢?工作室充分利用网络学习空间的特点和优势,对教学资源进行筛选、上传和分享。网络学习空间开设主题教研、课题研究、课例研究、教研论文、读书分享等栏目。工作室成员将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论文、教学课件、教学微课、教学案例、教学视频等资源上传到对应的栏目,工作室还定期收集最新的教科研成果,整合开发优质的课程资源,如工作室活动时专家讲座的视频或文字报告,质优的检测题、同步练习等上传网络空间。丰富的课程资源不仅供工作室成员之间的交流学习,还借助互联网技术向广大一线教师开放,供大家学习、研究。借助网络学习空间,工作室丰富质优的课程资源得以辐射和推广,实现资源更全面、更开放的分享。
二、借助网络学习空间,实现平台互动多元化
在名师工作室下,教师的终身学习、专业发展、深度研究等内在学习需求因获得支持而增强,而网络网络学习空间则打通了教师和教师之间沟通合作的通道,构建了能够相互合作与反思的平台。凌琳名教师工作室利用广东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作为依托,微信、QQ、微博平台等作为即时通讯交流工具,创建名师工作室网络学习空间,并依托此平台,开展网络教研、学习活动,参与教师可以进行线下、线上互动。广东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本身不仅可进行课程资源的分享,还内嵌了社交工具,,可实现其他学习者与导师、学员之间的交流和分享。微信、QQ、微博等即时通讯交流工具,使得名师工作室下的学习者能随时随地交换思路及想法。网络学习空间的突显优势,激发了教师的研修积极性,跨地区参与互动的教师不断增加,进一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助推区域教师队伍均衡发展。
三、借助网络学习空间,实现研修方式创新化
(一)集体备课
名师工作室的成员普遍来自不同区域、不同的学校,老师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很难有机会集中在一起备课。借助网络学习空间,就可以实现老师们网络集体备课。主备老师通过“课例研究”栏目,上传自己初备的教学设计,其他成员包括网络学员就可以随时随地登录平台,浏览教案并发表意见、提出建议。主备老师可以根据老师们的建议和意见进行二次备课,最终形成终稿上传到网络平台。这样的方式促进了成员之间的互助成长。
(二)主题教研
工作室成员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疑难问题,而大家聚在一起进行活动的时间有限。怎样解决这一矛盾呢?网络学习空间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工作室主持人收集大家平时遇到的困感或疑难问题,并依据学科特点、教学的需要和研究的方向,选取某一专题,在网络学习空间发布“主题式”教研活动,全体成员都可以随时进入讨论交流。成员间的观点、想法在平台上相互碰撞、整合。各成员彼此汲取智慧,进而产生新的思想,生成新的智慧,在研究与交流中得到提升和发展。
(三)网络直播
本着服务更多的一线教师的初衷,凌琳名教师工作室先后尝试了用录像、网络直播等方式开展各种研修活动,把精品课和教学理念送达一线,使工作室辐射面更广。如2020年11月,工作室以广东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为依托,在肇庆市德庆县莫村镇开展了工作室“送教送培”直播活动。活动分成线上与线下进行,参与教师线上、线下观课、听讲座。评课与专家答疑环节,台下教师现场参与讨论并提问,线上教师可以在线留言,与场内交流互动。因故错过活动的老师,还可以通过平台的“回放”功能参与,这样的形式使活动影响力大大扩大,让500多位一线教师受益。
(四)课例研究
工作室选取名师课程、直播课例、送课研究、微课课例、教学设计等课程资源,发布在平台上,大家通过“观课—评课—辩课—改课—再备课”等环节,利用平台内嵌的社交工具研讨课例,从中总结经验和不足,学习并改进课堂教学。对比过去传统的面对面研修,因为受到环境、时间和心理因素的影响,教师无法坦诚地说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而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网络研修则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因为隔着屏幕,大家不会过于紧张,能轻松讨论,平等分享,积极互动,参与度更广更深。
(五)读写共享
工作室鼓励学员勤于笔耕,不断总结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经验和心得。网络学习空间设置专门栏目供学员发布自己的教学随笔、教学实践、研究成果等内容。工作室主持人定期组织学员相互交流,并选择具有一定研究价值的专题,引领全体成员共同研究。集群体智慧、反复修改的文章更具深度,向相关教育报刊投稿,发表成功率倍增。
读书成就名师。读书分享,可以激发学员的读书热情,引导学员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借助网络学习空间,使工作室学员间的读书分享更便捷、更高效。工作室选取学员喜爱的教学书籍,开展网上阅读、网上阅读沙龙等活动,进行阅读分享,共同发表读书心得,畅谈读书体会,这样既增加了学员的交流互动,又增长了学员的见识,还可以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概括能力。
结 语
总而言之,名师工作室网络学习空间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突破时空的局限,为教师研修提供了更开阔的空间,已成为新时代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育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依托平台,教师们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互动交流,激发了教师的研修积极性,提升了研修的效率和质量。丰富、优质、开放的课程资源,让受众面大大扩大。创新的网络研修方式,突破了传统线下研修的许多桎梏,使工作室真正成为教师研修之平台、展示之舞台、成长之驿站,引领更多教师获得成长。
参考文献
[1]张海波,董伟.浅谈基于名师工作室的网络研修方法的实践与研究[J].安徽教育科研,2021(31):2.
[2]孙青媚.基于名师工作室网络空间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J].科学咨询,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