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技术渗透到了传统的学校教育教学知识体系之中,教师将互联网+信息技术引入班会课,进行资源的有机整合、创新班会课的教育教学方式,最大限度突破班会课时空的局限,从而创新班队会课的教学模式,提高教育效果。
【关键词】小学;微班会课;互联网+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技术渗透到了传统的学校教育教学知识体系之中,大部分年轻教师对于各种信息技术应用软件都非常熟悉,但将互联网技术运用到教学之中的意识还不强,并局限于学科知识的教学中。尤其对于小学班会课而言,小学生的见识面不够广,注意力分散,社会经验不足等年龄特征,他们缺乏真实体验感。而班会课作为学校教育中的重要课程,更要与时俱进,对学生起到切实的思想教育作用。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可以创新班会课形式,并在班会课中运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争取用最精致的微班会课打造灵动的班会课课堂,使班会活动课的教育教学发挥到最佳水平。
在“互联网+”模式下主题微班会教育教学实践中,我做了以下积极的尝试与运用,现以《知英雄故事 做英雄少年》主题微班会课为例进行相关探索。
一、利用互联网+,明确活动目标
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笔者充分了解活动背景,为班会课的活动目标奠定基础。
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而反观新时代的青少年,他们没有经过艰苦的革命年代,对于家国情怀、民族盛衰没有深刻的体验与领悟。因此,对现代当青少年的爱国爱党教育,重在引领,发挥模范榜样作用,用不同时期、各行各业英雄模范、优秀党员事迹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正确认识英雄,能在榜样示范下,争做新时代的好少年,树立无私奉献、向上向善的远大志向。由此,笔者设计了三个活动目标:
1.聆听英雄故事,认识英雄人物。
2.讲述英雄故事,感受英雄精神。
3.学习英雄精神,规范自身行为。
二、利用互联网+,创新教学过程
确定了活动目标,笔者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搜集了文字资料、视频资料、整合资源,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环节。
环节一:情境导入,初识英雄
(一)谈话导入,引出话题
近段时间,我们班里很多同学一言不合就大打出手,还自认为自己是班级小英雄,勇猛无敌。
(二)引发思考,引出本课主题:这是英雄的所作所为吗?你认为什么才是英雄呢?
英雄:聪明秀出,谓之英;胆力过人,谓之雄。英雄者,有凌云之壮志,气吞山河之势,腹纳九州之量,包藏四海之胸襟!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包括抗战英雄在内的一切民族英雄,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的事迹和精神都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
——习近平
环节二:聆听故事,认识英雄
(一)教师展示英雄典型(配乐介绍),声情并茂展示历史人物事迹:
1.鸦片战争英雄人物——林则徐。
2.抗日战争英雄人物——赵一曼。
3.抗美援朝战争英雄人物——邱少云。
4.和平年代英雄人物——袁隆平。
5.战疫英雄人物——钟南山。
(二)小组分享:中国英雄,少年说。
(三)教师总结:在这些英雄的身上,你们学习到什么精神呢?
环节三:学习英雄,规范自身
(一)学习英雄精神,播放英雄视频
(二)学生谈感受,规范自身行为
1.情景辨析:小组讨论。
情境1:面对学习难题时,想要放弃。
情境2:回校时,发现只有同桌一个人扫地。
情景3:在路边的小河里,看到有人落水了。
情景4:在学校门口,看到有人乱丢垃圾。
情景5:在旅游景点,看到有人乱涂乱画。
2.规范行为:同桌讨论。
除了以上这些,我们还可以从哪些方面努力?
3.严格要求:制定目标,填写英雄树——《英雄少年,我来做》
4.学生汇报。
环节四:拓展延伸,落实行动
1.“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从自已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一点一滴积累,养成好思想、好品德”。作为小学生,我们可以用英雄模范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认真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2.教师总结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笔者充分利用互联网+带来的巨大优势,通过视频播放拉近时代与学生的距离感;通过配乐讲英雄人物故事,让学生感受到革命先烈的英勇无畏;通过情境辨析,让学生明是非、笃行之;通过“向上向善好少年”登记表,让学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从自身做起,以达到通过课后实践提升教育教学的效果。“互联网+”的丰富资源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开拓了一片新天地,在“互联网+”模式之下的主题班会的形式创新为学校教育教学注入了新活力。