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双减”政策的持续深入,对新时期的教育行业提出了全新的教学要求和教学标准。而作为初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语文这个科目也需要在此背景下作出优化与创新,从而更好地顺应“双减”政策发展趋势,对此,现代化的语文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全面的语文知识和高质量的语文素养;还要求老师在此环境下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和作业压力,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水平,以此来落实减负提质教学工作。本文对“双减”政策指导下如何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水平进行分析。
【关键词】“双减”政策;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水平;措施分析
随着“双减”政策的持续深入,初中语文老师要对现有语文教学资源进行合理分配,保障语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同时,优化教学方式,从而更好地顺应政策要求。另外,在初中语文实际课堂教学当中,老师要深入调整语文知识,改善教学体系,从而提高课堂知识质量,减少初中生语文作业压力和教学任务负担,同时可以尝试着将素质教育和综合能力培养目标融入到语文课堂当中,基于以上条件,来充分落实双减政策要求,实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水平的全面提升。
一、深度解析文章知识,强化学生情感教育
在教学语文知识时,阅读是保障语文教学良好开展和落实的重要组成,而多样化的阅读方式不仅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还能强化学生情感思维,深入了解文章中所描述和表达的思想情感等。所以,在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时,老师要合理设计规划课堂时间,为学生预留出充足的阅读朗诵时间,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解读文章知识,然后结合不同的文章内容来选择默读、朗读或者是集体诵读等阅读模式,促进学生注意力集中,深入感受文章情感。
例: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岳阳楼记》文章,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文段阅读,大声地朗读并感受文章中所描述的意境和作者情感。在阅读过程中,老师可以加入一些相关视频或者是阅读视频等,通过视频的加持来强化课堂氛围,激发学生自身情感,从而更好地提高朗读效果以及对文章含义的理解。然后老师可以带领学生深入分析文章内容,而后再次组织阅读,从而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作者描写景色时“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以及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忧国忧民的情怀。
二、与实际生活建立联系,提高知识教学效益
现阶段语文教学虽然方式众多,内容丰富,但是本质含义还是介于知识体系和生活实际两者之间,通过自己特有的教学机制来优化知识内容,以此来提高学生知识实践能力。所以,在此基础上,老师可以构建生活情境,通过紧贴学生实际生活的方式来拉近学生与知识内容之间的距离,降低学生理解语文知识的难度,然后依托此条件不断地完善语文教学方式,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水平。
例: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桃花源记》课文,这篇课文有很多美好场景非常贴近我们的现实生活,同时有好多场景是人们所盼望的生活。因为在那个战乱纷争的年代,人们渴望的安定生活似乎遥不可及,而反观我们的现代生活,国泰民安、国家富强,学生很难理解处在那个年代人的所感所想。对此,为了更好地强化教学效益,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与感悟文章所表达的真实情感,老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通过文章中美妙的语句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构建生活化教学情境,活跃课堂氛围,从而提高语文课堂实际效益,在保障学生了解与掌握真正文章知识内涵的同时,促进教学水平的稳步提升。
三、构建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审美观念
语文课程主要以文字为主,不同语言和词汇之间的相互搭配与转换能有效地将阅读者带入到文章所讲述的情境当中,但是前提条件是需要阅读者具备良好的审美素养与较强的思维能力。虽然语言文字知识体系复杂,但是却蕴含着大量的意境美感,文字、语句、诗句等,都充满着意境美。老师可以在语文知识体系所特有的文字基础上,进行文本学习模式的创建,深入解读和了解诗词句含义特征,创建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审美能力与课堂教学水平。
例: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春》,考虑到文字知识在描述情境或者是某种特定意境时,有着很大的局限性,所以老师可以尝试发挥多媒体等信息设备优势,利用视频、图片或者是音乐的方式进行特定情境的展现。搜索春天美景视频,或者是春天纪录片等,强化学生感官体验和视觉冲击,从而真正体会到春天美丽的景色和万物复苏时的魅力意境。或者是九年级上册《故乡》文章,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情境活动演绎,利用角色扮演的方式为学生分配角色,让其分别演绎少年闰土、少年鲁迅、成年后的闰土和鲁迅等人物形象,通过这种亲身体验的方式来强化学生感悟思维,体会文章中每个人物处在不同阶段时的所感所想,然后在利用信息设备展现出文章中描述的平静夜色和深蓝天空的美丽景色,从而强化思维能力和审美素养。
综上所述,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初中语文老师要想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水平,就必须意识到减负增效的必要性。只有在保障教学质量不变的情况下减少学生学习负担和压力,才能有效地构建出良好课堂氛围,并不断地进行实际教学内容的调整,从而保障教学措施更具针对性,且反馈出的教学效果更理想。其次就是老师要引起高度重视,并在实际教学中及时发现存在的教学问题与不足,并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推动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赵艳红.双减视角下的新生机——论初中语文教学创新课堂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2022(15):72-74.
[2]孙嘉敏.“双减”政策视角下的初中语文阅读课堂增效教学[J].语文新读写,2022(9):42-44.
[3]何婧莹.“双减”政策下初中语文融合传统文化构建高效课堂的路径[J].文化产业,2022(4):166-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